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地名由来(白银地名的由来)

发布日期:2025-01-22 12:12:46     作者:九分矜持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qxl290930.html     违规举报


二十世纪下半叶,在九曲黄河的上游,古丝绸之路的腹地,诞生了一座新型而美丽的城市一一白银市,她因拥有丰富的宝藏以及成为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而闻名全国,且因悠久的采矿史和优美的人文传说享誉古今。

白银市区位于甘肃省中部,踞省会兰州90公里,地处此纬36°‍‍17'至36°49'东径103°53'至104° 25'之间,现辖白银区、平川区,靖远、会宁、景泰三县。白银市区及工矿区总面积 公里,属黄河中上游西北黄土高原中部丘陵地带,市区内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西北部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市区腹地及东部为山间盆地,平缓坦荡,南部为山间河谷阶地,海拔在1400至2265米之间。位于白银市区南缘的黄河距市区约20公里,自西向东流经水川、四龙两乡,流水38公里,为城市工业用水和居民饮用提供了十分便利的自然条件。白银的原名郝家川,1949年解放前这里只有几户人家,人口稀少,一片荒凉,乱石遍地,杂草丛生,然而就在这寂寞单调的平川旷野,每每有神奇的海市蜃楼显现,昭示着一座新城市的诞生。

据《皋兰县志》记载:“每晴晓,辄见城廓、楼台,人马、旌旗之状,若海市然……”谁能料到,那虚无缥缈的大自然海市蜃楼竟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铜城白银”已以豪迈的风姿、奇迹般屹立在欧亚大陆桥上。

一、白银地名溯源

银,古称白金、《尔雅、释器》“白金谓之银”即白银。

白银地名的由来,源自历史上的“白银厂,”在今市区东北15公里的折腰山、火焰山、铜厂沟一带,明洪武年间,有官方设置的开矿机构一一白银厂、矿区内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有金、银、铜、铁、硫磺、白矾等多种金属和非金属矿物、民间称为 “八宝山。”

据《兰州府志》和《皋兰县志》记载:“兰州北二百五十里,松山之南,矿炉二十座。”白银厂所提炼的矿产品主要以白银为主,兼炼黄金,遂取名 “白银厂。”

“白银”的名字,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可追溯到宋代,虽然没有文字资料证明“白银”的名字在汉代就有了,但白银厂典型的“龙须纹”片状矿石,及 “丹砂石”必然 为早期进入折腰山的中原工匠所认识,可以断言,铜铁及白银矿石的冶铸业那时就已开始了。

自银厂名闻遐迩,自古沿袭相传,方圆百里,民间百姓皆称为白银厂。明代以后,白银的名字已取代了八宝山、风凰山、折腰山等名字,而在白银地区普遍使用。白银公司建厂伊始,取名为“白银厂有色金属公司”,后于1960年2月3日改为“白银有色金属公司”。白银行政区的建立与发展,是与远吉的白银厂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白银公司的兴建密切相关的。1953年,在白银厂旧址成立了隶属于皋兰县北山区公属管辖的白银乡,后来由于矿山的开发,并入现白银区武川乡,1958年7月4日,国务院决定设立白银市,“白银”的名称被正式确定。

二、悠久的采矿史

白银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是祖国的一块宝地。白银厂矿床的开采,经历了相当漫长的历史过程,民间传说始于汉朝,据史料记载和矿山遗迹遗物分析,可以追溯到明洪武年间,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明朝万历年间修撰的《靖远县志》卷五(武备)条载:“官兵狃于宴安,渐成骄情,二十年前敢战之风,稍稍非故矣,兼之白银厂、剪金山亡命之徒多逃匿其中,窃矿营利,伺衅生乱,为腹心忧,计惟精训练广府库,厘弊窦,历矿禁……,”说明,矿区由国家统一开发管理,有许多人为求生存进入折腰山中,山西、陕西、江浙及中原地区的商贾纷至沓来,“窃矿”赚钱,倒卖金银不时生出事端。

矿区有凤凰山、火焰山、羚羊山、桌子山、家鸽子山、庙庙山,几座秀丽的山峰,依托这些山峦,建有三圣庙、老君庙、土地庙等殿宇,气势曲雅、金碧辉煌。清道光二十年(1840)重修三圣庙的匾文上写道:“若我白银厂凤凰山旧有古庙三圣庙在焉,何朝创修,不知其详,自大明洪武初年重修,威行四方,信士弟子,敬奉香火.....”云云,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重修折腰山老君庙,匾文云:“刘禹锡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夫山岂必有仙哉?亦曰有矿则可称其名也。如皋兰所属东北凤凰山是,何以凤凰山名也?询之土人,佥谓父老传言,乾隆初年,适有凤凰来集于巅。其山有金银铜铁矾矿,以备国库年火之需,下以利民生日用之资,应侯而生,待时而出,诚得尝识虚心采拔,吾知山岳效灵,精华必露。如霞之蔚,如云之蒸,踊跃奋兴,各献其才,以与国家诸为富强之基础。礼云:地不爱宝。又谚云,凤凰不落无宝之地,名实相属,吾因有感焉,因作凤凰山记。”

解放后,在矿山开发过程中,矿区内发现古代采遗迹30多处,国家地质矿产部641队在打水井时,发现了许多古代淘井所用水井、因年代久远、已被泥砂冲积和掩埋,采矿的井巷和矿洞宛延曲折,伸入地下深处,洞壁上凿有通风的石槽,用草泥粘贴在凹槽上的石块因年久脱落,采矿者们为了使他们的冶炼技术不为他人所得,把熔炼白银黄金的废渣及瓦罐尽皆抛洒或破坏,或扔在乱山之中,或埋入地下数公尺之下的深处。

当时,采矿条件十分原始落后、矿工挖掘是用简单的手锤、创锤和火烧、醋泼法,装运全系人工,为了降低成本,减轻山石压力,坑道开凿都非常窄小、工人只能四肢伏地,匍匐前行。采矿的方法是原始的“见矿采矿法,”“空切采矿法”两种,从六四一队探矿和大爆破挖药室发现的老硐看,坑道的规模很大,发现大小老硐30多个,主巷道都在100米以上,如果将一个大的老洞中的各个巷洞连接起来,最长的可达1000多米,短的也有几百米。他们主要挖掘金银。从塌陷的采空区推知,这里的矿山至少需要1000名矿工用那种落后的方式开采1000年。

当地居民传说:“白银厂在明洪武初年已是第二次开采了。”在悠久的开采史上,矿区有过短暂的繁荣,最盛时,可达三四千人,产出量也很惊人,有金城(兰州)“日耗斗金,白银厂“日出斗金”之说,矿区内设有街道,商店以及娱乐场所,所采金银在兰州交换,故兰州亦称“金城。”

清乾隆三年(1739)十一月二十四日,靖远皋兰一带发生强烈地震,矿洞塌陷,凤凰山山体腰折为三截,后来,人们称凤凰山为折腰山,三千多采矿工人罹于难,大规模的采矿活动无法进行。

林幽先生在1949年8月25日《新西北》月刊发表《由我国矿业成长过程检视甘肃矿业发展史迹》称:“据传在满清同治年间,采金事全部停顿,从清光绪二十二年开始,金城优廪贡生宋发灏主办此矿务两年半,当时只采磺(硫磺)、矾(明矾),并未采金,由于销路不畅,因而停办……。”

后来,又有白银厂周边地区的张姓、童姓、田姓“三大老爷”主持进行小规模采金,参与者有200多人。直至解放前夕,宋家梁人张玉有,宋发源等人还从事采挖煎熬硫磺,也有人挖取黄铁矿。至今,宋法源后人还保存着当年开矿用过的大印板,上刻“凤凰山之印”五个大字。

三、白银的辉煌

阅读全文,请点击链接:【白银文史】白银地名的由来:从白银厂到白银市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qxl29093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