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国宝级技艺(在创新中求发展)

发布日期:2024-12-22 04:34:06     作者:在一起回忆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sco518310.html     违规举报

在北京地铁14号线,有一站名为“景泰”,从外观上看,它与普通的地铁站毫无二致,但走进去却别有洞天:大厅墙面上有一副高3.2米、长20米的巨型壁画,展示了景泰蓝传统工艺的生产过程;站厅内巨大的白色立柱上包裹着的是景泰蓝工艺制作的环形装饰,图案为极具中国特色的缠枝莲纹样,线条流畅,颜色丰富。

景泰站启用于2015年底,站内的所有景泰蓝装饰均由附近的北京珐琅厂设计生产。“我们想让民众感受体会景泰蓝技艺之美,因此将这些元素穿插在了地铁景泰站的设计中。”据该厂的总经理兼总工艺师钟连盛介绍,壁画上图案反映的正是元代景泰蓝制作的全过程。


▲ 地铁景泰站

舶来品扎根中国

景泰蓝又称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扁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然后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中国的景泰蓝起源于元朝,盛行于明朝景泰年间(1450年-1456年),因其釉料颜色主要以蓝色(孔雀蓝和宝石蓝)为主,故被称为景泰蓝。


▲ 掐丝工艺

“景泰蓝其实是一种舶来品,传入中国之后,在纹样和颜色上都有了很多革新。”北京珐琅厂设计部主任李静告诉记者,景泰蓝因其风格周正大气,原材料又以金银铜等贵金属为主,造价高昂,因此在很长时间内只为皇家御用。在经历了明朝的鼎盛时期之后,到了清朝乾隆时期(1736年-1796年),为促进景泰蓝、雕漆、金漆镶嵌等行业的发展,皇宫设立御用的“造办处”,专门制造各种皇家御用器物。

清朝以后造办处被取消,大批手工艺人流落到民间。由于制作景泰蓝的贵金属等原材料缺乏,这门手艺在民间很难得以传承,几乎濒临灭绝。李静告诉记者:“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建筑学家、工艺美术家林徽因女士,在清华大学营造系成立了一个美术小组,负责抢救景泰蓝这一传统工艺。”北京珐琅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于1956年成立,由40多家私营珐琅厂合并而成。


▲ 景泰蓝博物馆

2006年,景泰蓝制作技艺入选首批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基地,北京市珐琅厂的景泰蓝制作工艺也不断创新发展。2012年,北京中轴线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北京珐琅厂接到制作北京中轴线景泰蓝作品的订单,李静的徒弟曾洁参与了产品创作。“景泰蓝能从‘燕京八绝’几种传统工艺中被选中,足见其艺术价值。”曾洁介绍说,从接到任务开始收集北京中轴线的建筑素材,研究中轴线历史,推敲设计细节,其间经过数次研讨会和专家论证才确定设计方案,历时五年,这幅72平米大的景泰蓝作品于2018年完成设计制作,去年北京东城区文化馆建成后,这幅作品被安装到文化馆。

中国景泰蓝制作工艺不仅在国内受到追捧,在国际上也享有声誉。景泰蓝曾多次作为国礼赠与外国友人,2019年12月,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奥朗德访华期间就获赠一件精美的景泰蓝艺术品——“繁花似锦”赏瓶,这件赏瓶正是由钟连盛带领珐琅厂员工设计制作的。钟连盛介绍说,他们的产品不仅出口到海外,也曾有伊朗等国家的团队专门来到珐琅厂,采用其原材料和设备制作富有其民族特色的日用品。


▲ 点蓝

传统技艺“活起来”

“传统技艺要想发展,必须紧跟市场进行创新。”钟连盛介绍说,为了不断拓宽市场,珐琅厂这些年不断在产品创新开发和探索拓宽景泰蓝工艺的应用领域上发力,工厂生产的景泰蓝产品出现在了中国首都机场的贵宾楼、大型豪华酒店、上海进博会和北京世园会等重要场所。


▲ 首都机场专机楼室内景泰蓝装饰工程

除了这些大型产品外,别墅装修门饰、玄关装饰、皂盒、镜框等日用品订单也在慢慢增加,工厂开发研制了60余种环保无铅釉料及新釉色,将景泰蓝的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到高档品牌产品的外包装上。

疫情以来,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也让珐琅厂不断调整思路,创新产品和推广形式。工厂在三层建起了景泰蓝博物馆,二楼有面向公众开放参观体验的生产车间,经常有民众前来参观体验。疫情之前,这里经常组织非遗夜市、大集和庙会,除了景泰蓝作品,夜市上还展示剪纸、风筝等其他传统技艺,“非常受欢迎”。


▲ 学生前来体验后与自己的作品合影

做“未来的文物”

取得这些成绩并不容易。跟很多传统技艺一样,今天的景泰蓝制作技艺也面临着从业人员少、传承困难等压力。作为设计部主任,李静年轻时在学校学的是景泰蓝设计,毕业之后就分配到了珐琅厂工作,直到几年前退休。但由于高级技师断代严重,她又被返聘回珐琅厂继续工作。“这是一门纯手工的制作工艺,有的人可能一生只从事某个工序,比如点蓝。学徒时间长、回报收益低,这导致很少有年轻人选择学习这门技艺。”

北京珐琅厂最初有3000多名员工,随着改制和一些年长的工人技师退休以及工厂外迁,现在北京珐琅厂本部只剩下200多名员工。


▲ 珐琅厂生产车间

曾洁是李静优秀的学徒之一,她设计专业毕业后就来到了珐琅厂工作。“我第一次来珐琅厂的时候,就喜欢上这里浓厚的艺术气息,虽然待遇低,我还是决定留下来工作。”她说,虽然自己已经在珐琅厂工作了十几年,但是尚属于这个行业的“年轻人”。“这确实是个很清苦的行业,但我更喜欢自己设计出来的东西被认可的成就感。”在曾洁看来,选择学习传统技艺的人越来越少,除了物质压力,还有就是如今的年轻人越来越追求个性和自我。“景泰蓝是一门传统工艺,入门的时候都要跟着师傅的风格来学习,先尊重传统,然后才能进行创新。但是很多学习设计的年轻人更希望一开始就能进入一个可以无拘束做设计的行业。”

珐琅厂的发展还要突破环保关。随着政府对环保的要求越来越高,珐琅厂烧焊的煤炉自20世纪70年代初逐渐被电炉、石油液化气炉所替代,2003年开始,北京市珐琅厂通过技术改造用上了既环保、又节省能源的天然气进行烧焊活,在满足环保要求的同时也提高了产品质量。

中国对非遗人才的培养机制也在发力。像曾洁这样的年轻人,可以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提升,在职称上收获技师、高级技师、北京工艺美术大师等荣誉称号,这些对年轻人都是一种激励。

作为这门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表示:“我们每制作一件景泰蓝作品,就是希望它成为未来的文物。”

(本文图片由北京珐琅厂提供)

- END -

记者:崔小琴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sco51831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8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0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