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破山寺后禅院是谁写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发布日期:2025-02-08 05:33:47     作者:藥品謀殺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mur277258.html     违规举报

唐代诗人常建,与王昌龄同榜进士及第,一生失意不得志,沉醉于山水漫游之中,创作题材多数为田园山水类,透着一股清幽淡泊的情怀,尤以《题破山寺后禅院》最为出名: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


让人忘却俗世烦恼的破山寺禅院

诗题顾名思义,是常建记述某日清晨游览破山寺的所见、所闻、所感,用古朴凝练的言语勾勒出清幽寂静的世外禅院,闻之让人忘却凡俗。

跟随诗人常建的视线见到的风景:

清晨起了个大早,“我”踏进了这方古老寺院,身后旭日的光辉漫洒在山上高高的树林里。弯曲曲的竹林掩映着小路通向更加幽深的去处,寺庙后面的禅房前后种满了各类花草树木,长势茂盛,色彩缤纷。

山上的阳光越加明媚,使得那些飞鸟麻雀更加欢欣喜悦,叽叽喳喳炫耀自己的歌喉;清澈的潭水映照出自己的倒影,让人见了烦恼尽消,心旷神怡。

此时此刻的破山寺,万物寂静沉默,只留下了和尚敲击钟磬的声响。


首联二句交代时间地点,“破山寺”即江苏常熟西北虞山上的兴福寺,始建于南朝。旭日初升映照着这片山林,破山寺周围仿佛萦绕着光芒,让人神往。

颔联二句素来被奉为经典,“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一说是“竹径”。诗人绕过竹林掩映的小路,直达清幽深邃的后院禅房,满目繁花似锦,流连忘返。“深”不单指花木繁多,亦指诗人越走越远,直至深处。


颈联二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令游者从深邃幽远的环境中脱离出来,突然眼前一亮,禅院不单单是清冷幽静,当阳光普照之时,山里鸟儿自在鸣叫,水潭边的映出的影子清澈空灵,仿佛受了一场心灵洗礼般,再多的俗世杂念都清空了。

尾联二句宛如余音久久萦绕耳畔,“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声”,一做“此俱寂”。其实鸟鸣山更幽,此刻并非什么声音都停止了,而是在诗人的脑海里,自然的声音和城镇的喧嚣都好似寂灭了,只剩下寺庙僧人的木鱼钟声悠扬嘹亮,仿佛引领者我们步入忘却尘俗的轻灵境界,耐人寻味。


常建这首五言律诗明写游玩古寺的见闻,实则借景抒情,委婉地表达自己对于自然山水的向往,对摆脱尘念遁世的渴望。

颔联和颈联历来被封为经典佳句,除了诗人空灵的描绘能让人宛如身临其境、切身体会的意境外,还有发人深思的寓意深藏其内。


当你站在清澈的水潭边,透过自己的倒影会联想到什么呢?是顾影自怜的美貌,亦或是无所遁形的心思?

我是@晴空莽莽,闲来读诗,偶有所感,感谢关注。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mur27725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3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