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座椅是怎么保护小孩的(9款儿童安全座椅大碰撞)

发布日期:2025-01-22 01:09:33     作者:脸煞白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ria193856.html     违规举报

又是一年六一儿童节,汽车之家作为领先的汽车互联网服务平台一直关注儿童乘车安全,倡导有儿童乘车的情况下使用安全座椅。我们也不断推出了关于儿童乘车安全注意事项以及儿童安全座椅选购的文章,而在这个六一,我们将为大家带来一期引爆眼球的内容——根据国标其中一种工况对9款儿童安全座椅进行碰撞测试。

无论是网友还是身边朋友在选购儿童安全座椅时常常会有一个疑虑——这玩意安全吗?目前我国市场上销售的儿童安全座椅价格从100多元至5000元不等,即使是限定固定方式的情况下,价格区间也在500元至4000元之间不等,那么这些安全座椅在安全性上的差异是否真的能达到数倍之差呢?别急!今天就告诉你们答案。

9款座椅选购逻辑

对于多数家庭来说,从孩子出生到满12岁,儿童安全座椅可大致归纳出两种组合方式,0-1岁、1-4岁、4-12岁或者0-9个月、9个月-12岁,而具体选哪种要根据自己带娃出行时的孩子年龄与自身的经济条件而定。


在这两种组合方式中,我们选择了应用范围更广或者说性价比更高的组别——9个月-12岁。此外,根据目前儿童安全座椅价格的分布我们划分了三个区间,1000元以下、1000-2000元、2000元以上。而依据电商平台与相关机构统计的销量数据报告,我们分别在各价格区间内选定了具有代表性且知名度较高的9款产品,它们包含了中国品牌、进口品牌以及汽车品牌的产品。

由于目前市场上采用ISOFIX 上拉带固定方式的座椅种类比较多,且比较受消费者欢迎,所以本次我们购买的9款座椅全部为ISOFIX 上拉带的固定方式,至少在商家的宣传页面上都是这么介绍。此外,本次测试我们只是借着这次数据给大家一些购买/使用座椅的注意事项,所以我们采用不记名的方式进行,为每款座椅贴上编号,后续称呼将以编号代替。(关于品牌,由于我们买的基本是热销品牌的商品,您在电商平台按9个月-12岁组别搜索“儿童安全座椅”时,基本都可以找到。)

按什么标准测

我们通过第三方专业测试机构对这九款座椅进行测试,那么问题来了,按什么标准测呢?从购买平台的宣传来看,这九款座椅全部经过了严苛的测试,且部分座椅已经取得各国家的ECE R-44/04认证。为了一视同仁,我们决定按照国标进行测试。

对于全段型可调节靠背角度的儿童座椅来说,它要通过国标测试要经过11种测试工况,分别是P3/4、P3假人在靠背直立与最大倾斜角度时各碰撞一次;P3假人误操作碰撞测试一次;P3、P6假人在靠背直立与最大倾斜角度时使用汽车安全带固定各碰撞一次;P10假人使用汽车安全带固定在靠背直立与最大倾斜角度时各碰撞一次。


在上述涉及到的11种测试工况中,采用P3假人的误操作测试对座椅的要求最高,在这一工况下,座椅仅通过ISOFIX接口进行固定,无论是否具备上拉倒或支撑腿都不予以使用,用来模拟消费者错误操作时的使用情景,碰撞以约50km/h的时速模拟车辆正面碰撞的情况,通过假人各部位相关数据进行判定是否通过测试,其中假人头部水平位移这一维度常常出现较大的差别。






测试结果

按照上述误操作的测试工况,我们对购买的9款儿童安全座椅进行碰撞测试,评价涉及假人胸部合成 3ms 加速度 (下简称胸部加速度)、假人头部水平方向最大位移(下简称头部水平位移)、假人头部垂直方向最大位移(下简称头部垂直位移)、CRS是否破损以及安全带是否松脱共计5个维度。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9款儿童安全座椅各自表现如何。



通过测试结果来看,我们选购的9款儿童安全座椅有3款未通过误操作测试,在这三款中有一款在碰撞后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形变。未通过测试的这三款座椅,主要差别体现在假人的头部位移数据上,而这一数据决定了碰撞发生后,安全座椅内的儿童是否会因头部撞到前排座椅而受到伤害。此外,在胸部加速度与头部垂直位移上,9款座椅全部符合国家标准。它们则分别代表碰撞发生后儿童与车顶之间的距离,以及儿童内脏受到的伤害。





单纯从测试结果来看,除了2000元以上这个价格区间内的产品全部通过误操作测试,在1000-2000元、1000元以下这两个区间有发生了测试样品未通过的情况。那么在表象之后,我们还能得到什么呢?咱们接着说。

通过测试我们得到了什么

从逐个选购到座椅安装,从试碰到真刀真枪的干,从前期与测试人员的沟通到测试后拿到报告,作为整个测试流程的参与者,我将借着报告与测试人员的沟通,与各位做一个分享——到底怎么买儿童安全座椅!不过在此之前我们要明确一点——一定要按照说明书正确安装儿童安全座椅,虽然我们采用的误操作工况,但也侧面反映出未正确安装儿童座椅的隐患非常大。

买座椅时注意ISOFIX支架与谁连接!

从目前国内儿童安全座椅市场的固定方式来看,主流的有两种——ISOFIX 上拉带/下支撑腿、汽车安全带。此外还有少部分会使用Latch接口, 也有叫软连接,同样这种固定方式也需要与汽车头枕后方的锚点连接,形成三点固定。



带有ISOFIX接口的儿童安全座椅得益于其便利的安装方式,使得其在国内市场拥有较高的认知,基本多数消费者都比较青睐这种方式。然而商人都是逐利的,如何将利润最大化呢?有些人选择了压缩成本。如果我能用安全带固定的成本给消费者带来ISOFIX的产品,那岂不是利润高了还不愁卖?

在我们的测试样品中似乎就有这样一款产品,电商平台产品宣传页上明确注明了这款儿童座椅采用ISOFIX与上拉带的固定的方式,但购买回来后发现,上拉带需要自行安装,而内附说明书上并没有有关上拉带的固定说明,只标注出了何如用ISOFIX 车用安全带固定。我们推测,其很有可能是为了顺应市场趋势,为原本采用安全带固定的儿童座椅“加装”了ISOFIX接口与上拉带,那么安全性如何呢?下面这张图就是结果!



事实上安全带固定方式的安全性并不比ISOFIX的低,但由于其操作较为复杂,不熟悉的用户出现误操作的可能性更大,而即使出现了也没有任何挽救措施。据了解,不久之后对于采用安全带固定的儿童座椅会有相应的国家标准出台,其中一个维度就是安装便利性。

当你决定购买具备ISOFIX接口的儿童安全座椅时,一定要将座套掀开,留意ISOFIX支架是固定在座椅内部的骨架上还是单纯地固定在座椅的塑料外壳上。

新产品认证测试更严苛

在本次实验中,有部分座椅并未通过误操作测试工况这是为什么呢?据悉国家标准在2017年将误操作工况纳入认证测试中,而在此之前上市的座椅并未针对此类测试有过专门设计,所以当我们拿相对较老的产品测试时,出现了未通过的结论。

当然世事无绝对,在各个价格区间的测试样品中,有相当一部分产品取得3C认证的时间在2017年以前,但它们同样通过了误操作测试,只是假人头部最大位移量比较接近国标。此外,在误操作工况下,两款头部最大位移量表现较好的儿童安全座椅取得3C认证的时间都在2018年以后。


就像我前文提到的那样,随着行业的发展,我国关于儿童安全座椅的国家标准也在不断更新,此外一些我们比较熟知的测试机构参照国外的测试标准,也对一些市场上的儿童座椅进行了多维度的测试。

以C-NCAP官方网站颁布的CRS儿童约束系统评价规则为例,目前分为2014版与2017版,二者之间在评价范围、使用便利性、假人、误操作实验等方面有明显变化,后者评价更为全面。结合前面我们本次做的测试,以及测试机构发布的评价规则来看,购买儿童安全座椅时,建议各位“买新不买旧”,查看国标认证生效时间,越靠近购买时间表明其经过的认证测试越严苛。

座椅制造工艺与材质也很重要

我国现在销售的儿童安全座椅大多采用两种工艺——注塑、吹塑。制造工艺的差别决定了儿童安全座椅的一些功能差异以及部分位置的保护效果。就国标认证来说,两种制造工艺的座椅都有取得3C认证的例子。从我们的测试结论来看,注塑与吹塑的产品在误操作测试工况下,都有通过与未通过的样品。

头枕是保护儿童的重要部件之一,得益于注塑产品的独特性,此类产品往往能够在头枕处添加与摩托车头盔缓冲层类似的EPP或EPS缓冲材料。用来降低头枕对儿童的冲击力。而吹塑产品由于其制造工艺原因,头枕处很少有添加上述缓冲材料的产品。此外,现阶段有少量儿童座椅会在座椅靠背下部添加缓冲材料,用来承担侧碰发生的伤害,选购时可以掀开座套留意一下。


此外,同样是制造工艺的原因,注塑产品大多可以实现座椅靠背角度调节,增加儿童的乘坐舒适性,而吹塑产品此类功能比较少见,即使有也是通过增加衬板来垫高座椅前部来实现。当然,吹塑产品也并非一无是处,重量轻、价格亲民是其最大的特点。


对于全段型儿童安全座椅来说,肩带的可调节范围同样至关重要,肩带的高度直接影响了座椅内儿童安全与否,过高会影响牢固程度,多低容易发生勒住脖子的情况。从我们采购的样品来说,有的仅有3挡调节有的却多达10挡。

在购买时,建议大家掀开座套,留意头枕处的缓冲材质甚至是否有缓冲材料;座椅靠背是否支持倾角调节;肩带可调节范围。其次才是面料、座套易拆卸程度、附加功能这些要素。

写在最后:

通过这次测试我们可以看到低档与中档价格区间的座椅都出现了未通过的情况,至于原因我们也给予了相应的分析。那么在文章最后给大家一些关于使用与购买的建议:

1、无论何种固定方式的儿童安全座椅,请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按照。

2、看认证/标准时间,新产品取得认证时,会通过更多的严苛测试。

3、不论吹塑还是注塑工艺,应该注意肩带调节、头枕保护、填充物材质、靠背调节这几方面是否满足自身需求。

4、选择ISOFIX产品一定要注意ISOFIX支架是固定在座椅上还是固定在座椅内的金属骨架上。

5、座椅发生碰撞后往往都会产生形变,即使肉眼不可见,也不建议再进行使用。(图/文 汽车之家 李响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ria19385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21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