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情是什么意思(7招教你学会表达共情)

发布日期:2024-12-22 10:34:40     作者:来何缺你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rso185181.html     违规举报

不会共情,你可能连女朋友都找不到;

不会共情,沟通最后变成了争吵;

不会共情,你总是那个出力不讨好的人;

不会共情,你总是成了话题终结者

......

生活中,无论是对待初次相遇的陌生人,还是最亲密的爱人,处处都需要共情。

如果拿捏的好,会让别人感觉到舒服,愿意与你亲近,也愿意打开心扉与你畅聊。

共情可以说是人际关系的助推器。共情是解决一切矛盾、冲突与危机的核心。无论是国际谈判专家,还是危机处理专家,在沟通中都运用到了共情的技术。

那么,什么是共情呢?共情是理解他人特有的经历,并且相应做出回应的能力。

在我们的生活中,因为很少有觉察,所以共情显得尤为困难。我们通常会用那些自动化的反应去应对别人对我们的回应,并把它解读为批评、指责或贬低,然后用攻击性的语言进行回击,这往往就引发了人际关系中的很多问题。

每个人天生都具有共情的能力,但共情却并不是一个自然发生的过程,而是需要精心培养和持续关注的。

如何去学习表达共情呢?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亚瑟﹒乔拉米卡利,在他的《共情的力量》这本书中总结了7个关键步骤。通过每一个步骤的学习,我们可以掌握表达共情的方法。


1 使用开放式的提问

当我们提出一些限定性的问题,对方只需要回答是或者否,或者这个提问本身已经隐含了答案时,这个对话就很难进行下去。

共情是把自己放在对方的位置,想想对方愿意表达什么,会提出什么样的需要,并且对对方充满了好奇,这样才可能打开话题。

比如说在咨询中,有一位来访者说他很容易愤怒,咨询师就可以引导他说,对你的愤怒,能具体说说看吗?在什么样的情境下你比较容易愤怒?是什么触动了你,让你如此的愤怒?

这样就可以帮助来访者理解他的愤怒,究竟是什么引发了愤怒?他是如何做出自动化反应的?这些愤怒的体验是否跟早年成长经历中某些场景相关联?这就会促成来访者的思考与反思。

开放式的提问,是把控制权交给对方,让对方讲他愿意讲的内容。

2 放缓节奏

你是否注意到,当特别激动时,我们的语速会加快,我们的声调会提高。这时,我们会处在一个完全自我的状态,会无意识地屏蔽外面的信息,那么沟通就很难进行下去了。

把节奏放缓,能让我们的想法跟得上情绪,就像往产生情绪的情境中加入一些镇静剂。情绪被触发时,我们的意识就会变窄,这会让我们失去思考的能力。

在咨询过程中,咨询师的语速通常比较缓慢,这本身就会带领来访者把节奏放慢。当来访者激动地讲出一连串最近发生的故事时,咨询师需要敏锐地抓住其中的某个点,展开讨论。也许,在某一个瞬间,来访者就会获得领悟与修通。

在争吵时,如何才能让节奏慢下来呢?当感觉到自己的愤怒指数开始飙升时,我们可以马上按下暂停键,让自己离开争吵的现场,等降温以后,再回来继续讨论。或者进行深呼吸,让紧绷的肌肉放松,然后告诉对方,我收回我刚才说的话,尝试换一种更温和或者更具建建设性的表达方式。

通常来说,愤怒的背后是因为我们的需要没有被满足,当我们能够把谈话的速度慢下来时,理性就战胜了情绪,这时,我们就可以尝试用结构性的表达方式,准确地说出自己的需要。


3 不要匆忙作出评判

当咨询师在跟来访者作出分析和反馈时,假如咨访关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来访者还没有对咨询师产生信任,过早的进行分析会让来访者产生阻抗,甚至会引发愤怒。

回到前面开放式的提问,有经验的咨询师用这样的提问方式,会引导来访者进行自我分析,展开自我探索,尝试去了解自己。其实这个过程,就是让来访者自己说出咨询师想要说却没有说出来的话。

咨询师作为一个“活人”,当然会在咨询过程中带入某些他个人的部分,甚至会被来访者带入到他惯常的人际关系中,“活现”他与别人的沟通互动模式。此时,如果咨询师用评判性的语言对来访者作出反馈,这就重复了来访者与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之间的互动方式。

有时,来访者内心有一些东西,无法用自己的语言组织好并且表达出来,咨询师会尝试帮助他去表达,澄清他那些没有表达出来的内容。

这时,尽量不要用特别确定的语言去表述。我们其实无法完全了解一个人,而只能尝试去共情他的感受。比如,用“也许”、“似乎”、“可能”、“或许”等等这些具有一点猜测的词语,来表达我们此时此刻的感受,或者说“你让我感觉……”等等。

当然,假如我们说了一些带有评判性的语言,也不用太过紧张,我们可以这样来跟来访者进行工作:“我刚才说的这段话,是否让你感觉到自己被批评,让你觉得很不舒服?你不舒服的地方在哪里?”这些问话就会带领来访者进行更深入的思考。

4 关注你的身体感受

共情是痛着你的痛,悲伤着你的悲伤。为什么说每个人都天然地具备共情的能力呢?神经生理学认为,我们的大脑当中有一处神经组织叫镜像神经元,它会让我们对别人的情绪情感产生共鸣。

科技快速发展的时代,我们的头脑也被训练得非常强大,让我们更喜欢用头脑去思考,而往往忽略了身体的感受。这让我们的身体感知外部的刺激时变得越来越迟钝,越来越麻木,共情也就变成了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婴儿早期就是通过身体去感知外部的环境,他因此对身体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刺激都非常敏感。可以想象一下,假如一个婴儿,感受不到自己的饥饿,他就无法用啼哭的方式去寻求满足,婴儿可能就无法存活下去。而我们成年人经常会工作到废寝忘食,久而久之,我们对身体的饥饿感,也就越来越不敏感,可能就会患上胃病。

所以,除了头脑,身体是接收外部讯息的重要途径。在咨询中起最关键因素的是咨询师这个人,专业的咨询师就是一面镜子,他会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身体感知到的,用语言反馈给来访者。此时,来访者就会感觉到她被理解、被看见、被共鸣到了,这样共情也就发生了。


5 向过去学习

共情,可以扩展我们的视角,帮助我们暂时脱离当下的情景,去探索与当下情境类似的场景:这样的情境是否在自己的生命历程中发生过?当下的情景是否只是过去的重复?

当我们用一个鸟瞰的视角去看待过去的经历时,我们会惊奇的发现,在我们的生命历程中有些行为在不断地重复,我们可能就找到了一种固有的思维或者行为模式。

那么,下一步努力的方向就是去打破这个固有的模式,而其中关键的部分就是区分过去与现在。比如我们见到自己的领导,总是感觉到非常紧张、害怕,同样的场景,是否在我们的成长经历中出现过?原来,父亲非常严厉,在他的面前,我不能说错话、做错事,我不敢靠近他,害怕受到他的批评和指责。

当我们把这两个场景同时呈现出来时,我们会发现,原来我们害怕权威,是因为受到了跟父亲之间的关系模式的影响,我们把跟父亲早期的互动模式移植到了当下。当我们能够区分过去和现在时,我们就可以把心灵中背负的那个严厉的父亲放下了。

过去那些创伤经历,也许是我们不愿意提及、不愿意面对的,但它却一直影响着我们现在的生活和人际关系。它就像一个沉重的包袱,拖得我们精疲力竭。摆脱过去的限定,才能获得更大的精神自由。

6 让故事充分展开

共情会让我们与他人开启一段不一样的旅程,在旅途中我们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在咨询中,咨询师也会进行自我暴露来表达共情。比如来访者对于自己某一个行为表现出过度的自责和内疚,而大多数人也都会有这样的行为,也就是说这个行为具有普遍性,而不是来访者所独有的,咨询师可以说出自己在同样情境下的反应。

咨询师需要参与到来访者的故事中,体会那个被父母抛弃的小孩的绝望,感受在墙角哭泣的女孩的无助,感觉到自己被误解后的愤怒,同时,咨询师更需要一个抽离的能力,能够让自己在这样的故事中自由穿梭。

在意象对话中就经常会采用这种叙事的方法。比如父母没有留下一句话就突然地离去,自己有许多想要跟父母表达的东西来不及说,这时,咨询师会允许来访者把那些没有说的话讲出来,去表达哀伤,就像当着父亲的面一样。这样,那些未完成的愿望,就在这里得到了满足,也就此可以画上一个句号。


7 设定边界

前面提到了自我暴露,当然这个自我暴露是有目的性的,是以不伤害来访者、对来访者的领悟有帮助为目标的。

假如咨询师在咨询关系中进行自我暴露,将自己的情绪、情感过多地带入到咨询中,这可能会对来访者造成困扰甚至伤害。咨询师也可以表达自己的脆弱,让来访者看见,作为一个人都有脆弱的时候;但另一方面,假如咨询师呈现了这个脆弱,也可能让来访者感觉到更加无力:你如此脆弱,你怎么能够帮助我?

这也是咨询师需要去做体验的原因。清楚地了解自己,也就能够在咨询过程中保持清晰的边界。在咨询中有更多的觉察,他就能更清楚哪些东西是来访者带来的,哪些是自己身上固有的。咨询师利用这些反移情去工作,而这个反移情就是区分来访者与咨询师自己的工具。

共情让我们成为了对方故事中的某一个人,让我们有机会参与到他的故事中,让他有机会提升生命能量,改写故事,改变人生。会共情的人,自带阳光。

作者:任丽,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欢迎关注@任丽的心灵空间,成长路上不孤单。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rso18518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