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肉如何炒又嫩又香(不同部位的牛肉都应该怎么吃)

发布日期:2025-01-22 01:34:05     作者:温柔嘉人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rdt379416.html     违规举报

牛肉,最常见的肉类之一。因其瘦肉率高,味道独特,营养丰富,深受大众喜爱。

牛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氨基酸,能为人体生长发育提供大量营养,还能能提高机体抵抗力,对术后病人在身体调养方面也有很好的辅助作用。

外国人喜欢用牛肉做牛排和汉堡等,吃法比较单一;我国的悠久的美食文化赋予了牛肉更多的灵魂,火锅、烧烤、炖、煮、酱等等,可谓多种多样,口味丰富。


牛肉营养丰富,味道独特,深受大众喜爱

日常居家食用,最常用的烹饪方法就是炒着吃。可是牛肉炒制不好的话特别容易硬,口感不好。

那么,怎么才能炒出一盘又嫩又好吃的牛肉呢?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好的炒牛肉方法。

牛肉知识小科普

不同部位的牛肉都有不同特点,要做好食材,先要了解一个食材,正所谓"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嘛。

1、牛脖肉


牛身上运动最多的部位之一。肉质坚硬,筋膜较多,大部分为瘦肉,肉质紧实有嚼劲,适合做风干肉、肉干等。

2、牛上脑

脖颈后端,脊椎两侧的部位。此部位活动量少,肥瘦相间,鲜嫩多汁,肉质绵软,适合煎制、烧烤和火锅等。

3、牛肩肉


该部位是牛的前肩胛部,牛前腿上部的肌肉。肉质厚实,脂肪较多,纤维细密,口感相对嫩滑,适合炖、煮、卤肉等。

4、牛排肉


牛肋排上取下的肉,牛身上最著名的部位。肉质细嫩,肥瘦相间,口感绵软,汁水足,适合煎食。

5、牛眼肉


上脑肉和外脊肉之间的部位,外形酷似眼睛,因此得名眼肉。肥瘦相间,鲜嫩多汁,是制作牛排的上好部位,适合做牛排、涮火锅,非常好吃。

6、牛脊肉


分为外脊和里脊两个部位,外脊比里脊要肥一些。断面呈大理石状纹路,细嫩多汁,脂肪含量低,文理清晰细密,适合煎、炒、炸等。

7、牛腩


牛腹部及肋排处的松软肌肉。模样类似猪肉中的五花肉,肥瘦相间,中间夹杂筋膜。适合炖汤、红烧等。

8、牛腱肉


牛的大腿部位。肉质紧实,几乎为纯瘦肉,纹路清晰有序,口感上有胶黏的感觉,有嚼劲。适合做牛肉干、卤肉、红烧肉等。

9、牛霖肉


可以简单理解为牛的臀部。整体纹路清晰,纤维较粗大,口感上略差一些,肉质柔软,脂肪含量少,汁水较足,属于精瘦肉。适合爆炒、酱肉等。

总结:

牛肉分类繁多,不同部位有其不同特点,通过以上知识可以分析得出,牛脊肉和牛霖肉脂肪少,纹路清晰,汁水足,适合炒着吃,牛里脊肉尤其适合。所以炒着吃时,应选择新鲜的牛里脊肉。

开始正式制作炒牛肉

我们家最常吃的就是尖椒炒牛肉,今天咱们就以它为例。

食材:

牛里脊肉300g

尖椒2个

配料:

白糖一小勺、葱花一把、姜四片、生抽一勺、黑胡椒粉四分之一勺、油一勺、淀粉一勺

腌肉:

第一步:牛里脊肉洗净,顺文理切成3-4毫米厚的小片,沥干水分


第二步:肉碗中加入糖、生抽、黑胡椒粉抓拌均匀后再加油抓拌均匀,腌制30分钟左右

第三步:腌制好的牛肉中加一勺淀粉,抓拌均匀备用


此腌制方法腌制的牛肉非常嫩滑,适合各种炒牛肉使用。

炒制

第一步:备好一把葱花,四片姜,尖椒斜刀切成2-3毫米厚的小段

第二步:热锅加冷油一勺,油温8成热先下姜片,10秒钟后然后放入葱花和牛肉片,中大火开始翻炒,大概一分钟左右后,翻炒至牛肉完全变色

第三步:下入尖椒段,跟牛肉一同翻炒,炒制半分钟后调入适量盐和酱油,再翻炒一两分钟左右即可出锅装盘。


炒牛肉要领总结:

1、一定要选用新鲜的牛脊肉,这样的牛肉鲜嫩多汁,口感好,是嫩滑的牛肉片的基础

2、切肉片时一定要顺着纹理切,这样切出来的牛肉好吃、好看

3、切片切忌太厚或太薄。太厚不易熟,太薄容易老

4、腌肉时一定不要放盐!牛肉含水量比较大,放盐腌制会让其汁水大量流失,口感上会差很多

5、腌制时加植物油,既可以让肉更香更滑,又可以锁住牛肉的汁水,防止外流。

6、炒制时一定要中大火。中大火可以让牛肉迅速成熟,汁水不外流;高温也可以让腌制时进入肉内的油迅速膨胀,把牛肉纤维破坏掉,使其口感更嫩更烂。

有了我的这个制作方法方法,保证你能够做出又嫩又滑又入味的炒牛肉!

在这里要奉劝大家,咱们已经有这么多美味的食材了,就不要再去关注那些所谓的“野味”啦。你看这次吃野味闹的年不是年,假期不是假期的。。。。。。

期望能够早日战胜新型肺炎,大家尽量待在家中,不要乱跑!没事在家多刷刷头条,研究一下美食,疫情结束后才有更大精力投入到工作和生活中啊。

冰锅有食话,话尽美食你我ta。分享美食,分享快乐,关注我,一起肿起来吧!感谢您的点赞关注,欢迎留言评论转发,咱们评论区见!,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rdt37941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9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