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阳顺口溜(汾阳方言与汾阳的文化)

发布日期:2024-12-22 09:25:25     作者:我挑灯回看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son288950.html     违规举报

汾阳话属于北方方言,也是晋语的一支汾阳话与汾阳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对汾阳文化的了解,也是从汾阳话入手汾阳文化中的历史地理,民俗风貌,艺术表达,饮食文化,都与方言息息相关,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汾阳顺口溜?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汾阳顺口溜

汾阳话属于北方方言,也是晋语的一支。汾阳话与汾阳文化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对汾阳文化的了解,也是从汾阳话入手。汾阳文化中的历史地理,民俗风貌,艺术表达,饮食文化,都与方言息息相关。

汾阳市位于山西省腹地偏西,太原盆地西缘,吕梁山东麓。汾阳始建于春秋初期,为瓜衍县,属并州。战国属赵,为兹氏县。秦、汉时期仍名兹氏县(今市区西南8千米巩村),属并州刺史部太原郡。在太原盆地和太行山西麓,以及西河郡的平川地区,形成了山西晋语并州片。所以,汾阳话属于并州片区。而现在汾阳话人保留了大量古语。如:刷锅洗碗洗衣服用过的水叫“恶水”,这是典型的先秦叫法;高低长短大小不一的条凳叫“床床”,汉唐之前,人们席地而坐,“家私”中的坐具就只有“床”了。

历史上山西是北方汉族和阿尔泰语系民族大融合的中心。有据可查的山西古代22个民族中有匈奴,鲜卑,女真,契丹,蒙族,满族等18个民族属于阿尔泰的民族。这些阿尔泰语系的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与汉族有过不同程度的交流融合,当然,汾阳也不例外,这点从汾阳方言中,便有体现,汾阳话中称小孩为“猴儿们”这个称呼便源于蒙古语HUHO(小孩)。

一个地区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都与方言有关。因此,了解汾阳话对了解汾阳的民俗有很大帮助。而研究民俗便先从民歌开始。

汾阳民歌当属汾阳地秧歌。而其中文场地秧歌的歌手以表演唱为主,不参加舞蹈与伴奏。文场地秧歌就是现在的“汾阳磕板秧歌”,它不用丝竹管弦来伴奏,没有曲牌,也没有起板和过门,调的高低、节奏的快慢全由演唱者自行掌握。只要同台演唱的人能统一到一个调上即可,演唱者纯粹使用地方土语。如“磕花棒的全凭腿脚哩,打鼓的全凭胳膊哩,筛锣的全凭‘圪尺’。”其中“圪尺”是表现女人们娇态的一种步子,具体两只脚同时扭动脚掌与脚跟横向移动,类似于小碎步。从歌谣的歌词中,体现出浓浓的乡土气息。

还有,在称谓方面,你也可以体会到属于汾阳的独特风俗。叔叔叫“佬佬”;外公叫“简爷”;大娘叫“得儿”;我是“伲”;人家是“尔啦”,奶奶叫“娘娘”。

山西是戏曲大省,剧种繁多,剧目丰富多彩。山西的地方戏曲大都是用方言区来命名的剧种,如中路梆子、北路梆子、上党梆子、蒲州梆子,正是体现了方言与地方戏之间的密切关系。所以,在汾阳方言中,也带有很多古韵词。“去何得儿咧?”“过那厢!”其实就是去“那里”。如果想要听懂汾阳当地的戏曲,那么熟悉方言是必不可少的。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而从方言中你便可以体会到属于汾阳独特的饮食文化。汾阳方言中,关于面食的如“剔尖、猫耳朵、擀面、河捞、抿尖、掐疙瘩”等。从这些方言中,可以看到汾阳人对面食分类之细,对面食要求之高。特别是“掐疙瘩”。 汾阳民间素有“擀面省,掐疙瘩费,吃饺子白捎菜”的说法。足以体现汾阳人对其喜爱之深。过年的时候,汾阳人还会蒸一种叫“卷卷”的面食(相当于一种馍)。卷卷是把面搓成长条,然后用筷子或其它细棒在其上印一道凹面,然后把双手置两端卷回来像兔子的耳朵一样,然后在凹面处插枣,为孩子们送去新年的祝福,也称“卷卷情”。在清明节中人们还做“子推”,(这个称呼应该与介子推有很大关系)即很小的馒头作为祭品,来表达对已故人的悼念和敬意,或祈求他们在天之灵,保佑在世人平平安安。

作为人类文化遗传基因的口头语言,承载着大量的信息密码,一个地区的方言是该地区文化、自然环境、历史、人性血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艺技能、传统习俗等要素的重要载体。在要求全民普及普通话的今天,方言丢失的越开越多。汾阳方言也是如此。但汾阳文化的弘扬,却也离不开汾阳的方言,这就要求每个汾阳人在学好普通话的同时,也要把老祖宗留下的汾阳话牢牢铭记。这里边承载的整个汾阳的精髓。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son28895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