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理工与云南大学哪个更好(云南大学为何没有与昆明理工大学合并)

发布日期:2025-01-22 05:17:19     作者:夜冭殤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sqf205365.html     违规举报

上个世纪90年代,国家先后推出了“211工程”和“985工程”,以建设一批高水平大学和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211工程和985工程面向国内高校遴选,名额少,竞争激烈。因此各高校为了入选这一名单,纷纷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为了在短期内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各大高校纷纷选择合并,以冲击211工程和985工程。举例来说,原山东大学就选择了同城的山东工业大学和山东医科大学,成立了新的山东大学;原吉林大学则选择与同城的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等五所高校合并,成立新的吉林大学。


山东大学

云南地理位置优异,在“一带一路”中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但云南的高等教育却一直存在着大而不强的问题,近5000万常住人口仅有1所双一流高校。尽管在国家的支持下,云南大学得以进入世界一流大学B类建设高校,但云南大学的实力相较世界一流大学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但将云南大学做大做强的想法不是没有想过,其实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云南大学曾有机会与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工业大学合并,打造西南地区的综合性重点大学。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个合并方案没有通过。而是由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工业大学合并,成立了新的昆明理工大学,打造云南双子星的模式。


云南大学

云南高校合并的三种方案

1997年底,经国家计委和教育部正式批准,云南大学代表云南正式进入211工程。也是在同一时期,全国各地的高校先后开始酝酿合并,以冲击985工程和增强本地区旗舰大学的实力。云南有关方面在郑重考虑后,提出了以下三种合并方案。

第一种是将昆明理工大学和云南工业大学并入云南大学,成立新的云南大学。平心而论,这是最接近吉林大学和山东大学那种合并模式的,即将省会的优质资源统统打包,打造一所旗舰高校。这种模式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可以称为吉林大学模式的云南版。


昆明理工大学

第二种模式则是将云南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两所高校合并,强强联合。昆明理工大学是在1954年由云南大学分出,两校仅一墙之隔,合并后学科互补性强,综合实力提升显著。而且当时教育部的领导多次表态,希望促成这个合并。

第三种方案则是撇开云南大学,将云南工业大学并入昆明理工大学,将云大和昆工打造为云南版本的双子星高校。昆工和云南工业大学作为云南的工科高校,专业性质相近,合并后云南方面即不需要重复建设。


云南美景

三校合并模式为何凉了?

显而易见的是,这三种合并方案都有利有弊,对当时的云南方面也很难决断。首先是第一种合并模式,将昆工和云南工业大学并入云南大学。这种方案的优点是明显的,即可以在大大增强云南大学的实力,从而将新的云南大学打造成为云贵广地区的第一强校。

但这种合并方式的弊端也是明显的,那就是新成立的云南大学太大了。三校合并,学生人数将占到全省学生总人数35%以上。当时云南高校的领导力量和管理水平还难以适应这种合并方案。除此之外,云南大学刚刚进入211工程,如将三校合并,211工程规划就要重新来做,对建设211工程可能会有负面影响。


云南大学

最后,昆明理工大学是直属于中国有色工业总公司的重点大学。当时的昆工实力强劲,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在全国范围内是有影响的。如将昆工并入,云南在全国有影响的高校数量减少,不利于高等教育本就薄弱的云南。

因此,这种模式最终没有通过。


昆明理工大学

昆工并入云南大学为何也没有通过?

第二种方式即将昆工并入云南大学,这种模式是教育部一直在力推的,属强强联合的范畴。而且两校同根同源,合并后优势互补,是较为理想的合并方案。

但遗憾的是,当时的云南方面认为,这种方式并没有解决第一种方案的弊端,反而还增加了新的矛盾。即如果将昆工与云大合并,那么新的云南大学就成为了以理工科为主的综合性大学。而云南工业大学仍然继续保留的话,那么省内就有了两所工科类本科高校,且云工实力又远不如昆工。


昆明

因此,当时云南方面顶住了教育部的压力,否定了这一方案。

为何最终选择了昆工与云工合并?

将昆工和云工合并,两校性质相近,有17个专业一样,可以直接合并。两校合并后,可以成为一所实力雄厚的省属工科重点大学,担负起云南大学共同支撑起来云南的高等教育的重任。因此,这一方案最终被通过,云南大学则没有得以参与本轮合并。

参考文献:《杨崇龙教育文集》.

您认为哪种合并方式是最好的?欢迎评论!

如果喜欢,一定记得关注本头条号,带给你好看的高校历史和发展现状研究!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sqf20536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4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