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经典战役(那些注定失败的名将系列)

发布日期:2024-12-22 03:01:36     作者:肥胖综合症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pig267913.html     违规举报

央视网消息:公元前247年,秦庄襄王赢异人蹊跷去世,其子嬴政继位,六国的丧钟开始敲响了。


秦王政九年,嫪毐作乱,被年轻的君主轻易扑灭。次年,权倾秦国的相国吕不韦被放逐到蜀地,自杀身亡。

秦王政十七年,秦军率先攻破关东六国中国力最弱的韩国国都,改韩地为颍川郡,韩国灭亡。

秦王政十九年,王翦攻破赵国都城邯郸,俘虏赵王迁,赵公子嘉逃亡代地,自立为代王,赵国灭亡。

秦王政二十二年,王贲引水攻魏国国都大梁城,魏王假投降,魏国灭亡。

三晋之地尽归秦有,下一个,该轮到楚国了。


蒙恬祖孙三代为秦将,祖父蒙骜、父亲蒙武均为军中宿将。在攻灭六国的过程中,蒙恬表现不如李信和王翦、王贲父子活跃,仅有从征齐国的经历。然而秦一统天下之后,他在北方修筑长城,号称“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成为大秦帝国在边疆的一代名将。

面对这样的王牌组合,楚国亮出了他们最后的王牌:项燕

项燕家族世居楚地,世代为将。因为封地在项地,世代以项为姓。

项燕在历史上的记载并不多,在这场惊天动地大战之前,他根本就没在史书上出现过。对面的李信则不然,在此之前,他已经有着与王翦共破赵国,独自率轻骑追击燕太子丹的光彩履历。包括秦王政在内的大多数人相信,楚国虽然幅员辽阔,但秦军将士均为百战之师,对手不过一无名小卒,这场战争的结果基本没有悬念。


这场战争开始前,有一个小细节:秦王分别询问李信和王翦,灭楚,需要多少人马?

李信说,二十万人足矣。

王翦说,非六十万不可。

秦王于是感叹,王翦将军老了,咋怂成这样。

这是秦国人犯的第一个错误。


战争的一开始很顺利,李信攻平舆,蒙恬攻寝,均大破楚军。然后李信又攻攻鄢郢,破之。

这时候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史书记载李信“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按道理说,秦军连战连捷,应该一鼓作气向东进军,攻破楚国中枢并占领楚国全境才是,为什么要折返回师?

关于李信军回师的缘由,史册上没有任何记载,后人依据现有的史料作出了三种推测:

一, 李信与蒙恬军并未寻找到项燕军团的主力进行决战,同时因为身陷敌国一时难下,不得不设法合兵一处,并力向前。

二, 项燕一边以主力拒守,一边分兵佯攻秦军后路,调动李信军团回师救援。

三, 楚境接连陷落,然而出身楚国却又出仕于秦国的重臣昌平君在楚国旧地郢陈反了,秦军后院起火,李信军团不得不回师去救。

这三种情况无论哪一种,都有一个致命的问题:楚军的主力未被击破!

这是秦国人犯的第二个错误。


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这两个错误的严重性,第一个错误导致的问题是兵力不够。楚国是南方的大国,虽然军队战斗力比较渣,但这么大的国家要想凭二十万人马吃下去是不现实的。人心未附的情况下,李信与蒙恬每攻下一处,都要面临两难的选择:留兵驻守则主力部队的人数会越来越少;不留兵驻守,故楚军民如果在后方起事,则有粮道与后路被断之虞。

李信与蒙恬合兵,也就有了合理的解释:在己方兵力因为各种原因持续消耗,对方的项燕军团仍保持齐整的情况下,继续冒进显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秦国人的第二个错误,导致了他们始终无法在真正意义上取得这场灭国之战的胜利:无论楚国丢掉多少城池,它始终保持了一支战意充沛(跟秦国人的仇恨不需要解释)、主场作战的主力机动部队,随时可以收复失地并寻觅战机与秦军决战。换句话说,这支部队的存在,成为了始终悬在李信和蒙恬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楚军主帅项燕的表现也非常沉着冷静,他像一只经验丰富的野狼,始终将自己的身形隐匿在敌人接触不到的地方,然而他又始终尾随着强大的敌人,静静地等待对方露出疲态的瞬间。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李信向西进发,楚军不眠不休尾随三日三夜,大破秦军,攻破两个营地,斩杀七名都尉,李信所部败逃回国。

继李牧之后,秦国在统一天下的过程中终于再一次尝到了失败的滋味。在亡国的边缘,楚国人爆发出了惊人的怒吼:要灭楚,你们他娘的还不够格!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pig26791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5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