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江南岸河堤(文保动态汉江南岸寻访记)

发布日期:2024-12-22 10:47:56     作者:我用心良苦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tuq389426.html     违规举报

原创 韩少斌

在长江中下游江流两岸,常见基岩山体矗立江边突出江中,三面临水,形如半岛,这就是矶头。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右岸一般受水流侵蚀严重,松软岩石被侵蚀带走后,坚硬的岩石凸出水面,比左岸更容易形成矶头。矶头具有挡水和挑流的作用,将水流挑离矶头所在河岸,流向对岸,有一定的保护河岸、防洪等作用。这是因为矶头挡水,使水流缓慢,矶头边就非常适合建设港口、码头。


矶头地势险要而凸向江面,可用于军事用途,这里往往是古代重要军事要塞和古战场。加上视野好,山水相宜,又是建设观景亭台楼阁的好地方,所以屹立江边的矶头,往往成为名胜古迹,登高远望,江天一色,波涛澎湃,景色优美。具有人文和地理的双重意义。比如“长江三大名矶”:江苏南京的燕子矶、安徽马鞍山的采石矶、湖南岳阳的城陵矶。在武汉也有黄鹄矶、青山矶、槐山矶等名胜。

正因为它的防洪、护岸的特殊作用,人们就有意识地建造一些“人工矶头”。比如长江流出三峡后的第一矶,荆州沙市观音矶。始建于南宋淳佐年间,初为土矶,明嘉靖年间改建为石矶。因矶上建有观音寺而得名。经过历年复修,数百年来化解荆江危险,呵护着江汉平原与荆州、武汉等城市的安全。

武汉也有这样利用地势加固的人工矶,比如人文武汉志愿者多次寻访的原武昌造船厂内的烈女渡旁红石矶、文昌门外黄花矶等。事情往往有利有弊,人工矶头的建造有利于己岸,有时不利于对岸。矶头改变了水流的流向、流速和流态,使主流向对岸偏动,流速加快、出现回流漩涡和局部紊流,并可能冲击对岸堤岸。由于过去人们的认识不深或以邻为壑,建造人工矶头常引起纠纷矛盾,甚至双方械斗。因此人工矶头的建设,往往是需要综合考量的。


1913年至1915年间,美国地质工程师弗雷德里克·加德纳·克拉普在中国北方勘测石油矿藏资源,沿途拍摄的几百幅照片。1915年初,克拉普经武汉取道上海回国。在汉期间,他拍摄了二十多张照片成为人们了解百年前的武汉三镇非常直观的依据。


2022年3月,其中有一张照片引起武汉市政府参事胡全志的解读兴趣,觉得与汉江流向与岸线相似,老照片研究者孙庆力和笔者参与其中。经过比对老地图和他们两年前在汉阳赫山(原名黑山)一带考察的实景相片,初步认定此相片应在汉阳赫山向下游拍摄,而且新旧照片中都有类似人工矶头的相似建筑存在。

胡参事亲到实地勘查,发现那是一座梯形三级平台的巨大人工砌筑的护岸石矶,其下游还另有一座稍小人工矶头。于是胡参事进而对汉江沿线进行探访,并撰写文章发表呼吁保护汉江遗存矶头和码头。


今年长江中游湖北段及汉江流域降雨比往年的平均值少四成以上,持续高温导致江水蒸发量增大,进入主汛期后,武汉两江水位持续退落,出现了“汛期反枯”的罕见现象。这也给文保志愿者和爱好者一个难得的寻访探究的机会。

大家在寻访了徐家棚火车轮渡遗址、红花矶和黄花矶等沿江老码头后,10月15日由胡参事倡议的汉江汉阳南岸矶头、码头探访活动在大家的积极支持响应和周密安排下,也顺利成行了。除了市社科院研究员张笃勤、方志专家王汗吾、市摄影家协会主席麻建雄和部分人文武汉文保志愿者外,市水务局堤防处处长杨磊、市防洪勘测设计院刘工和长江日报城市留言板记者赵家新,以及纵横巴士郑亮团队等人文爱好者也应邀参与。



活动主要分二个部分,首先对龟山北麓老矶头及老码头遗存的考察探究;其次是对赫山矶及克拉普照片所反映的人工矶及地貌的寻访。

老矶头附近临近原张之洞创办的汉阳铁厂和汉阳兵工厂旧址,是中国近代钢铁和兵工工业肇兴之地。这一带也是汉江南岸码头聚集之处。原有白鳝庙、洋油帮、泉隆巷、武圣庙等码头和渡口,也有铁厂五码头、邻德门码头、北总门码头、兴基门码头、修德门码头、铁厂老码头和兵工厂码头。经过百年的沧桑变幻,如今已非往日繁景。有的已消失,有的已被后来的码头设施覆盖,已经难以厘清原来的模样与位置。


大家从原国棉一厂闸口下到江边,溯江上行到四方台原兵工厂码头附近。沿途仔细找寻历史的痕迹,讨论、比对掌握的资料和信息。艰辛跋涉的收获也是使人兴奋的,一路找寻除发现几处老码头遗存,也初步判定了邻德门码头和北总门码头的位置。大家抚摸着百年砂石台基,感知着孙中山、毛泽东伟人从此起坡视察汉阳铁厂和后来国棉一厂的行踪。


在原龟山索道下方,前行的探索者的惊呼,引起大家的关注。一个老码头旁人工凿凹的砂石砌筑的一段排水通道被发现了,这可是难得的收获。四方台已靠近原兵工厂地界,人文武汉志愿在此附近发现和参与了三块兵工厂地界碑和汉冶萍记事碑的保护。回想往事,不甚感慨,后续的考证还将继续,路还很长。

赫山因山石呈褐黑色,故原名为黑山,有传说在南北朝孙乐祖抵抗萧衍反齐时,曾筑城如此,辛亥民军也曾在此抗击清军。张之洞也曾在此附近创立官砖厂、钢药厂、针钉厂。

赫山矶曾对汉江的防洪起到重要的作用,汉口丛谈记载“黑山在县治西五里,汉镇南岸,居民每采石于此,奉文勒石永禁。按汉河之水.发源于汉中,千里奔腾,以至于斯,全赖黑山、女郎山以为砥柱。爰是水归沙聚.而居赖以安.所关非浅鲜也。”由于采石和汉江行洪的需要,已不复旧时风貌,克拉普相片的摄位也无法百分之百还原了。




但赫山矶仍不失雄伟之姿,同角度仍可比对当时轮廓。所记录的两座人工矶头仍耸立于江边,西边一座梯形三级平台的巨大人工砌筑的护岸石矶。石矶均由花岗岩建造。在三级平台水平面铺设的花岗岩条石外缘处,相邻条石凿出燕尾槽,再将同形状的铁块嵌在石槽处,固定条石。

东边矶台也是三级,位于今汉水铁桥桥墩处,便于观察全貌,此台底层一级由7层岩石垒成,二、三级平台各5层,条石筑墙内填土,十分伟岸壮观。此二人工矶头是否用于保护钢药厂码头而建尚待考证。


汉江南岸的一天寻访应该说是结束了,胡参事的保护建议也得到了积极的回应,但现状却使人有些遗憾。随着铁路、公路以及桥梁等建设的高速发展,长江、江汉航运业出现历史性萎缩,特别是2019年长江沿岸码头大整治以来,汉江上众多历史码头纷纷消失,与码头唇齿相依的矶头,也逐渐退出江湖。大量的老砂石构件和老砖瓦残片散落江边。废弃的码头、矶台遗址未得到保护利用。

因水而生,因水运而兴的武汉商业城市文化的研究的标本意义未得到彰显,两江四岸的江滩风光不能缺失此重要的文化遗存。


打捞江城记忆 串起散落的珍珠

钩沉三镇往事 回眸过眼之烟云


汉江

【关于我们】

人文武汉志愿者团队是由武汉市学术、新闻、教育、科技、工程、文化各界人士及民间文保志愿者,组成的学术性、公益性、非营利性文物保护社会组织。2017年12月荣获中国文保基金会第九届“薪火相传——寻找中国文物故事杰出传播者”全国十佳团队称号。

编辑:水手 田联申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tuq38942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