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徽因曾被哪些人诋毁过 为何不能诋毁林徽因

发布日期:2024-12-22 10:54:29     作者:孤岛弥音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ruw242850.html     违规举报
导言

林徽因,一代传奇女性,人们对于她的印象是什么呢?是民国美女,是民国才女,也是民国烈女。她原名徽音乃是取自《列女传》的一句话,是指美德,美誉的意思,而确实她也做到了,但是无论杨绛还是冰心,又或者梁思成的续弦夫人林洙,都曾对其发表过不同的看法。

而且林徽因与新月派诗人徐志摩,以及中国哲学界第一人金岳霖都有过颇深的渊源,但是我们却不能诋毁林徽因,因为不仅林徽因是烈女,林家满门英烈,为国尽忠,堪称后世楷模,极大地展现了我民族气节。


林徽因

林徽因与梁思成有一儿一女分别是梁从诫和梁再冰,当时日本侵华,林徽因本是可以去国外避难的,但是她却拒绝了,她对尚未懂事的儿子说道,中国的读书人,最后一条道便是扬子江,她一个女性选择与丈夫共赴国难,不惧生死。

而林徽因不仅是诗人也是我国的建筑学家,相对于这两个身份,建筑学家似乎更适合于她,因为她如今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写着的便是建筑师,而且八宝山革命公墓便是她设计的,甚至国徽以及人民英雄纪念碑也是有她的参与。至于为何如此钟情于建筑?


当时国内从事建筑学的并不多,女性就更少了,现代建筑处于后继无人的状态,林徽因为避免多年之后东方建筑遭外国人耻笑,打算为国家争一口气。

所以她跟随着丈夫跑遍中国,进行测绘,研究,那时她有肺病,但是晚上仍然工作到凌晨才休息。在面对古建筑问题上,林徽因直接和当时的市长争论,1955年因肺病去世。而林徽因这种烈女的性格自然也是家庭环境有关。且看一看林家的满门英烈,民族气节。


祖父林孝恂,父亲林长民

福建林家是一个书香世家,非常推崇儒家思想。而林徽因的祖父是林孝恂,乃是和康有为的同科进士,思想虽然有传统的成分在内,但是并不封建迂腐,非常鼓励子女出国留学,学习西方的知识来救国家。

而林徽因的父亲林长民,便在这种环境下成长,留学日本,学习经济学,且有着很强的民族气节,当听说巴黎和会的外交失败,他直接写文章控诉,而面对“东北王”张作霖的军队,他也没有屈服。虽然家财万贯,但是从不奢靡享乐,反而将一部分钱资助革命事业,助力祖国成长。


叔父林觉民和林尹民

林徽因的叔父林尹民和林觉民自然没有丢掉林家的气节,乃是黄花岗七十二烈士,林觉民在参加辛亥革命时,写下了《禀父书》和《与妻书》感人至深,字字落泪。

在对父亲的这封信中他表示愿意舍生取义,自古忠孝难两全,只是还担心着父亲的身体,以及家中弟弟妹妹。对妻子的这封信中,她与妻子虽有绵长的情谊,但是无奈国难当头,他只能够与同志们共赴国难,舍小家为大家。这时他的妻子还有8个月的身孕。最终林徽因的两位叔父都舍身成仁,拒不投降。


弟弟林恒

林恒是林徽因同父异母的弟弟,与姐姐感情非常深,出生于这样的书香世家,学习自然不落人后,最终考上了清华大学的机械系,本想靠着科技救中国,但是抗日战争爆发,他选择最直接的方式,毅然参军,成为了飞行员。

这在当时其实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兵种。一是部分战机老旧,安全保障并不足,二是飞行技术确实有待提高,没有充足的训练就急匆匆奔赴战场,也没有更先进的指导型人才。

在1941年的某一天,在成都的林恒遇到空袭,日军战机在上空肆无忌惮地盘旋,林恒驾驶着战机升空迎战,可是那时我们飞机的性能极差,但是林恒还是靠着自己的本事依然击落敌军的一架战机,可是最终也被对方包围并击落,这时他才25岁。


梁思成得知消息后没有敢告诉林徽因,因为林徽因这时病情已经稍显严重,于是偷偷去收敛林恒的尸首,据记载几度落泪,可想而知被包围击落,场面是该怎样的惨烈?林徽因最终得知弟弟去世,确实悲痛难忍,病情有所加重,那首《哭三弟恒》便是为悼念林恒而作。


结语

这就是林徽因的林家,满门忠烈,为国尽忠展现着高尚的民族气节。这也是不能够诋毁林徽因的原因,因为民族气节实在令人钦佩,国人应该以之为榜样。其实民国美女数不胜数,林徽因只是其中之一,但是为何她能够跨越几十年依然被人们所熟知,不仅仅是美貌这么简单。她身上总有一种出尘绝世,不落俗套,一种腹有诗书气自华,一种倔强坚韧,不屈不挠的气质,这是大多数民国美女所不具备的。

林家也是近现代为数不多可以被称之为榜样的家庭,从小便重视对子女的教育,无论是诗书礼仪方面还是民族气节上,都值得当下人们学习。即便那些被称为近代的女先生发表过对林徽因的不同言论,好似让民国才女不再那么完美,但是林徽因确实不能够被诋毁,一家傲然风骨,一家共赴国难,林家确实对得起国家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ruw24285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0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