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的唐玄宗(安史之乱时的高适)

发布日期:2024-12-22 09:13:26     作者:看兲涯每角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tag200218.html     违规举报

高适(700—765),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在唐朝众多的著名诗人当中,他是唯一独当一面的“戎帅”,晚年曾为淮南节度使、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称他“总戎楚蜀”《旧唐书·高适传》载:“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安史之乱后的唐玄宗?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安史之乱后的唐玄宗

高适(700—765),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在唐朝众多的著名诗人当中,他是唯一独当一面的“戎帅”,晚年曾为淮南节度使、剑南西川节度使,杜甫称他“总戎楚蜀”。《旧唐书·高适传》载:“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

高适幼年丧父,青壮年时期穷困落魄,一直过着耕读、游历的生活。天宝十二年(753),经人推荐,53岁的高适进入河西(甘肃武威)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这是他一生的转折点,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天宝十四年(755)十一月,安史之乱爆发。安禄山从范阳(北京)起兵南下,一月后攻占东都洛阳,形势异常紧张。唐玄宗命哥舒翰率军二十万,防守潼关。高适由河西返回长安,任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守潼关。

哥舒翰本想坚守潼关,但玄宗再三逼其出战,他“恸哭出关”。天宝十五年(756)六月,潼关失守,主帅哥舒翰被俘。高适逃奔长安,上表“请竭禁藏、募死士抗贼,未为晚。”玄宗不听,仓皇逃往成都,行至马嵬驿,被迫缢杀杨贵妃。高适追至河池(陕西凤县),上《陈潼关败亡形势疏》,极言不可诸王分镇各地。不久,擢升谏议大夫。

至德元年(756)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同年十二月,肃宗授高适为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淮南节度使,命其平定永王李璘之乱。诗仙李白此时正在李璘幕府中,同游梁宋、齐鲁的昔日好友,现在却成了敌人。高适统兵渡淮之前,先“移檄将校,绝永王,俾各自白。”李璘部署很快土崩瓦解。至德二年(757)二月,李璘败亡,叛乱平定,李白也被下狱。

因宦官李辅国的谗毁,高适被罢去兵权,左迁东都(洛阳)太子少詹事,对高适来说,这是一次严重的挫折。乾元元年(758)初夏,高适赴任洛阳。次年三月,唐军在相州(安阳)被史思明所败,士庶惊骇四散,高适又西奔长安。

乾元二年(759)五月,59岁的高适被授于彭州刺史(今四川彭县)。同年底,流离失所的杜甫也来到成都,对这位昔日的患难好友,高适经常予以资助,二人诗文酬唱,友谊至死不渝。高适不但善于治军,也善于理政,他“政存宽简”,以解民“倒悬”。

上元二年(761),高适任蜀州刺史,平定了梓州(三台)刺史段子璋叛乱。代宗宝应元年(762),他平定剑南兵马使徐知道叛乱。他为稳定蜀地,支援国家平定“安史之乱”,做出了重要贡献。广德元年(763),高适任剑南西川节度使,率军抵抗吐蕃的进攻,但因双方力量悬殊,师出无功。

广德二年(764)初,64岁的高适被召还京,升任刑部侍郎,转散骑常侍,加银青光禄大夫,进封渤海县侯。永泰元年(765)正月,病逝于长安,终年65岁。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tag20021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8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5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