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疆第一铁路(鏖战天山牵铁龙)

发布日期:2024-12-22 02:41:03     作者:奥巴海豚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nre131631.html     违规举报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W-455# 原创 作者:铁四师 翟基生 永远铁道兵 2020-05-23


一九七四年,铁道兵部队开赴新疆,担负修建南疆铁路任务。指战员牢记毛主席“要搞活天山”的指示,以“我牵钢龙越天山”的英雄气概,以滚石上山的拼劲、韧劲和干劲,战高温、斗严寒,展开了修建南疆铁路大战。在庆祝新中国成立三十周年之际,南疆铁路铺轨到库尔勒,从此,“丝绸古道展新容,天山险阻变通途”。新疆各族人民称赞这条铁路是“搞活天山的巨龙”,“连接南北的纽带”。一一题记


记者见证 “我牵铁龙越天山”

“要搞活天山”是铁道兵五师、六师和四师十九、二十团,铁道兵直属机械团、铁道兵第二通讯工程营以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铁路工程局五个团等八万筑路大军的使命,“圆梦”南疆铁路是筑路军民的共同责任和担当。天山南北,有他们青春亮丽的倩影,有他们为国尽忠的理想,有他们留下的历史印记。

1978年7月,为纪念铁道兵成立30周年,庆贺南疆铁路即将全线贯通,《铁道兵》报社副社长刘绵春、记者戴普忠,铁道兵第二指挥部政治部宣传处干事仇黎明,沿着正在修建的南疆铁路,从吐鲁番站起点一路前行,深入如火如荼的工地,把耳闻目睹融入笔尖,饱含深情记述了铁道兵在深山沟壑之间艰难建造铁路的“那人那事”,与天山融为一体的“那山那水”,承载着铁道兵甜酸苦辣集体记忆的“那年那月”和充满奋战的豪情,采写了5篇指战员筑路架桥的通讯报道,展示铁道兵鏖战南疆铁路一串串闪光的足迹。在记者笔下窥一斑而见全豹,就像在恢宏逶迤的南疆铁路上徜徉,在结抅复杂的天山“地质博物馆”游历,在旋律优美激越的“铁道兵之歌“伴奏下,凸显铁道兵“圆梦”南疆线的鏖战风采。

这里,我将特地到原单位档案馆从尘封的1978年《铁道兵》报合订本,找出当年记者撰写铁道兵鏖战天山牵“铁龙”的相关报道,以飨读者。


一往无前,征服“火洲”

1978年8月5日《铁道兵》报刊载的“火洲行”,记述了南疆铁路吐鲁番起点大拉沟施工中,铁道兵战士克服六、七十度的高温炙烤,忍着汽车与人“争水喝”,机械兵驾驶推土机像坐在蒸锅上,照样驾驶机械穿行在风沙尘土中,以“铁道兵面前无困难”的坚强毅力,征服“火洲”的动人故事,在戈壁滩上铺筑起一百多公里的铁路,实现了南疆铁路首战告捷。


挑战冰达坂,无坚不摧的“穿山虎”

1978年8月8日《铁道兵》报刊载的“长廊赋”,讲的是铁道兵五师有名的“隧道老虎团"二十三团指战员,奋战穿越天山6152米奎先隧道的事迹。奎先隧道为南疆线控制工期的“咽喉工程”。这里,海拔3200多米,六月飞雪,常年大风,严重缺氧,环境十分艰苦。隧道内,因极寒形成“水晶宫”,经常冒水滴漏又变成了“水帘洞”,还有花岗石、刷把石、流沙、14处断层,730米冻土层、大塌方,“烟老虎”等,轮番考验着指战员的意志,名不虚传的“隧道穿山虎”战士们越是艰险越向前,以“天高我敢攀,地厚我敢钻”的英雄气慨,4个春夏秋冬一直奋战在长达十多里的“地下长廊”,愣是平均月掘进101米,六月飞雪夺高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施工纪录,打通了南疆线咽喉,为全线通车赢得了时间。


●铁马奔腾,削山筑路的机械兵

南疆铁路所经绵延百里的乌拉斯沟新光谷,要修筑一段长八百多米、高二十多米的路基,填方量达二十三万多立方。在这群峰对峙、桥隧相连,河涧穿流的深沟峡谷,到哪里去取这么多的土?按原工程设计,是用汽车到其它地方运土填方。有人粗略地算了一下,那样需要一个汽车连加配五台机械干三年才能完工。可是,南疆线的铺轨列车,已在冰达坂前吼叫着,能在这里磨蹭三年当“拦路虎”吗?

担负施工任务的铁道兵直属机械营领导没少费脑筋,多次实地考察,踏遍了每个山头,发现线路左侧山头上有土,便和设计单位协商,决定改用机械就地削山筑路。这样,工期可以大大缩短。这块难啃的硬骨头就交给了六连。

1978年8月12日《铁道兵》报刊载的“削山记”,展示了机械兵以“敢叫高山低头,河水让路”的豪迈气概和愚公移山的精神,驾驶推土机爬上几百米陡峻的山腰上,一台台推土机来回奔忙削山;山脚下,一台台铲运机拖着铲斗爬坡跃坎,将土运往路基,填谷筑路,坚持“干、闯、造”,昼夜奋斗,优质、高产、安全地完成了路基修筑任务,为提前铺轨创造了条件。


●勇战流沙河,天堑变通途

1978年8月15日《铁道兵》报刊载的“奋战流沙河”,是写铁道兵六师二十七团一营修建开都河大桥的事迹。南疆铁路经过焉耆盆地的一条流沙河,即使枯水季节,几百米宽的河面依然水急浪高,流沙翻滚。指战员敢闯拦路虎,勇战流沙河,依靠集体智慧和顽强的奋斗精神,在两米多深的钻孔泥浆中潜水、掏淤泥、拔钻头,克服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制服了数不清的狂风恶浪,终于在宽阔的河面上,打下72根30多米深的钻孔桩(每个桥墩钻6个直径1.1米的钻孔桩),12个高大威武的桥墩托起了这座全长438米的开都河大桥。

在铁道兵战土征服流沙河的过程中,居住在流沙河两岸的各族人民,看到把铁路修到了家门口,让祖祖辈辈没见过火车,没走出过天山的南疆各族人民,即将有机会坐火车去看外面的世界,不由自主的引起轰动和敬佩。


●昼夜兼程,跑在火车前面的铺架队

“哪怕群峰插云端,哪怕滔滔河水狂,严寒酷暑何所惧,我为南疆铺架忙。”这是担负南疆铁路铺架任务的铁道兵二十一团铺架队广大指战员的豪迈誓言。他们见惯了天山的荒凉,听惯了火车的鸣笛,习惯了无边的寂寞,克服了茫茫戈壁滩上四个风口,战胜了长大坡道带来的困难,风餐露宿、昼夜兼程,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穿山越水铺架忙,使铺架纪录不断刷新。工地上从早到晚马达轰鸣、车轮滚滚,当地各族人民和新疆建设兵团农场的职工争相观望,称赞他们是“跑在火车前面的人们”,并为千年沉睡的天山南北迎来火车汽笛声而欢呼雀跃。铺架队的事迹刊登在1978年8月17日《铁道兵》报。


叶剑英元帅题词激斗志

在南疆铁路全线即将贯通之际,1978年7月4日,叶剑英元帅不吝笔墨挥毫为铁道兵成立30周年题词:“逢山凿路,遇水架桥,铁道兵前无险阻;风餐露宿,沐雨栉风,铁道兵前无困难。坚持这一革命精神,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更大的贡献。”叶帅用自己独特的语言,形象、生动、精准地为铁道兵画了一幅素描,恰如其分,使指战员倍受鼓舞。成为铁道兵“勇创人间奇迹,奉献南疆铁路建设”的精神支柱和无穷力量。“当过铁道兵,天塌也不怕。当了铁道兵,啥苦也能吃”,指战员忘我奋斗,精心施工,南疆铁道大动脉,在铁师军团的奋战下不断延伸。

精心施工,分段交付运营

为落实毛主席“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的指示,全线施工采取了完成一段、配套一段、分段交付运营的方针。吐鲁番至鱼儿沟段113公里铺轨通车后,1978年 4月1日,在吐鲁番站举行了通车典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汪锋等党政军领导,铁道部副部长吴冶山、铁道兵司令部参谋长龙桂林均到会祝贺。会上,汪锋等党政军领导为在施工中作出突出贡献的13个单位颁发锦旗和奖品。会后于4月15日交乌鲁木齐铁路局临管运营。

此后又经过几年的紧张施工,于1978年12月中旬,比原计划提前17天铺轨到达巴仑台车站;鱼儿沟至和静段255公里于1983年4月15日交乌鲁木齐铁路局接管。

随后,1979年8月7日比原计划提前53天铺轨到达库尔勒车站。和静至库尔勒段107公里于1983年11月交接。当火车汽笛第一次在库尔勒上空轰鸣时,相识与不相识的人抱成一团,施工官兵和各族群众的喜泪在笑声歌声欢呼声中挥洒飞扬。

此间,1983年9月,国家组织施工、设计、运营等部门对全线进行初验,认为:吐鲁番至库尔勒段铁路,选线比较合理,符合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战备需要;全线施工质量较好,主体工程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已交付路局临管运营的吐鱼段、鱼和段,基本能够满足运营的需要。这是参加南疆铁路建设的铁道兵官兵给党和人民交上的一份满意答卷。


天山险阻变通途

千难万苦,玉汝于成,天山筑路,终现彩虹。参加修建南疆铁路的筑路大军,历经五年与自然灾害斗,在施工设备落后、物资匮乏的条件下,攻克冰达坂奎先隧道“咽喉工程”;舍生忘死,顽强拼搏,打通天山“灯泡”隧道“心脏工程”,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创造一个又一个奇迹,用他们的青春年华,用他们的血肉之躯,圆满完成了南疆铁路吐库段476.5公里施工任务。修建隧道29座(全长33公里,其中有7座螺旋隧道),架设桥梁463座,涵渠及渡槽688座,路基土石方3495万立方米,通讯干线463.69公里,车站43个,机务段4个,房屋39.1万间,永久碴场1个,沿沟迂回展线,36次跨越沟谷,穿行于崇山峻岭和戈壁沙海之中,有相当一部分沿着丝绸古道和当年唐僧取经的路线逶迤而行,像一条蜿蜒的巨龙飞越天山峡谷沟壑,跨越亘古戈壁荒漠,成为南疆地区“飞天而起”的通向促进现代化发展的“巨龙”。?

1984年1月1日,百万大裁军,铁道兵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序列中消失,南疆铁路在铁道兵历史上写下了辉煌一页。

1984年8月30日,在欢天喜地的锣鼓声中,由库尔勒站开出的第一列客车,奔向吐鲁番站,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投入运营,时任铁道部部长陈璞如、时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王恩茂剪彩,南疆不通火车的历史从此结束了。从此,丝绸古道展新容,天山险阻变通途。新疆各族人民称赞这条铁路是“搞活天山的巨龙”、“连接南北交通的纽带”。


烈士陵园,永恒的守望

在修建南疆铁路的峥嵘岁月,铁道兵指战员奋斗在每一个工地,就象上“战场”一样,虽然没有枪林弹雨,战火硝烟,但也有飞岩滚石,炮声烟尘;时常面临险情的突发,每一次施工现场不亚于一场激战;虽然修路架桥并不是“参战”,但是他们同样与“参战”一样有惊心动魄的险情,同样要付出生命代价。为南疆铁路“圆梦”的铁道兵,在1974至1984年施工中共有268名官兵献出了年轻的生命,他们一个个坟茔永远地长眠在天山下、铁路旁。

2016年3月,和静县建立烈士陵园,陵园占地50亩,由主题纪念碑、纪念广场、英烈墙和烈士墓区组成,安葬着203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修建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段时牺牲的铁道兵。

为修建南疆铁路牺牲的203位烈士墓,原来分12个墓地散葬在铁路沿线和荒山野岭,多数已破败不堪。2014年1月,和静县民政局成立工作小组,上山入户,深入墓地,驱车步行1000余公里,对散葬烈士墓进行核查,耗资1100余万元建设了和静县烈士陵园,并将烈士墓迁移至和静县烈士陵园,使这些为修建南疆铁路而牺牲的烈士有这样一处安身的陵园,铁道兵后人及南疆各族人民永远怀念他们。

烈士陵园入口处矗立着一座高14.3米的人民烈士纪念碑,两侧有工字钢造型,象征铁轨、寓意铁道兵;纪念碑上端是一把钢枪,寓意背枪的战士,时刻守护着自己奉献的这片热土;纪念碑四周是汉白玉廊桥,纪念碑后面是一面约十余米的浮雕墙,浮雕展示修建南疆铁路官兵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壮举;通往烈士墓区道路两侧是缅怀长廊和缅怀亭。这给每一个来此瞻仰的人都会带来巨大的心灵冲击和深深的感动。

2019年8月10日,我和原铁道兵十九团运输股智全德与他的老伴宋桂琳、勤务连张利红相约同行,从北京乘飞机三千多公里专程重返阔别四十多年的南疆铁路。我们一行下飞机后,留疆战友吕国志立即驾车陪同前往和静县烈士陵园,缅怀为修建南疆线牺牲的龚冬保、林维胜、彭友年、王永兴四位烈士。在四位烈士墓前,我们一行庄严献花,虔诚祭奠,静静默哀,代表着铁道兵十九团“铁兄弟姊妹群”的战友对烈士的深切怀念,永远铭记烈士们为修建南疆铁路所创建的丰功伟绩!烈士们的血汗将永不枯竭的滋润南疆铁路那绵延展线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每一寸钢轨,每一根枕木、每一块道砟……


“还是当年的铁道兵”

南疆铁路吐鲁番至库尔勒第一期工程的修筑,大幅度改善了天山南北的交通情况,实现了没有铁路的梦。但仍然显得不够,还有它的延长线第二期工程(库尔勒至喀什),铁道兵虽然消失了,“圆梦”南疆铁路仍在继续书写……

铁道兵——中铁建——中国铁建,前世今生,骨血相融。从战场到市场,从军装到工装,从铁道兵到铁建人,时代在发展,环境在改善,职责在转变,南疆铁路情没变。中国铁建人依然坚守着这片倾注着早日修通南疆铁路情感与梦想的天山热土……

当修建南疆铁路第二期库尔勒至喀什工程时,曾经的铁道兵早己成为历史,但铁道兵精神、“要搞活天山”却并未磨灭。中国铁建和其他筑路队伍一起,肩负使命,完成了续建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第二期工程。

南疆铁路规划北起吐鲁番,南至喀什,全长约1500公里。该线从北至南分期、分段修建而成。1974年,吐鲁番至库尔勒第一期工程由铁道兵修建,后来库尔勒至喀什第二期工程由“兵改工”的中铁建等筑路施工队伍修至喀什时,前后历时25年。2008年南疆铁路再次延伸,喀什至和田段开工,2011年该线客运开通,南疆铁路全长增加到1980公里。

再赴南疆线,重扬铁军魂

从南疆铁路西延工程(库尔勒西至喀什段)第二期工程,到2008年南疆第一期工程改线(南疆铁路吐库二线),将原鱼儿沟至焉耆区间直接拉直,打通中天山隧道,2015年2月1开通运营(减少弯路123公里),再到库尔勒至喀什段提速扩能改造工程,每一项工程都有流淌着铁道兵血脉的中国铁建员工参加施工,如中国铁建十八局集团(铁八师)承建的南疆铁路吐库二线中天山隧道左线施工;中铁十五局(铁五师)、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铁三师)、中铁十一局(铁一师)等参加的南疆铁路第二期工程和提速扩能改造工程施工,就像那朵象征铁道兵有着顽强生命力和拼搏精神的“雪莲花”一样,在南疆这片热土上扎根、奉献、绽放,不愧是一支在关键时刻冲得上、拿得下的威武之师,无愧于一支充满必胜心、特别能战斗的钢铁大军。

南疆铁路第一期工程曾以其艰苦卓绝的建设历程见证了一个时代,为南疆各族人民留下了一段铁道兵的不朽传奇。脱下军装“兵改工”后的中国铁建人,一次又一次挺进南疆线,为这片美丽的土地再度唤醒了铁军之魂……

1996年7月16日至18日,南疆铁路吐库段遭遇一场百年不遇的特大山洪,使横跨天山的南疆铁路造成全线水害113处,其中断道74处,通讯、供电等其它配套设施被严重毁坏,南疆铁路已经全面瘫痪。铁道部向全路下达了紧急调运命令:要求铁一局、铁十五局(原铁五师)、铁十七局(原铁七师)、铁二十局(原铁十师)抽调精兵强将、调用最好的机械设备,务必于7月31日到达现场,15天必须抢通。中国铁建员工们发扬铁道兵“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硬是把这百孔千疮的南疆铁路,在短短的十天之内,令人难以置信地全线被抢通了。当地各族人民称赞他们:“铁道兵又回来了!”

修建南疆线第二期工程,虽然进入现代化施工时代,但是“钻山洞,抗风沙,战严寒,斗酷暑”仍是筑路人的家常便饭。“兵改工”后的中国铁建人,他们不再有兵的身份,但重复的是与铁道兵同样的修路架桥;新一代中国铁建人,不再有兵的经历,却分明有着铁兵的意志。因为“志在四方,艰苦奋斗” “逢山凿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早己融入中国铁建人的血脉,融汇在企业文化和点滴行动中。

为了“圆梦”南疆铁路,造福各族人民,中铁十五局(原铁五师)等职工更加意气风发,克服酷暑、洪水、风沙、荒凉等困难,同铁一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建筑工程第一师、乌鲁木齐铁路局工程局,奋战三年多,修通了库尔勒西至喀什969.9公里南疆铁路第二期工程,受到党和国家领导的高度赞扬:“你们还是当年的铁道兵!”

1999年12月6日上午,我国西部边陲重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汽笛声声长鸣,全长1446?37公里的南疆铁路全线正式开通运营。南疆各族人民期盼的“铁路梦”,终于划上了圆满的句号,喀什各族人民千里“南疆”一日还梦想成真。

在新疆各族人民心中,南疆铁路是希望之路、致富之路、团结之路、开发之路、振兴之路……


南疆铁路,铁道兵的一张精彩名片

2015年,随着吐库二线铁路的建成运营,阿拉沟至和静原天山段旧线(吐库一线从2015年起已经停运封存)逐渐淡出人们的记忆中,火车不走我们当初修建的这条铁路了,可我们的心里还是高兴的,因为没有我们铁道兵的付出,就没有今天的新发展。

即便铁道兵已经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淡出了历史的舞台;即便没人记得在天山这片深沟峡谷的土地上,曾经有一支英雄的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但是,这支部队一代又一代用血汗和智慧铸就的铁道兵精神留在了中铁建,深深地铭刻在铁建人心中,不会因为时间的推移而被历史风化,被世人遗忘。南疆各族人民永远不会忘记,南疆铁路吐库一线是铁道兵“圆梦”的新中国第一条边疆铁路。

南疆铁路我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四十多年过去了,岁月峥嵘,光阴似箭,当年风华正茂的战友,如今已是苍苍白发步入花甲……回顾往事,在那特殊的年代,在那风餐露宿的日子里,在那天山深处,铁道兵战士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年华。重返南疆铁路,看到自己修建的铁路、桥梁、隧道,将成为历史的丰碑,我们为之骄傲,我们自豪,因为我们曾是英勇顽强的铁道兵战士,我们是共和国的军人。

军人、军队、铁道兵、中国铁建、铁建员工、南疆铁路,这些看似平常的词语已经深深地浸入我的肌体,近五十年来的任何一次经历都无法替代她在我心中的地位。那是我寻梦又是我抛洒青春的地方,那是激情燃烧的岁月。

2019年8月11~13日,我与张利红、智全德战友及他的爱人宋桂琳,一起从北京专程飞抵天山,重走乌拉斯台和库尔勒老军营,在上新光隧道流连忘返,在戈壁滩寻找团机关旧址,返程时特地相约,在库尔勒火车站第一次乘坐丫964次喀什至吐鲁番的列车,体验了一次奔驰在南疆铁路库吐二线的列车,感受曾经修建的、为之奋斗过的铁路。

也许现在的人不理解,但是这段岁月代表了我们一代铁道兵的梦想,那个时候传承下来的“铁路梦”,却依旧完整无缺的保留在每个老铁兵的心中。在修建南疆铁路一线战斗中,我们铁道兵为“圆梦”南疆线,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就是那个时代我们的信仰和精神力量。即使岁月流逝,但那种“要搞活天山”的雄心壮志和英雄情怀,却随着新时代雄关漫道,在列车碾过铁轨的轰隆声中,永远的延续下去。


(编辑:彩云追月,听心)

来源:新华号 永远铁道兵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nre13163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7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