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人物志(栾城集)

发布日期:2025-01-22 06:11:11     作者:娇娘意似狂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nem164544.html     违规举报
欧阳修——通经学古,屡忠守道;一代儒宗,声被四方

选自苏辙 • 栾城集 • 卷23 • 欧阳文忠公神道碑

[1]曾枣荘,马德富校点.中国古典文学丛书.栾城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424—1435.

注释,多查询自《汉语大词典》《王力古汉语字典》。

熙宁五年秋七月,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欧阳文忠公薨于汝阴。八年秋九月,诸子奉公之丧葬于新郑旌贤乡。自葬至崇宁五年,凡三十有二年矣。公子棐以墓隧之碑来请,辙方以罪废于家,且病不能执笔,辞不获命,乃曰:“病苟不死,当如君志。”既而病已。谨案:欧阳氏自唐率更令之四世孙琮为吉州刺史,后世因家于吉。曾祖讳郴,南唐武昌令,赠太师中书令。妣刘氏,追封楚国太夫人。祖讳偃,南唐南京卫院判官,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妣李氏,追封吴国太夫人。考讳观,秦州军事推官,赠太师中书令,兼尚书令,封郑国公。妣郑氏,追封韩国太夫人。

致仕,①辞去官职。——汉语大词典

墓隧,犹墓道。——汉语大词典

获命,获得应允。——汉语大词典

率更令,古官名。秦置,汉因之。为太子属官,掌漏刻。晋主宫殿门户及赏罚之事,职如光禄勋、卫尉。隋掌伎乐漏刻。唐称率更寺令,加掌皇族次序及刑法事。——汉语大词典

公讳修,字永叔,生四岁而孤。韩国守节自誓,亲教公读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公幼敏悟过人,所览辄能诵。比成人,将举进士,为一时偶俪之文,已绝出伦辈。翰林学士胥公时在汉阳,见而奇之,曰:“子必有名于世。”馆之门下。公从之京师,两试国子监,一试礼部,皆第一人,遂中甲科,补西京留守推官。始从尹师鲁游,为古文,议论当世事,迭相师友。与梅圣俞游,为歌诗相倡和。遂以文章名冠天下。留守王文康公知其贤,还朝荐之。景祐初,召试,迁镇南军节度掌书记、馆阁校勘。时范文正公知开封府,每进见,辄论时政得失。宰相恶之,斥守饶州。公见谏官高若讷,若讷诋诮范公,以为当黜,公为书责之,坐贬峡州夷陵令。明年,移乾德令,复为武成军节度判官。康定初,范公起为陕西经略招讨安抚使,辟公掌书记。公笑曰:“吾论范公,岂以为利哉?同其退不同其进可也。”辞不就。召还,复校勘,迁太子中允,与修《崇文总目》。庆历初,迁集贤校理,同知太常礼院。求补外,通判滑州事。

守节,①坚守节操。②特指妇女谨守礼节,能尽妇道。③旧指寡妇不再嫁。——汉语大词典

自誓,自己发誓,表示决心。——汉语大词典

敏悟,①亦作“敏晤”、“敏寤”。犹聪明。——汉语大词典

偶俪,骈体;对偶。——汉语大词典

绝出,杰出;突出。——汉语大词典

伦辈,同辈;流辈。——汉语大词典

馆,①⒈客舍。⒉唐宋时又指驿站。②⒈住客舍。⒉又为使……住客舍。③⒈华美的官舍。⒉唐宋时又为官署名,如“集贤馆”、“昭文馆”等。——王力古汉语字典

甲科,①古代考试科目名。汉时课士分甲乙丙三科。②唐初明经有甲乙丙丁四科。唐宋进士分甲乙科。③明清通称进士为甲科。——汉语大词典

迭相,相继;轮番。——汉语大词典

诋诮,指责嘲弄;毁谤讥讽。——汉语大词典

辟,⑤征召。——王力古汉语字典

就,①⒈趋向。⒉引申为往那里去,归于,走近。②留,不去。与去相对。④连词。即使。——王力古汉语字典

时西师未解,契丹初复旧约,京东西盗贼蜂起,国用不给。仁宗知朝臣不任事,始登进范公及杜正献公、富文忠公、韩忠献公,分列二府。增谏员,取敢言士。公首被选,以太常丞知谏院,赐五品服。未几,修起居注。公每劝上延见诸公,访以政事。上再出手诏,使诸公条天下事。又开天章阁,召对赐坐,给纸笔,使具疏于前。诸公惶恐,退而上时所宜先者十数事。于是有诏劝农桑,兴学校,革磨勘、任子等弊。中外悚然,而小人不便,相与腾口谤之。公知其必为害,常为上分别邪正,劝力行诸公之言。

西师,西方国家的军队。春秋时晋指秦军。——汉语大词典

蜂起,像群蜂飞舞,纷然并起。——汉语大词典

国用,①国家的费用或经费。——汉语大词典

任事,①委以职事。②⒈任职理事。⒉亦指承担事务或担负责任。③上任就职。④称职。胜任所担当的职责。——汉语大词典

二府,②宋代称中书省和枢密院。——汉语大词典

延见,召见;引见。——汉语大词典

条陈,①分条陈述。②指分条陈述意见的呈文。——汉语大词典

具疏,备文分条陈述。——汉语大词典

磨勘,①唐宋官员考绩升迁的制度。唐时文武官吏由州府和百司官长考核,分九等注入考状,期满根据考绩决定升降,并经吏部和各道观察使等复验,称“磨勘”。宋代设审官院主持此事。②科举时代对乡、会试卷派翰林院儒臣等复核,称“磨勘”。——汉语大词典

任子,①因父兄的功绩,得保任授予官职。——汉语大词典

悚然,①惶恐不安貌。②直竖貌。③肃然恭敬貌。——汉语大词典

腾口,同“滕口”。张口放言。——汉语大词典

初,范公之贬饶州,公与尹师鲁、余安道皆以直范公见逐,目之党人。自是朋党之论起,久而益炽。公乃为《朋党论》以进,言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以同利为朋。人君但当退小人之伪朋,用君子之真朋。其言恳恻详尽。其后,诸公卒以党议不得久留于朝。公性疾恶,论事无所回避,小人视之如仇雠,而公愈奋厉不顾。上独深知其忠,改右正言,知制诰,赐三品服,仍知谏院。故事,知制诰必试。上知公之文,有旨不试。与近世杨文公、陈文惠公比,逮公三人而已。尝因奏事,论及人物,上目公曰:“如欧阳修,何处得来?”盖欲大用而未果也。

直,②⒈通“值”。当,临。⒉引申为当值,值班。⒊引申为价值,值得。③副词。⒈只不过。⒉特意。⒊直接,一直。——王力古汉语字典

目,①⒉活用为动词,用目光注视。③品评。——王力古汉语字典

党人,①同乡里的人。②朋党。——汉语大词典

朋党,指同类的人以恶相济而结成的集团。后指因政见不同而形成的相互倾轧的宗派。——汉语大词典

恳恻,诚恳痛切。——汉语大词典

党议,①聚众议论。②朋党之间的争论、非议。——汉语大词典

奋厉,①激励;振奋。②激愤貌。——汉语大词典

故事,①旧事,旧业。②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汉语大词典

逮,①及,达到。②趁,趁着。③捉拿,逮捕。——王力古汉语字典

四年,大臣有言,河东刍粮不足,请废麟州,徙治合河津,或请废其寨。命公往视利害。公曰:“麟州,天险,不可废也。麟州废,则五寨不可守。五寨不守,则府州遂为孤垒。今五寨存,故虏在二三百里外。若五寨废,则夹河皆虏巢穴,河内州县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清塞堡,缓急不失应副,而平时可省转输。”由是麟州得不废。又言:“忻、代州,岢岚、火山军并边民田,废不得耕,号为禁地。吾虽不耕,而虏常盗耕之。若募民计口出丁为兵,量入租粟以耕,岁可得数百万斛。不然,他日且尽为虏有。”议下,太原帅臣以为不便,持之,久之乃从。凡河东赋敛过重民所不堪,奏罢者十数事。

刍粮,粮草。多指供军队用的饲料和粮食。——汉语大词典

利害,①利益与损害。②指形势的便利与险要。——汉语大词典

孤垒,孤立的堡寨。——汉语大词典

缓急,①宽舒和急迫;慢和快。②指危急之事或发生变故之时。——汉语大词典

应副,③处置。——汉语大词典

转输,①运输。——汉语大词典

虏,①⒈俘获。⒉引申为掳掠,抢劫。②⒈俘虏。⒉古代的俘虏常被用作奴仆,故“虏”又用來指奴隶。⒊俘虏是抓获的敌人,故又用以蔑称敌人。——王力古汉语字典

计口,计算人数。——汉语大词典

出丁,抽出成年男子服劳役或兵役。——汉语大词典

赋敛,①田赋;税收。②征收赋税。——汉语大词典

自河东还,会保州兵乱,又以公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陛辞,上面谕:“无为久留计,有所欲言,言之。”公曰:“谏官得风闻言事,外官越职而言,罪也。”上曰:“第以闻,勿以中外为意。”河北诸军怙乱骄恣,小不如意,辄胁持州郡。公奏乞优假将帅,以镇压士心,军中乃定。初,保州乱兵皆招以不死,既而悉诛之,胁从二千人亦分隶诸州。富公为宣抚使,恐后生变,与公相遇于内黄,夜半屏人谋,欲使诸州同日诛之。公曰:“祸莫大于杀已降,况胁从乎?既非朝命,州郡有一不从,为变不细。”富公悟,乃止。公奏置御河催纲司,以督粮饷,边州赖之。又置磁、相州都作院,以缮一路戎器。

陛辞,①指朝官离开朝廷,上殿辞别皇帝。②面见皇帝辞官。——汉语大词典

面谕,①当面训示。②古代的一种公文程式。——汉语大词典

风闻,①经传闻而得知。②经传说得知的消息。④指御史。——汉语大词典

风闻言事,①谓古时御史等任监察职务的官员可以根据传闻进谏或弹劾官吏。②泛指据传闻向上检举官吏。——汉语大词典

中外,③朝廷内外,中央和地方。——汉语大词典

怙,依靠,倚仗。——王力古汉语字典

骄恣,亦作“骄姿”。骄傲放纵。——汉语大词典

胁持,威胁挟持。——汉语大词典

优假,①宽容;宽待。②优待照顾。——汉语大词典

胁从,①⒈被迫相从者。⒉亦指被迫相从。②胁迫别人相从。——汉语大词典

屏,①⒉引申为屏障,障蔽之物。③藏。④掩蔽。⑤除去。⑥退避。——王力古汉语字典

戎器,兵器。——汉语大词典

河北方小治,而二府诸公相继以党议罢去。公慨然上书论之,用事者益怒。会公之外甥女张嫁公族人晟,以失行系狱。言事者乘此欲并中公,遂起诏狱,穷治张赀产。上使中官监劾之,卒辨其诬,犹降官知滁州事。居二年,徙扬州,又徙颍州。迁礼部郎中,复龙图阁直学士,留守南京,迁吏部郎中。丁韩国太夫人忧。至和初,服除,入见,须发尽白。上怪之,问劳恻然,恩意甚厚,命判吏部流内铨。小人畏公且大用,伪为公奏,乞澄汰宦官。宦官闻之,果怒。会选人胡宗尧当改官,坐尝以官舟假人,经赦去官,法当循资。公引对取旨,上特令改官。宦官有密奏者曰:“宗尧,翰林学士宿之子。有司右之,私也。”遂出公知同州。言者多谓公无罪,上悟,留刊修《唐书》。俄入翰林为学士。自滁州之贬,至是十二年矣。上临御既久,遍阅天下士,群臣未有以大称上意。上思富公、韩公之贤,复召置二府。时庆历旧人惟二公与公三人皆在朝廷。士大夫知上有致治之意,翕然相庆。公以学士判三班院。二年,奉使契丹。契丹使其贵臣宗愿、宗熙、萧知足、萧孝友四人押燕,曰:“此非常例,以卿名重故尔。”嘉祐初,判太常寺。二年权知贡举。是时,进士为文,以诡异相高,文体大坏。公患之,所取率以词义近古为贵,凡以险怪知名者,黜去殆尽。榜出,怨谤纷然,久之乃服。然文章自是变而复古。三年,加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事,所代包孝肃公以威严御下,名震都邑。公简易循理,不求赫赫之誉。有以包公之政励公者,公曰:“凡人材,性不一。用其所长,事无不举;强其所短,势必不逮。吾亦仕吾所长耳。”闻者称善。四年,求罢,迁给事中,充群牧使。《唐书》成,拜礼部侍郎,俄兼翰林侍读学士。

小治,②略有政绩。——汉语大词典

用事,①谓有所事。⒉指执法行刑。⒊指起兵;使用武力。②执政;当权。——汉语大词典

公族,①诸侯或君王的同族。②指公族大夫。——汉语大词典

失行,①错误的行为。②指女子不贞。——汉语大词典

系,①连接,联结。③拘囚。④拘束,羁绊。——王力古汉语字典

穷治,彻底查办。——汉语大词典

问劳,问候;慰问。——汉语大词典

恻然,哀怜貌;悲伤貌。——汉语大词典

铨,①衡量轻重的器具。②⒈用作动词。衡量。⒉引申为品评,选择。——王力古汉语字典

澄汰,①谓澄去泥滓,汰除沙砾。多用以指甄别、拣选。②犹淘汰。除去不好的或不利的。——汉语大词典

循资,按年资逐级晋升。——汉语大词典

引对,谓皇帝召见臣僚询问对答。——汉语大词典

临御,①谓君临天下,治理国政。②谓皇帝坐朝或临幸至某地。——汉语大词典

召置,延揽来给予安置。——汉语大词典

致治,使国家在政治上安定清平。——汉语大词典

翕然,①一致貌。——汉语大词典

押燕,押宴。陪伴宾客,主持宴会。——汉语大词典

常例,①常规;惯例。——汉语大词典

权,②⒈衡量,比较。⒉又用作均平。⒊又用作重于。⑤暂且,姑且。⑥代理,摄守官职。——王力古汉语字典

诡异,怪异;奇特。——汉语大词典

高,③⒉又用作意动,认为高尚,即崇敬、崇尚。——王力古汉语字典

险怪,①⒉亦特指文字艰涩怪异。——汉语大词典

怨谤,怨恨非议。——汉语大词典

循理,依照道理或遵循规律。——汉语大词典

赫赫,①显赫盛大貌;显著貌。——汉语大词典

公在翰林凡八年,知无不言,所言多听。河决商胡,贾魏公留守北京,欲开横珑故道,回河使东。有李仲昌者,欲道商胡入六塔河。诏两省台谏集议,公故奉使河北,知河决根本,以为河水重浊,理无不淤,淤从下起,下流既淤,上流必决。水性避高,决必趋下。以近事验之,决河非不能力塞,故道非不能力复,但势不能久,必决于上流耳。横珑功大难成,虽成,必有复决之患。六塔狭小,不能容受大河,以全河注之,滨、棣、德、博必被其害。不若因水所趋,增治堤防,疏其下流,浚之入海,则河无决溢散漫之忧,数十年之利也。陈恭公当国,主横珑之议。恭公罢去,而宰相复以仲昌之言为然,行之而败,河北被害者凡数千里。狄武襄公为枢密使,奋自军伍,多战功,军中服其威名。上不豫,诸军讹言籍籍。公言:“武臣掌机密而得军情,不惟于国不便,鲜不以为身害。请出之外藩,以保其终始。”遂罢知陈州。公尝因水灾上言:“陛下临御三十余年,而储宫未建。此久阙之典也。汉文帝即位,群臣请立太子。群臣不自疑而敢请,文帝亦不疑其臣有二心。后唐明宗尤恶人言太子事。然汉文帝立太子之后,享国长久,为汉太宗。明宗储嗣不早定,而秦王以窥觊陷于大祸,后唐遂乱。陛下何疑而久不定乎?”公言事不择剧易,类如此。

台谏,唐宋时以专司纠弹的御史为台官,以职掌建言的给事中、谏议大夫等为谏官。两者虽各有所司,而职责往往相混,故多以“台谏”泛称之。明初废谏院,以给事中兼领监察与规谏;两者开始合流。至清雍正元年,又使之同隶都察院,于是台谏完全合二为一。——汉语大词典

容受,容纳接受。——汉语大词典

决溢,河堤溃破,水流泛滥。——汉语大词典

散漫,①弥漫四散;遍布。②零星,零碎。③⒈无拘无束;任意随便。⒉亦指注意力分散,不专心。——汉语大词典

不豫,①不事先预备。④⒈天子有病的讳称。⒉亦泛称尊长有疾。——汉语大词典

籍籍,①众口喧腾貌。②声名盛大貌。③纵横交错貌;众多貌。——汉语大词典

储宫,①⒈太子所居的宫室。⒉亦借指太子。——汉语大词典

享国,①帝王在位年数。②犹享世。谓王朝统治的年代。——汉语大词典

储嗣,储君,太子。——汉语大词典

窥觊,犹觊觎。谓非分的希望或企图。——汉语大词典

剧易,①轻重;难易。②艰难。——汉语大词典

五年,以本官为枢密副使。明年,为参知政事。公在兵府,与曾鲁公考天下兵数及三路屯戍多少、地里远近,更为图籍。凡边防久阙屯戍者,必加蒐补。其在政府,凡兵民、官吏、财利之要,中书所当知者,集为总目,遇事不复求之有司。时富公久以母忧去位,公与韩公同心辅政。每议事,心所未可必力争。韩公亦开怀不疑,故嘉祐之政,世多以为得。

屯戍,驻防。——汉语大词典

图籍,①地图和户籍。常以指疆土人民。②借指国家政权。③文籍图书。——汉语大词典

搜补,寻求并弥补。——汉语大词典

财利,财物货利。——汉语大词典

货利,货物财利。——汉语大词典

开怀,①放宽胸怀,能容人;推诚相待,虚心听取意见。②心中无所拘束,十分畅快。——汉语大词典

时东宫犹未定,臣僚间有言者,然皆不克行。最后,谏官司马光、知江州吕诲言之,中书将因二疏以请,幸上有可意,相与力赞之。一日,奏事垂拱,读二疏,未及有言,上曰:“朕有意久矣,顾未得其人耳。宗室中谁可者?”韩公对曰:“宗室不接外人,臣等无由知之,抑此事非臣下所敢议,当出自圣断。”上乃称英宗旧名曰:“宫中尝养此人,今三十许岁矣。惟此人可耳。”是日,君臣定议于殿上,将退,公奏曰:“此事至大,臣等未敢即行,陛下今夕更思之,来日取旨。”明日请之崇政,上曰:“决无疑矣。”诸公皆曰:“事当有渐,容臣等议所除官。”时英宗方居濮王忧,遂议起复,除泰州防御使,判宗正寺。来日复对,上大喜。诸公奏曰:“此事既行,不可中止,乞陛下断之于心,内批付臣等行之可也。”上曰:“此岂可使妇人知之,中书行之足矣。”时六年十月也。及命下,英宗力辞,上听候服除。七年二月,英宗既免丧,称疾不出。至七月,韩公议曰:“宗正之命既出,外人皆知必为皇子矣。今不若遂正其名,使知愈退而愈进,示朝廷不可回之意。”众称善,乃以其累表上之。上曰:“今当如何?”韩公未对,公进曰:“宗室旧不领职事,今有此命,天下皆知陛下意矣。然诰敕付阁门,得以不受。今若以为皇子,诏书一出而事定矣。”上以为然,遂下诏。及宫车晏驾,皇子嗣位,海内泰然,有磐石之固,然后天下皆咏歌仁宗之圣以及诸公之贤。而向之党议消释无余,至于小人,亦磨灭不见矣。

垂拱,①⒈垂衣拱手。言不亲理事务。⒉后用以颂帝王无为而治。②形容无事可做。③形容不费气力。④犹袖手,形容置身事外。⑤两手重合而下垂。表示恭敬。——汉语大词典

抑,①按捺。②克制。③遏止。④贬退。⑦连词。⒈表示转折。⒉表示选择。——王力古汉语字典

圣断,帝王的决断。——汉语大词典

除官,①授官。②免官。——汉语大词典

居忧,指居父母之丧。——汉语大词典

起复,①封建时代官员遭父母丧,守制尚未满期而应召任职。②明清后又指服父母丧满期后重行出来做官。③泛指一般开缺或革职官员重被起用。——汉语大词典

内批,从宫内传出来的皇帝圣旨。——汉语大词典

听候,注意等候。多用于官府或上级的决定。——汉语大词典

服除,守丧期满。——汉语大词典

免丧,谓守孝期满,除去丧服。——汉语大词典

宗正,①官名。掌管王室亲族的事务。汉魏以后,皆由皇族担任。②尊崇,宗仰。③表率,楷范。——汉语大词典

正名,①辨正名称、名分,使名实相符。——汉语大词典

诰敕,朝廷封官授爵的敕书。——汉语大词典

宫车,帝王后妃等所乘坐的车辆。因常借指帝、后。——汉语大词典

宫车晏驾,喻指皇帝死亡。——汉语大词典

泰然,安然。形容心情安定。——汉语大词典

消释,①消溶,融化。②消除;解除。——汉语大词典

英宗即位之初,以疾未亲政,慈圣光献太后临朝。公与诸公往来二宫,弥缝其间,卒复明辟。枢密使尝阙人,公当次补。韩公、曾公议将进拟,不以告公。公觉其意,谓二公曰:“今天子谅阴,母后垂帘,而二三大臣自相位置,何以示天下?”二公大服而止。其后张康节公去位,英宗复将用公,公又力辞不拜。公再辞重位,诸公不喻其意,而服其难。八年,迁户部侍郎,治平初,特迁吏部。

临朝,①⒈临御朝廷(处理政事)。⒉特指太后摄政称制。——汉语大词典

临御,①谓君临天下,治理国政。②谓皇帝坐朝或临幸至某地。——汉语大词典

弥缝,①缝合;补救。②设法遮掩以免暴露。③调和;斡旋。——汉语大词典

明辟,②谓还政于君。——汉语大词典

进拟,②犹奏呈。谓大臣奏呈事项,作为拟议,以备采用。——汉语大词典

谅阴,谅闇。①⒈居丧时所住的房子。⒉亦借指居丧。多用于皇帝。——汉语大词典

垂帘,②谓女后辅幼主临朝听政。——汉语大词典

喻,①⒈明白,知道。⒉引申为使知道,晓谕。⒊又为讲明白,说明。②比喻。——王力古汉语字典

神宗即位,迁尚书左丞。公性刚直,平生与人尽言无所隐。及在二府,士大夫有所干请,辄面喻可否。虽台谏论事,亦必以是非诘之,以此得怨,而公不恤也。朝廷议加濮王典礼,诏下礼官与从官定议,众欲改封大国,称伯父。议未下,台官意公主此议,遂专以诋公。言者既以不胜补外,而来者持公愈急。御史蒋之奇并以飞语污公。公杜门求辨其事。神宗察其诬,连诏诘问,词穷逐去。公亦坚求退,上知不可夺,除观文殿学士、知亳州事。熙宁初,迁兵部尚书,知青州,兼充京东东路安抚使。时诸县散青苗钱,公乞令民止纳本钱,以示不为利,罢提举管局官,听民以愿请。不报。三年,除检校太保、宣徽南院使、判太原府、河东路经略安抚使。公辞,求知蔡州,从之。公在亳,已六请致仕。比至蔡,逾年,复请。四年,以观文殿学士、太子少师致仕。公年未及谢事,天下益以高公。

干请,请托。——汉语大词典

面喻,犹面谕。①当面训示。——汉语大词典

恤,①⒈忧虑。⒉引申为顾惜。②救济。③体恤。——王力古汉语字典

大国,①⒈古指大诸侯国。⒉后泛指大的国家。——汉语大词典

台官,②唐宋御史台长官的统称。——汉语大词典

意,②料想,猜测。——王力古汉语字典

补外,谓京官调外地就职。——汉语大词典

飞语,①民间流传的话。②犹流言。——汉语大词典

杜门,①闭门,堵门。——汉语大词典

词穷,谓理屈而无话可说。——汉语大词典

谢事,①辞职;免除俗事。②谓去世。——汉语大词典

高,③⒉又用作意动,认为高尚,即崇敬、崇尚。——王力古汉语字典

公昔守颍上,乐其风土,因卜居焉。及归,而居室未完,处之怡然,不以为意。公之在滁也,自号醉翁,作亭琅邪山,以醉翁名之。晚年又自号六一居士,曰:“吾集古录一千卷,藏书一万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吾老于其间,是为六一。”自为传,刻石。亦名其文曰《居士集》。居颍一年而薨,享年六十有六,赠太子太师,谥文忠。天下学士闻之,皆出涕相吊。后以诸子赠太师,追封兖国公。

风土,①⒈本指一方的气候和土地。⒉后泛指风俗习惯和地理环境。——汉语大词典

卜居,①谓以占卜择定建都之地。②择地居住。——汉语大词典

吊,①⒈慰问丧家或受到灾祸的人。⒉引为悲伤,怜悯。——王力古汉语字典

公之于文,天材有余,丰约中度,雍容俯仰,不大声色,而义理自胜。短章大论,施无不可。有欲效之,不诡则俗,不淫则陋,终不可及。是以独步当世,求之古人,亦不可多得。公于六经,长《易》、《诗》、《春秋》,其所发明,多古人所未见。尝奉诏撰唐本纪表志,撰《五代史》二书。本纪法严而词约,多取《春秋》遗意,其表、传、志、考与迁、固相上下。凡为《易童子问》三卷、《诗本义》十四卷、《唐本纪表志》七十五卷、《五代史》七十四卷、《居士集》五十卷、《外集》若干卷、《归荣集》一卷、《外制集》三卷、《内制集》八卷、《奏议集》十八卷、《四六集》七卷、《集古录跋尾》十卷、杂著述十九卷。

中度,①⒈合乎标准、法度。⒉引申为恰到好处。——汉语大词典

雍容,①形容仪态温文大方。②⒈舒缓;从容不迫。⒉引申为缓慢。③形容华贵,有威仪。——汉语大词典

声色,③特指诗文所表现的意境格调或事物的动人色彩和风格。——汉语大词典

诡,①责成,要求。②⒈欺诈。⒉引申为假装,冒充。③⒈差异,不同。⒉引申为奇特,怪异。④违反,违背。——王力古汉语字典

淫,①浸渍。②⒈过度,放纵。⒉雨水过度为淫雨。⒊星行越次为淫。⒋人僭越为淫。③⒈沉溺。⒉引申为滞留。④浮华不实。⑤邪恶。——王力古汉语字典

独步,②谓独一无二;无与伦比。——汉语大词典

发明,⑤阐述;阐发。——汉语大词典

遗意,①⒈死者生前或临终时的意见、愿望。⒉亦指前人的心愿、意见。②前人或古代事物留下的意味、旨趣。——汉语大词典

跋尾,①谓在文末署名。②即跋文。文体的一种。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多用以评介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等。——汉语大词典

公笃于朋友,不以贵贱生死易意。尹师鲁、石守道、孙明复、梅圣俞既没,皆经理其家,或言之朝廷,官其子弟。尤奖进文士,一有所长,必极口称道,惟恐人不知也。公前后历七郡守,其政察而不苛,宽而不弛,吏民安之,滁杨之人至为立生祠。郑公尝有遗训,戒慎用死刑。韩国以语公,公终身行之。以谓汉法惟杀人者死,今法多杂犯死罪,故死罪非杀人者,多所平反,盖郑公意也。

易意,改变心意。——汉语大词典

经理,③治理。④经营管理;处理。⑤照料。——汉语大词典

杂犯,古代指各专类罪名以外的其他罪名。——汉语大词典

昔孔子生于衰周而识文武之道,其称曰:“文王既没,文不在兹乎?”虽一时诸侯不能用,功业不见于天下,而其文卒不可掩。孔子既没,诸弟子如子贡、子夏,皆以文名于世。数传之后,子思、孟子、孙卿,并为诸侯师。秦人虽以涂炭遇之,不能废也。及汉祖以干戈定乱,纷纭未已,而叔孙通、陆贾之徒,以《诗》《书》《礼》《乐》弥缝其阙矣。其后贾谊、董仲舒相继而起,则西汉之文,后世莫能髣髴。盖孔氏之遗烈,其所及者如此。自汉以来,更魏晋,历南北,文弊极矣。虽唐正观、开元之盛,而文气衰弱,燕、许之流,倔强其间,卒不能振。惟韩退之一变复古,阏其颓波,东注之海,遂复西汉之旧。自退之以来,五代相承,天下不知所以为文。祖宗之治,礼文法度,追迹汉唐,而文章之士杨、刘而已。及公之文行于天下,乃复无愧于古。於乎!自孔子至今,于数百年,文章废而复兴,惟得二人焉。夫岂偶然也哉!

涂炭,①比喻极困苦的境遇。②泥淖和炭灰。喻污浊之地。亦谓污浊。③蹂蹦;摧残。——汉语大词典

仿佛,③梗概;大略。④效法。⑤相似;近似。——汉语大词典

遗烈,①前人遗留的业迹。②前人遗留的烈节﹑风操。③指前朝或历史上的坚贞不屈的刚强之士。——汉语大词典

文弊,①文敝,谓尚文之极而成弊害。②文业凋弊。——汉语大词典

阏,①⒈阻塞,遏止。⒉引申为名词,壅水的设施。——王力古汉语字典

颓波,①向下流的水势。②比喻衰颓的世风或事物衰落的趋势。——汉语大词典

追迹,①追踪;考察。②跟随;效法。——汉语大词典

公初娶胥氏,即翰林学士偃之女。再娶杨氏,集贤院学士大雅之女。后娶薛氏,资政殿学士简肃公奎之女,追封岐国太夫人。男八人:发,故承议郎;奕,故光禄寺丞;棐,朝奉大夫;辩,故承议郎;余早亡。孙男六人:愻,故临邑县尉;宪,通仕郎;恕,奉议郎;愬,故宣义郎;愿、懋,皆将仕郎。孙女七人,皆适士族。

士族,①世族。东汉以后在地主阶级内部逐渐形成的世家大族。在政治、经济各方面都享有特权。士族制度于南北朝时最盛,至唐末渐趋消亡。②泛指读书人,士类。——汉语大词典

公之在翰林也,先君文安先生以布衣隐居乡闾。闻天子复用正人,喜以书遗公,公一见其文曰:“此孙卿子之书也。”及公考试礼部,亡兄子瞻以进士试稠人中,公与梅圣俞得其程文,以为异人。是岁,辙亦中下第,公亦以谓不忝其家。先君不幸捐馆舍,亡兄与辙皆流落不偶。元祐初,会于京师,公家以公碑诿子瞻,子瞻许焉,既又至于大故。辙之不敏,以父兄故,不敢复辞。铭曰:

乡闾,①古以二十五家为闾,一万二千五百家为乡,因以“乡闾”泛指民众聚居之处。②家乡;故里。③乡亲;同乡。——汉语大词典

考试,②指主持考试。——汉语大词典

稠人,众人。——汉语大词典

程文,①科举考试时,由官方撰定或录用考中者所作,以为范例的文章。明代以后特指试官拟作者。②科场应试者进呈的文章。——汉语大词典

异人,②不寻常的人;有异才的人。③犹怪人,奇人。——汉语大词典

下第,①下等;劣等。②科举时代考试不中者曰下第,又称落第。——汉语大词典

忝,①⒈羞辱,有愧于。⒉后多用作自谦之词。——王力古汉语字典

捐馆舍,抛弃馆舍。死亡的婉辞。——汉语大词典

不偶,①⒈不遇;不合。⒉引申为命运不好。——汉语大词典

诿,①连累,烦劳。②推托,推委。字亦作“委”。——王力古汉语字典

大故,②⒈指父母丧。⒉亦泛指死亡。——汉语大词典

於穆仁宗,有臣文忠。自险而夷,保其初终。惟古君臣,终之实难。匪不用贤,有孽其间。公奋自南,声被四方。允文且忠,有炜其光。上实开之,下实泥之。三起三偾,谁实使之?偾而复全,惟天子明。克明克终,乃卒有成。逮岁嘉祐,君臣一德。左右天造,民用饮食。舜禹相授,不改旧臣。白发苍颜,翼然在廷。功成而归,维公本心。彼其何知,言恐不深。颍水之滨,甲第朱门。新郑之墟,茂木高坟。野人指之,文忠之遗。忠臣不危,仁祖之思。

於穆,对美好的赞叹。——汉语大词典

孽,①庶子。非嫡妻所生之子。②灾害,妖祸。③通“业”。业障,佛教称过去所作恶事造成的不良后果为业障,也写成“孽障”,成为骂人的话。——王力古汉语字典

允,①⒈信,诚。⒉引申为副词。信然,诚然。②公平,得当。——王力古汉语字典

允文,谓有文德。——汉语大词典

炜,①光彩鲜亮貌。②同“煇(辉)”。光辉。——王力古汉语字典

偾,①倒覆,僵仆。②偾兴,紧张,兴奋。——王力古汉语字典

天造,①⒈谓天之创始。⒉引申指开创。②谓自然生成,对人为而言。③指皇帝。——汉语大词典

苍颜,①苍老的容颜。②苍翠之色。——汉语大词典

翼然,鸟展翅貌。常用以形容自然飘逸、恭谨端好之状。亦用以形容山石或亭台等建筑物高耸开张之状。——汉语大词典

甲第,①⒈旧时豪门贵族的宅第。⒉亦指豪门贵族。②科举考试中的第一等。③明清时称进士。——汉语大词典

野人,①⒉后泛指村野之人;农夫。②庶人;平民。③士人自谦之称。④借指隐逸者。——汉语大词典

答欧阳叔弼书

辙启:今子承务见访,蒙示手书,以先公神道碑未立,猥以见属。辙与亡兄子瞻,俱出先公门下。亡兄平昔已许撰述,不幸奄至大故,此志不申。则辙今日不当复以“鄙陋不足以发明先公事业”为辞矣。但有一事,自患难以来,八九年间,驽怯畏避,未尝秉笔为文,众所共悉。又自北归,衰病日侵,须发变白,志意消缩,非复曩日之比。斯文一时大手笔也,虽复勉强为之,深恐失前忘后,不能成文,重以获罪,奈何奈何!若叔弼不以朝夕见迫,许迁延三数年间,如其病疾少差,幸未至死,则不复辞矣。然恐孝爱恳切,急于表见当世,难以岁月俟耳。不能如教,悚息悚息!

猥,②⒈众多。⒉引申为总,一起。⒊又引申为顿,突然。③平庸,卑贱。④谬,错。⑤谦词。——王力古汉语字典

奄,①覆盖,包括。②⒈急遽。⒉奄忽,⒈急遽貌。⒉引申为比喻死亡。——王力古汉语字典

奄,①覆盖,包。常“奄有”连用。②⒈突然,急。⒉奄忽,⒈忽然,突然,快。⒉死亡。——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申,①⒈引伸,舒展。在这个意义上,古书多写作“信”,“伸”。⒉引申为申述,表明。②一再,重复。③约束。——王力古汉语字典

发明,⑤阐述;阐发。⑥犹表达。——汉语大词典

驽怯,驽下怯弱。——汉语大词典

秉,①⒈禾把。⒉引申为握住,拿住。⒊引申为执掌。⒋又为秉持。③同“柄”,权秉。——王力古汉语字典

曩,从前,以往。——王力古汉语字典

迁延,③拖延。多指时间上的耽误。——汉语大词典

差,①⒈差别。②副词。比较,略微。⑥病愈。⑦⒈等级。⒉引申为区别等级。——王力古汉语字典

孝爱,孝敬爱重。——汉语大词典

悚息,①⒈谓因惶惧而屏息。⒉亦用为书信中的套语。犹惶恐。——汉语大词典

后附《欧阳文忠公神道碑》的文字截图。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nem164544.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9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