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突然出现许多硬壳小虫(出门要小心这种夺命小虫)

发布日期:2024-12-22 11:33:41     作者:咫愛傑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uql398093.html     违规举报

前几天看到这样一则新闻:

一个多月来,安徽合肥安医大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蜱虫叮咬患者中,已出现3例死亡病例。


也许你总能发现类似这种蜱虫叮咬致死的新闻:

一家3人被蜱虫咬伤,2人丧命!


2岁娃高烧不退,凶手竟是蜱虫!


似乎这种虫子对人类杀伤力极大,蜱虫叮咬真的那么可怕吗?你了解蜱虫吗?被蜱虫叮咬后怎么处理?有没有好的预防方法呢?今天,袋鼠麻麻就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更好地做好夏季防蚊虫工作。

一、蜱虫不是昆虫

蜱虫,有的地方也称为草爬子、狗豆子。世界性分布有800多种, 主要分为硬蜱和软蜱。

硬蜱的成虫在躯体背面有壳质化较硬的盾板,一般多生活在森林、灌木丛、草原或者山地泥土中;软蜱,无盾板,多栖息于野生动物洞穴、鸟巢、家畜圈舍等。

蜱虫虽然称为“虫”,但它不是昆虫,属于蛛形纲蜱螨亚纲,是蜘蛛的“亲戚”。蜱虫是贪婪的“吸血鬼”,宿主包括陆生哺乳动物、鸟类、爬行类、两栖类动物及人类。

不吸血时,蜱虫的身型如干瘪的绿豆般大小,也有小如米粒状的;而吸饱血后,蜱虫就像充气的气球,变得如饱满的黄豆大小,有些甚至“变身”为指甲盖般大小。


二、蜱虫的危害不可小觑

每年4~10月是蜱虫活跃期,这时候更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带娃郊游的宝爸宝妈。

蜱虫的嗅觉非常灵敏,可以感知到来自宿主的化学信息、热量和气流。它们尤其喜欢叮咬人类皮肤较薄又容易被忽视的部位,如头皮、耳后、腋下、腹股沟、脚踝下方、脚趾间等部位。


在病原生物学家眼里,蜱虫绝对是个“狠角儿”!其携带80余种病毒、30余种细菌和原虫。

虽然大部分情况下,被蜱虫叮咬不会出现严重后果,可一旦不幸中招的话,轻者可能会出现溃疡、皮炎等,重者可能遭遇莱姆病、森林脑炎、蜱传出血热等,生命都会受到威胁。

莱姆病,是一种以蜱为媒介的螺旋体感染性疾病,由伯氏疏螺旋体所致,病初常伴有乏力、头痛、恶心、呕吐、关节和肌肉疼痛等症状。加拿大歌手艾薇儿就曾不幸中招。


更可怕的是,蜱虫体内如果携带“新型布尼亚病毒”,会导致被叮咬者出现38℃-40℃以上高热,有些患者还有头痛、呕吐、腹泻等症状,不少人会误以为是感冒、发烧而耽误治疗。

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之后无特效药,病毒会引发多脏器功能损害,如果错过最佳治疗期,病情会加重导致死亡。

不过,并不是每个蜱虫都携带病毒,大家不必“谈蜱色变”,只有被携带病毒的蜱虫叮咬后才会感染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蜱虫病可“人传人”,正常人会因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呕吐物等而感染,虽然传染几率小,但也一定要做好防护措施。

三、如何判断是被蜱虫叮咬了呢?

出现以下症状要警惕:

1、被蜱虫叮咬后,叮咬处就像突然长出了一个“黑痣”。

之前有报道称,长沙的刘先生摸到女儿的后脑勺上多了颗“痣”,有黄豆粒大小,呈灰黑的颜色。开始以为是块脏东西,于是他用水洗了洗,但没有洗掉。后经医生检查,女童后脑勺的这颗“痣”是一只蜱虫!


2、蜱虫叮咬处周围会出现红肿,有瘙痒或疼痛感,皮肤表面摸上去会感觉硬硬的。

注意:发现蜱虫叮咬千万别硬来!

如果发现蜱虫正在“作案”,或者已经“作案”成功,千万不能简单粗暴地将蜱虫拽出来!因为蜱虫的吸血口器长着一些“倒刺”,如同船锚一般,被叮咬后难以取下,暴力拉扯的后果就是:

1)把蜱虫头当做“纪念物”留在了皮肤里。

2)会刺激蜱虫分泌更多携带病原体的唾液,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3)不小心捏破了蜱虫,手接触到其体液,也会感染病毒。

所以,一旦发现蜱虫,无论是在皮肤表面,还是在衣物上,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去捏碎;如果被蜱虫叮咬,最好及时到医院由医生取出。

四、防蜱攻略有哪些?

做好防护工作,就能大大降低蜱虫的“侵袭”。

1、对于蜱虫,我们惹不起总躲得起吧。尽量远离蜱虫生存地,避免去森林、草丛、灌木丛等地,夏季不要在草地、林间久坐。

2、如果不可避免地要穿越草木茂盛的地区,或者去野外玩,最好穿浅色的长裤和长袖衣,并把裤腿塞进袜口,佩戴帽子等,尽量减少裸露部位,以防蜱虫“趁虚而入”。

3、夏季出门,可以适当使用避蚊胺(DEET)。给宝宝用时,更要注意避免喷到口、鼻、眼、嘴等部位,皮肤破损处也不要用。


4、在经过草木茂盛处后或者从郊区、野外回来,注意检查衣服和身体各部位,尤其是腋窝、腹股沟、头发、耳后等部位,以确保没有蜱虫附着。

袋鼠麻麻有话说:

夏季出门带宝宝玩,妈妈们可千万别大意,尤其是去公园的草地、树林后,要仔仔细细给宝宝做检查。回家后,最好将外出衣物换洗,给宝宝洗个热水澡再让他们去沙发、床上打滚哦。


除了蜱虫,螨虫、蚊子、跳蚤等也应多加防范,这样才能让宝宝免受蚊虫叮咬之苦。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uql39809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22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