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与律诗的对仗规则(写格律诗时就再也不害怕对仗了)

发布日期:2025-01-22 07:53:53     作者:懂你意思了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ret141345.html     违规举报

格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必须对仗,而对于学写格律诗的人来说,在保持诗意顺畅的同时,遵行格律诗的对仗要求,是一大难题。

不过,只要我们学会了当句对,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难题。

一、什么是对句对

宋代洪迈的《容斋续笔·诗文当句对》中说:“ 唐人诗文,或于一句中自成对偶,谓之当句对。”

当句对就是在本句中出现了两个语法结构相同的词或词组形成对偶,格律诗中的当句对,就是在上下联相同的位置上,在各自的句中出现了两个语法结构相同的词或词组。

二、狭义的当句对

狭义的“当句对”,不仅要求句中出现两个语法结构相同的词或词组,还要求两个词或词组中有一个字相同。


钱钟书先生

钱钟书先生在《谈艺录》中说:“此体创於少陵,而名定於义山。少陵《闻官军收两河》云:‘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曲江对酒》云:‘桃花细逐杨花落,黄鸟时兼白鸟飞’;《白帝》云:‘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义山《杜工部蜀中离席》云:‘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睛云杂雨云’;《春日寄怀》云:‘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又七律一首题曰《当句有对》,中一联云:‘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乾。’”

钱钟书先生所举的例子,都是狭义“当句对”中最经典的诗句了。我们用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来分析:上联“巴峡”与“巫峡”对,“峡”字相同,下联“襄阳”与“洛阳”对 ,“阳”字相同,上联“巴峡”、“巫峡”与下联“襄阳”、“洛阳”在句中的位置相同,这就一副极为工整精妙的当句对。

不过钱钟书说“此体创于少陵”,并不正确。

在杜甫之前,沈佺期的“喜气迎冤气,青衣报白衣”、武则天的“金轮转金地,香阁曳香衣”等,都是狭义当句对的形式,甚至在南梁之时的诗人何逊,有“可闻不可见,能重复能轻”,就已经出现了狭义的当句对的形式了。

不过,将狭义当句对的对仗形式引入七律的,确实就是杜甫,而将其发扬光大并定名的,就是李商隐。

三、广义的当句对

狭义的当句对,虽然让我们多了一种对仗形式,但要求有相同的字,还是较为严苛,这样的妙对往往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而广义的当句对,就要简单许多了了,它不要求有相同的字,只要句中出现两个语法结构相同的词或词组就行,这是对初学写律诗的人最为实用的对仗方式。


李商隐雕像

我们就以李商隐为“当句对”定名的诗作《当句有对》来分析。

当句有对

密迩平阳接上兰,秦楼鸳瓦汉宫盘。

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

但觉游蜂饶舞蝶,岂知孤凤忆离鸾。

三星自转三山远,紫府程遥碧落宽。

李商隐的这首诗,每一句都出现了语法结构相同的词。

第一句“平阳”和“上兰”都是道观名,是相对的,第二句“秦楼”和“汉宫”都是建筑地名,是相对的。第七句“三星”与“三山”对,第八句“紫府”与“碧落”对。不过第一联与第四联中,相同语法结构的词,在上下联中的位置不一样,所以它们上下联是不相对仗的。当然这是因为格律诗的第一联和第四联,本来就不要求对仗。

第二联已经出现在钱钟书所举的例子中,它的上下联在相同的位置上分别出现了“光”、“气”两个相同的字,因此是狭义的当句对。

而第三联,上联“游蜂”与“舞蝶”对,下联“孤凤”与“离鸾”对,它们都处在句中相同的位置上,但没有相同的字,所以是广义当句对。


杜甫雕像

再举一例,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其三)》咏王昭君的诗中有:“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上句“紫台”与“朔漠”是地理名词,彼此相对,下句“青冢”与“黄昏”,由于“青”与“黄”是颜色词,也彼此相对,从而形成了广义当句对的形式。

如果我们要求上下联每个词都相对,就会发现“黄昏”与“朔漠”是对不上的,但有了当句对的形式,就对上了。

如此一来,格律诗对仗的形式就灵活多了,我们可以不必去纠结于上联和下联的一句一词的对仗上,而可以在上下联中分别使用两个相同的词和词组,再保证这相同的词与词组处在同样的位置上就行了。

这样的对仗形式,是不是大大地降低了格律诗的对仗的困难呢?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ret14134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16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