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联type-c扩展坞有坏处吗(入手绿联USB-C五合一扩展坞)

发布日期:2025-01-22 08:17:07     作者:壞钕絯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shf340446.html     违规举报

前言:

相信除了铁杆果粉外,大家都已经已经用上Type-C接口,也不再出现什么大口、华为口之类的啼笑皆非的叫法。然而,Type-C并不是接口而是接口形式,不仅仅可以双向充电、数据传输,还能支持视频音频数据传输。

得益于Type-C的通用性和功能丰富,过往我们头痛的智能数码终端接口太少的问题就很容易解决了。

购买原因:


虽然是diy出身,也算是有点骂名的diy博主,但早在2009年就已经把工作电脑转为本本。无他,就是为了方便出差以及在差旅图中处理各种突发事情。本本从双核、四核八线程、四核八线程轻薄本到六核心十二线程游戏本,USB-HUB买过用过不少,也扔过不少了。

早期的USB-HUB就是那种十字对称和机器人款式,这种九块九包邮都嫌贵的东西,基本上USB2.0接口,又慢又容易掉线,U盘也只能用一个,基本上属于浪费生命;USB3.0版本的好不少,但是移动硬盘需要接两个USB口,而且还经常备份数据的时候翻车;外接供电的超级麻烦,丢了电源就等于废了。

单一Type-C接口的HUB用起来不错,但不适合只有一个Type-C口的轻薄本。


我心目中最方便的HUB不仅仅能稳定读写、还能提供视频输出、更要PD供电,而绿联支持PD3.0 100W供电的USB-C五合一扩展坞就可以满足我的需求。

开箱篇:


对于绿联这种直观包装我一直是赞同的,产品实拍图、型号、功能介绍都能一目了然。要知道,早期的杂牌最喜欢就是印一大堆翻译软件翻译的英文上去唬人,尤其是那种非要改个假洋鬼子名字的九线品牌,相信不少人都吃过亏了。

过往的USB-HUB本质就是将USB接口增加器,本质都是共享一个接口,功能有限而且速度、供电都偏弱。而现在,采用Type-C口的设备基本上都能达到5Gbps-10Gbps的速度,从数据传输速度来说,基本上和SATA3硬盘速度(6Gbps)持平甚至超越;从功能来说,除了数据传输外,Type-C还能满足双向充电、视频输出,因此称之为转换器更加合适。


绿联五合一扩展坞采用了USB-C(Type-C接口,USB-C相当于USB Type-C的缩写)接口,兼容市面上所有配备USB-C口的智能终端,无论是笔记本、手机、平板、机顶盒、NAS都可以支持。



外观采用极简风格设计,除了绿联LOGO外并没有多余的元素。



外壳为合金,表面处理为阳极氧化,磨砂质感,无论视觉和触感都十分喜人。




绿联五合一扩展坞是五口转换器,提供了三个USB3.0接口一个、一个HDMI视频以及一个全功能USB-C口。全功能USB-C口,不仅仅可以实现PD100W供电,其实也可以作为数据传输、视频输出、供电。这就是真正意义的双向设备。

假如你在户外,你可以把USB-C公头接移动电源,转换器上面四个接口(3个USB-A 1个USB-C)同时输出电量给智能设备(手机、平板、无人机、微单)充电。如果你外接的是小台灯、RGB灯带、气氛灯之类的照明设备,再加个蓝牙音箱,你就可以继续奏乐继续舞。

体验篇:



USB-C口最大的魅力就是通用性强、双向,而且可以不分方向盲插。我手上带USB-C口的设备有移动硬盘、U盘、三模机械键盘、三模游戏鼠标、双模游戏手柄、NAS、笔记本、台式机、无人机、平板手机、机顶盒,你呢?还有别的好玩好用的USB-C口设备吗?



五个接口全部都可以同时使用,尤其是通过PD100W供电,我们的轻薄本可以不用带着烦人的笔记本电源,直接一个转换器 一个快充头就解决了。

总结:

USB-C的上限有多高,现在已经无法确定了,毕竟连210W快充都出来了,甚至iPhone15据说也支持USB-C接口。未来并不远,但是更直接的是,我们现在就可以通过转换器,让我们设备的USB-C口发挥作用。

对于视频内容创作者来说,本本一个屏幕,一个HDMI输出口再加上绿联五合一扩展坞,你就可以实现三屏幕输出,可以对源素材实现更加精确的调整。

对于游戏本用户来说,你可以外接两个屏幕作为游戏输出,而主屏幕随时留意着你工作的事务。

对于数码潮人,你可以通过绿联转换器,额外再把视频信号输出一个屏幕,调整为竖屏的话,你就可以用大屏幕刷手机上的各种资源。

对于需要经常备份数据的朋友,三个USB3.0接口可以同时使用,U盘、内存卡(通过读卡器)、移动硬盘轻轻松松就可以实现数据互换互访。

对于电竞玩家,搭配转换器,你就可以外接键盘、鼠标、游戏耳机。

还需要考虑继续做等等党吗?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shf34044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1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