孔向东蒲剧三对面(我的命不是我的)

发布日期:2024-12-22 02:42:52     作者:乡村小公猪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may197973.html     违规举报




《戏码头》第四期节目发糖了,大家没有没有被这对戏曲伉俪数十年来,仍然“待你如初恋”的爱情甜齁了呢?


这份甜蜜与温馨背后,究竟现场发生了什么,令现场观众和跨界嘉宾纷纷黯然泪下?

这份笑和泪的碰撞,正是孔老师和王妈妈用生命在蒲剧传承道路上努力的鉴证!如果您想重温这份感动,请跟随小戏迷一起,再次走进孔向东和王青丽的“生命”!

https://v.qq.com/x/page/g1351l7bxz3.html

孔向东是幸运的,他将爱好变成了事业!

小时候因为父母的熏陶,加上自己也是非常喜欢戏曲,孔向东每天放学回来就大声练唱。当时村里都流传这么一种说法:"不用知道几点钟开饭,反正一听到孔向东唱,那就肯定是放学了,要吃饭了~"

这种最质朴的热爱和文化土壤的滋养,加上个人和团队的努力,孔向东最终问鼎“梅花奖”,这也让所有人认识了他,认识了蒲剧。


孔向东是感恩的,初到武汉第一站就是寻访山陕会馆!

山陕会馆是是清末民初外省人在汉口最大的会馆,也是两种文化融合的见证,孔向东到访山陕会馆,也是想感受山西人当年在武汉戏码头的点点滴滴,在这里感受当年的历史印记。


对于会馆里展示一些“老物件”,孔向东如数家珍,因为,这些都是自己小时候常见的:当年妈妈用的织布机、奶奶用的纺线机……


一所会馆、一道桥梁,延续了山陕人与汉口古往今来的历史。商业贸易跨越地域、语言的千重差异,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戏曲的传播正是这些不同地域文化沟通的桥梁!


参观结束后,孔向东感叹道:“那个时候,山西的一些商人就很有头脑的,当时就有意识的把戏曲这个文化带到这里。”

孔向东沿着前人的脚步,把蒲剧带到武汉,带到《戏码头》的舞台,就是让全国更多观众能够了解到山西还有一个历史悠久的剧种叫蒲剧!

如果说百年前的山陕会馆是将蒲剧传播到汉口的桥梁,那如今的孔向东就是令蒲剧再现辉煌的引路人。


孔向东是揪心的,因为学习蒲剧的人越来越少!

结束了寻访之旅后,孔向东马不停蹄的来到《戏码头》的后台,爱人王青丽亲自为他梳妆。王青丽也是一位优秀的蒲剧表演艺术家,正如舞台上孔向东的表白:“生活中,她是我的老婆。工作上,她是我的好搭档”!

孔向东的事业和生活看起来很顺利,但在他心上却一直有一个事情十分揪心。

就是现如今学戏曲的人很少,学蒲剧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这对于这位以传播蒲剧为生命的艺术家是忧心忡忡。

为了能让蒲剧这项古老的艺术后继有人,孔向东和王青丽除了用编排和表演的方式去推广蒲剧,更是全身心的投入到蒲剧教学事业中。经过十一年的努力,如今他们呕心沥血所创办的戏曲培训学校,是一所专业性强、以演代学、带有社会福利性质的综合性学校。


如朱世慧所说,孔向东真正担得起“德艺双馨”这一赞誉!而学生们对王青丽的一声呼喊“妈妈”,更是对这位优秀女性最高的敬意。

白燕升在现场忍不住说:“人是可以貌相的,一看这两口子就是厚道的好人”

戏靠人传、人靠艺养。这份养不仅仅是谋生的技能,更是性格的培养和眼界的提升!

蒲剧是幸运的,因为有像孔向东这样将个人命运和戏曲未来系在一起的传承人!因为蒲剧有了孔向东他们培养出来的一批批戏曲后来人!

孔向东是幸运的,因为蒲剧慢慢被更多的人去了解、去接收,也有更多的人来传承这门古老的艺术!


正如孔向东所说:我这条命是属于蒲剧的

我们从孔向东夫妇身上,我们看到了蒲剧人的珍贵品质,给人以美好、予人以希望。温暖又坚定、平凡且伟大。传承需要新生力量,更离不开虔诚守望者。

愿蒲剧再续辉煌、芬芳远播!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may19797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