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梅葆玖简历(如何评价京剧演员梅葆玖的一生)

发布日期:2024-12-22 10:05:21     作者:永远不放弃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uvk339843.html     违规举报


张方:

民国时期,我最喜欢两位大师,第一位是梁启超,第二位梅兰芳。我佩服梁先生的学富五车,以文醒世,学识开时代之先河。我赞叹梅先生的戏曲造诣,绝代风华,艺术引世界之潮流。梁启超的学识似山,给民国增添一份厚重。梅兰芳的艺术如水,给乱世增添一份温柔。

两位先生虽然早已离世,庆幸他们的后代继承了先人衣钵。梁家一门三院士,九子皆俊杰,古今罕有。梅家则有梅葆玖先生扛着“梅派”的大旗继续前行。后代的成就虽不及先人伟大,但也可以让人们重温旧梦,一晌贪欢。

2016年4月14日,梁启超的最小儿子,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之一梁思礼逝世。

2016年4月25日,梅兰芳的最小儿子,世界京剧梅派艺术的传人梅葆玖逝世。

在这同一年的暮春四月,饮冰室的书屋还在,但屋中的人早已离去。杨贵妃的酒杯还在,但醉酒的人却也醒不过来了。一个时代的背影,也离我们渐行渐远。

如何评价梅葆玖先生?我的水平可没资格评价,照例写一副挽联,以悼逝者。

上联:梅谢暮春三月时,父也千古,儿也千古。

下联:名耀梨园百花榜,男是一人,女是一人。


芦笛:

其实梅葆玖先生的先天条件并不合适学戏。 对于一个旦角演员,扮相是首要的,“像不像,三分样。”小梅先生的脸庞立体,鼻准高,线条过于硬朗,扮上旦角不够柔媚。对比一下父子二人年轻时的照片就清楚了。

再看这一组照片,都是二人晚年演唱《贵妃醉酒》时的剧照,老梅先生彼时虽已发福,但神态扮相,依然是一个贵妇相。小梅先生就勉强了,男人相很明显。

梅葆玖生于1934年,是梅兰芳先生第九个孩子,二夫人福芝芳所生(梅兰芳子女夭折的很多。)此时,梅兰芳已经驰名全国的大角儿,还从美国挣了一项名誉博士的帽子回来,地位大振,绝不是人们口中所说“下九流”的一般戏子了。所以,梅葆玖自幼生活条件优厚,是上教会学校的公子哥儿。对于戏曲,受家学熏陶,他是有兴趣的,但绝不痴迷,他本人也坦言,他一生真正喜欢的是汽车、音响这些洋玩意儿。文革时,有人贴他的大字报,就说有一次他陪女朋友放风筝,误了演出。这在敬业的梅兰芳身上是绝对不会发生。他学戏,完全是因为“姓梅”,梅兰芳的后代中,总得有人继承梅家三代的玩意儿,这个责任就落到了玖爷头上。那一代艺人对于子女教育方式的选择是很有意思的,有的绝不许学戏只能读书如程砚秋;有一定要学戏的如尚小云。梅兰芳为人中庸,子女中有读书的如梅绍武、梅葆琛;有学艺的如葆玥、葆玖。

正因如此,他不可能像父亲那样自幼踏实练功,边学边演,积攒下大量舞台经验,小梅先生真正登台是16岁返回北京以后的事了,对于一个戏曲演员来说,已经有些迟了。所以梅葆玖的身段和表情是经常为戏迷所非议的,“玖爷没腰”是戏迷中人所共知的。


不过,小梅先生自幼经名师教授,身段表情虽逊一筹,但也不会太差。玖爷的长处是他的唱功,天生清亮脆嫩的好嗓子,又蒙名师王幼卿亲授,打下了坚实的王派唱腔基础。(王幼卿的父亲是有“通天教主”之称的王瑶卿先生,是四大名旦的老师。王派唱腔是其他流派唱腔的底子。)嗓子一生未败,直到70多岁,一开口,依然技惊四座。据内行人说,他的音准比其令尊大人还要好。

因为有梅兰芳这杆大旗,他一生平顺,在文革时也没遭多大冲击。后来长期担任全国政协委员,享有相当高的政治待遇。在演戏、排戏上,他也有着其他人不可企及的资源和人脉。

在艺术上,他是梅派艺术的忠实继承者,兢兢业业,不越雷池半步。梅兰芳一生勇于创新,排了几十出新戏,他则是一出一出恢复父亲演过的老戏,就连和学生李胜素、史依弘合演的《大唐贵妃》,也是脱胎于父亲的《太真外传》,算不得一出新戏。他的艺术造诣不是梅派弟子中最高的,但在弘扬梅派乃京剧艺术上,他是当之无愧的标杆。他占着一个“梅”字,这是言慧珠、杜近芳这些师姐妹望尘莫及的。

在生活中,他发扬了父亲谦和儒雅的风格,接触过他的人都称赞他亲切和蔼。不过比起他父,他性格中多了一份洒脱和幽默,所以他更高寿。

玖爷这一生,是比较顺利的,高寿突亡,也是有福之人。

京剧在他逝后,必将更加衰落。


唐淼唐淼:

梅派京剧开明的继承者。

刚预定说去看六月份开幕的京剧名家的全球巡演,以为可以看到梅葆玖先生的演出,然而……

心情大概类似那一年吧,刚听说迈克.杰克逊要复出,全球巡演的票一抢而空,然而……

午饭时刷微博看到这个消息,又搜了一下新闻,确认是真的,觉得无比遗憾,无比无比遗憾,因为刚说6月份想要去长安剧院看京剧演唱会,看这演出阵容,老中青三代叫得上名字的,算得上“角”的,也都在这里了,类似于京剧版的“建国大业”。


名单的排位可以大致反应京剧艺术家的地位,梅葆玖先生排第二位。排在他前面的,只有尚长荣先生。

尚长荣是谁?他爸爸叫尚小云。尚小云如果你也不知道的话,那就当我没提这句话。

很多人说,梅葆玖是沾了他爸爸的光,现在对他的评价过誉了。但就梅葆玖自身来讲,我觉得,他是一个开明的继承者。

京剧是个讲究传承的地方,梅葆玖先生作为梅派的传承人,在业界地位超然,很多后来的中青年京剧演员,出了名之后,想要爬到更高的位置,都要“拜师”,例如我最喜欢的京剧演员之一李胜素,在京剧界展露头角之后,都要拜到梅葆玖先生门下“镀金”。

并且京剧界的拜师并不是叛出师门的排他性,拜了一个就不能拜另一个,梅葆玖小时候也是跟不同的老师学习,开始的时候并不是梅兰芳在教。


梅葆玖继承了梅派的“精华”,但他很开明,并不是那类守旧的老迂腐。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要看“大势”,这些年,传统戏剧式微是个不争的事实,现在看京剧听京剧的人,特别是年轻人,越来越少了,京剧制作再怎么精良,都比不上国民老公吸引点击率。不仅看京剧的人越来越少,入行学的人也越来越少,学戏是件艰苦的事情,艰苦程度参考霸王别姬里的小豆子,虽然那是旧社会,现在没有打骂责罚,但是戏曲不是速成的艺术,台下十年功说的还是在理的。在这种困境下,梅葆玖尝试做出一些变化和革新来推动大众,特别是青少年对京剧的喜爱。他开始参加一些电视台和新媒体的访谈跟演出,他本身的存在就是一个符号,俗称,活着的经典。例如上一次看到他是在2014年湖南台的中秋晚会,老中少三代同堂。


站在他旁边的是他的关门弟子胡文阁,胡文阁其实也是半路出家,然而他并看不上李玉刚。站在正统京剧的角度来讲,李玉刚确实不太主流,但是这就是明星跟演员的区别,李玉刚是明星,胡文阁是京剧演员,梅葆玖是京剧艺术家。

梅葆玖很乐于去接受新鲜的事物和新鲜的发展,以前电影《霸王别姬》和《梅兰芳》的时候,他就很乐意去出任京剧艺术顾问,还有一系列访谈,以及很久之前电视台放的画质都不太好的“教你唱戏”,都是梅葆玖为了更广泛地传播京剧而做的努力。

其实不止是梅葆玖,很多京剧演员都为了京剧的传播做了内容跟形式上的改变和创新,例如把京剧变成京剧电视的形式,从妆容布景到拍摄方式,不再是一个光溜溜的舞台和一把椅子。

可遗憾的是,就目前来看,这一切好像并没有什么卵用。

看京剧的人越来越少,学京剧的人越来越少是个不争的事实。我最喜欢的京剧演员之二是于魁智,我很小的时候他就上春晚,这么多年,年年春晚戏曲部分那几分钟他都要露个脸,春晚钉子户,赵大爷都不出来了,他还在,也从侧面反映了京剧界没有新韭菜的事实,没有新一代的门面担当。

随着京剧艺术家的老去,随着京剧爱好者的老去,若干年后,京剧大概会弱化成一个象征性的符号,只存在爱好者的小世界里。 至于怎么评价梅先生的一生,大多数人,大抵是没什么资格去评价的。


杨小易: 前一段是张君秋的公子张学津,昨天是梅兰芳的公子梅葆玖,以后可能会是谭富英的公子谭元寿,尚小云的公子尚长荣,马连良的女公子马小曼,叶盛兰的公子叶少兰,李少春的公子李浩天。随着这些梨园正宗的子弟一个个谢幕,京剧的一个时代也将落幕。我以后可以给我儿子吹牛皮的就是,你老子当年看过梅葆玖的戏。


懂戏的人都知道玖爷学戏不完全是出于自愿,更多的是出于对梅派艺术传承的责任。所以玖爷演戏演的比较多的是“梅八出”,像《白蛇传》这样的戏玖爷就很少动,后来出品的《大唐贵妃》更多的像是个串烧,但其中的《梨花颂》可以算是玖爷的代表作,并且被广为传唱。玖爷是一个很好继承者,在一个不属于京剧的时代这个就足够了。玖爷的艺术风格相比于乃父梅兰芳少了一丝灵性,更多的是中正平和,程式规范,且不失大气。


江小鱼儿: 梅葆玖先生应该是一个京剧界定心的存在,哪怕什么都不做,他站在那儿就能让人心里踏实,觉得国粹毕竟还在。 然而如今却连这样一根柱子都没有了。


魁星:

帅不离位吧。 梅葆玖先生作为梅派艺术的继承人,凝聚、连系的作用,比他单单作为一个演员要重要。 京剧界,甭管那一派,但凡没有一个说话管用的,就要出乱子了。


Q十二:

来北京采访的第一人就是梅葆玖先生。

嘈杂的两会讨论小组场外,梅先生气定神闲,说话时不自觉的云手,尽管老迈,但是精神矍铄,耳清目明,看起来气度风流。

他这一生,传承了来路,又对京剧艺术做了创新:《大唐贵妃》里保留了《贵妃醉酒》的经典唱段和原汁原味的梅派唱腔,又加入了交响乐伴奏。又重新作词作曲、亲自演唱了《梨花颂》,为京剧演员和票友广为传唱。

老爷子这一生,活得挺够本。


林子博:

梅葆玖:京剧大师?

4月25日,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突发疾病、猝然离世,让许多热爱传统戏曲艺术的人士感慨。多家媒体纷纷冠以“大师离去”的标题,然而梅先生的“大师”之名,是否名副其实呢?网络上有一些争议,一些外行人说:因为他爹是大师,所以他也是大师?也有内行人如章诒和几年前也有评论:现在有人把梅葆玖称为大师,我看京剧是要完了!

所以,是不是真大师?至少梅先生自己是坚决否认的:我可算不上大师,我家老爷子才是,我,就是个干活的。

梅葆玖一生“干的活”,概括就两个字:传承。作为梅兰芳先生的第九子 — 家中最小的孩子,他是承继梅派艺术的唯一传人。其实梅先生开始是不想学戏的,小时候的他对航模和飞机更有兴趣,但是梅家三代祖传的技艺总要有人继承,而这个重任责无旁贷的落在他肩上,梅先生没有逃避,在十岁左右正式学艺,开始师从王幼卿等名家打基础,后跟随父亲各处演出,得其亲身指点,18岁时,他首次登台,那时候,已经是1952年,历史已进入新时代。

1961年,梅兰芳去世,再几年,革命浪潮席卷中华大地,曾风光一时的京剧国粹也被扫入“破四旧”的历史故纸堆,此后十五年,正值人生黄金期的梅葆玖没有上舞台再开过一句口,那时,他被下放到农村,白天割麦、晚上捉蛙,而天性乐观随和的他,却也随遇而安,并无抱怨。直到七十年代末,十年浩劫结束,已过不惑年龄的他才又重新归来,再登台开口,扮相、腔调,依然艳惊四座,恍如梅兰芳再生。然而此时,京剧等传统艺术的大环境已渐显冷清,越来越少人关注这些看上去“过时”的东西,梅先生看在眼里急在心中:父亲付出一生的事业不能就此淹没,所以他各处奔走,历经艰难,复排出老先生的一出出经典:《霸王别姬》、《贵妃醉酒》、《太真外传》、《洛神》、《西施》、《穆桂英挂帅》… 他几十年如一日,将父亲一生的光华都留存后世。


梅先生对梅派艺术的传承是全方位的,并没有停留在简单复制或固步自封的水平上。表现形式上,他非常开明,不排斥LED也不排斥电视屏幕对京剧舞台呈现方式的改变;内容唱腔方面,他也不排斥与西洋歌剧等艺术形式的融合,如本世纪初排演的《大唐贵妃》就是梅先生的代表作,其最后压轴出场的一段《梨花颂》更是完美演绎了先生一生的艺术造诣与精华:梨花开,春带雨,梨花落,春入泥,此生只为一人去,道他君王,情也痴 … 这一曲,不知唱哭过多少人,相信如果梅兰芳先生在世,也必然会为自己的爱子起立鼓掌;关于京剧艺术的传播,梅先生更是不遗余力,电影《霸王别姬》、《梅兰芳》他都曾作为顾问积极参与,对内容的选取也非常宽容,没有要求一定要维护先人的“高大上”形象;教学上,他放下身段,使用动漫形式面向幼儿宣传京剧艺术,至于先生自己,虽然膝下无子,门下却有包括李胜素、胡文阁在内的四十四名徒,横跨海内外,是梅派艺术在世界各地传播的顶梁柱,如先生自己所言:我培养了40多个弟子,父亲的艺术没有断层,将来上天跟我们老头儿我也好交代,我敢说对得起父亲。

梅先生是不是真的大师?从艺术的角度讲,因为他一直都在传承父亲的经典,而没有创造出一出属于他自己的“大戏”,所以给人一种“啃老”、“师二代”的印象,也因而被一些行内人或资深票友指摘诟病,不过至于我们这些后辈人,应该还没谁有资格去评价,但从做人来说,先生坚毅与谦逊的品格,对父亲毕生的恭敬,和一生对京剧艺术矢志不渝的传承,足以令我们敬仰。大师不大师,说白了只是一个名号,人生,还是要看你做了什么事。

京剧不死,先生千古!


只谈风月:

一群人无限制的拔高梅葆玖真是够了。有的没的功劳都加上去了。贴金贴的路人都看不下去了。霸王别姬管梅葆玖什么事。电影梅兰芳的水准就搁在哪儿,这就是梅葆玖做艺术指导指导出来的水平。还有一些人说什么梅做指导对先人没有美化之类的,梅兰芳电影拍的这么高大上,还叫做没有美化,不畏过失。 还有人说什么梅葆玖忘,感觉京剧的寒风阵阵,真是可笑。梅葆玖一把年纪了,这些年登了几次台?我倒是觉得有的人依赖祖先光芒,虽然水准不足。然而始终占据着舞台中央,占据着最好的资源,对其他人是一个大大的不公平。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京剧如果因为一个梅葆玖的去世就要忘,那么亡了也罢。清朝亡的,京剧亡不得?一个朝代也好,一个剧种也好,如果半死不活,僵硬腐化,那么不如亡了,让新的朝代,新的艺术出头。


张口闭口国粹,就其实际而言,京剧也不过就是清朝末年才兴盛的。在此之前,都被视为不入大雅之堂的杂谈,什么时候上升到梅葆玖去世,京剧亡则国粹忘的地步?在京剧之前,难道就没有国粹。真是可笑。京剧艺术就曲词雅致而言,不及昆曲,就艺术形式的先进性而言,不及电影。就艺术功底和舞台形象而言,梅葆玖远不及梅兰芳,也未必比得上梅兰芳的其他弟子。他顶着一个梅字,占据了最大的资源,最多的关注,然而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元一:

你们懂的

作为90后,只在两个情形下见过梅葆玖这个名字,一个是和苍井空的合照,一个是当年《最小说》推出《梅兰芳》漫画的时候。

想来老人家是很想年轻人来了解京剧,喜欢京剧的。

但。

好像哪里有什么不对。

是不是病急乱投医呢?我并不知道。

但是我国传统文化里,这些带剧字的,在新时代的传承和发展,的确都出现了问题。

值得尊敬的老人家,一路走好。


萌舔:

说一个鲜为人知的角度,梅先生与围棋大师吴清源是忘年之交。2014年11月23日吴清源百岁寿诞庆祝的时候,他以及杨振宁先生都参加了。梅先生当时已经80高龄,但是精神很好。当天找杨先生签名的络绎不绝,却几乎没有找梅先生的。


居冉:

其实今天惊闻梅葆玖先生仙逝,惊愕不已。我自身是喜欢戏曲,但是偏重昆曲和程派的,对梅派了解得不多。但是,事实上,梅葆玖先生的存在,更像是京剧界乃至戏曲界的一面旗帜,象征着历久弥新的戏曲人的精神。这样的人物的存在,是戏曲界的一个核心,奠定了戏曲界不息的精神气质。一旦失去,则茫然若失,不知所以。我几乎可以感觉到,京剧界乃至戏曲界正寒风阵阵,令人担忧。尤其梅派,虽然传人颇多,可是能独当一面,拥有梅葆玖先生这样的地位影响力的,却真的找不出一个。梅派的散落,已在眼前。然而,还是交给历史吧,让历史给出一个公正的评价。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uvk33984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02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9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