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两个人的家庭(藏着世间最美好的家庭关系)

发布日期:2024-12-22 03:17:39     作者:执灯等你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uxq302961.html     违规举报


《我们仨》

【作者】:杨绛

【类别】:散文集

【出版社】:新知三联书店

【出版时间】:2018.06

【豆瓣评分】:9.0分



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季康,江苏无锡人,中国女作家、文学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




《我们仨》是钱钟书夫人杨绛撰写的家庭生活回忆录。1998年,钱钟书逝世,而他和杨绛唯一的女儿钱瑗已于此前(1997年)先他们而去。在人生的伴侣离去四年后,杨绛在92岁高龄的时候用心记述了他们这个特殊家庭63年的风风雨雨、点点滴滴,结成回忆录《我们仨》。

这本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中,作者以其一贯的慧心、独特的笔法,用梦境的形式讲述了最后几年中一家三口相依为命的情感体验。第二部分,以平实感人的文字记录了自1935年伉俪二人赴英国留学并在牛津喜得爱女,直至1998年丈夫逝世,63年间这个家庭鲜为人知的坎坷历程。他们的足迹跨过半个地球,穿越风云多变的半个世纪:战火、疾病、生离死别……不论暴风骤雨,他们相濡以沫,美好的家庭已经成为杨先生一家人的庇护所。




[23]事情往往是别扭的,总和希望或想象的不一致。

[50]老人的眼睛是干枯的,只会心上流泪。

[67]我们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只求相聚在一起,相守在一起,各自做力所能及的事。

[67]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

[75]我们年轻不谙世故,但是最谙世故、最会做人的同样也遭非议。

[93]常言“女儿做母亲,便是报娘恩”。

[112]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

[121]一个人二十不狂没志气,三十犹狂是无识妄人。

[158]我们读书,总是从一本书的最高境界来欣赏和品评。我们使用绳子,总是从最薄弱的一段来断定绳子的质量。坐冷板凳的书呆子,待人不妨像读书般读,单独政治家或企业家等也许得把人当作绳子使用。

[164]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

[164]人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夹带着烦恼和忧虑。

[165]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第一部 我们俩老了

杨绛先生梦到自己一个人站在在荒郊野地里,找不到钟书先生。梦醒埋怨他一声不响地撇下自己自顾自走了,钟书先生没有为梦中的他辩护,而是安慰她说:“那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人总要经历生老病死,但突然的离别总让人难以接受,或许拉长告别的过程能再多说几次再见,再多见几次面。因此,钟书让杨绛做了个万里长梦。

▶️第二部 我们仨失散了

杨绛说:“我曾做过一个小梦,怪他一声不响地忽然走了。他现在故意慢慢儿走,让我一程一程送,尽量多聚聚,把一个小梦拉成一个万里长梦。这我愿意。送一程,说一声再见,又能见到一面。离别拉得长,是增加痛苦还是减少痛苦呢?我算不清。但是我陪他走得愈远,愈怕从此不见。”

一个寻寻觅觅的万里长梦。一个沉重的梦。

一通电话,一辆大黑汽车接走钟书先生。医院和古驿道,三里河寓所和客栈,现实和梦境,虚虚实实。杨绛先生利用梦境叙述现实,化作梦境看到女儿阿瑗生病住院和丈夫钟书生病的情景。三人分居三处,杨绛奔波在父女之间往返照顾和传递消息。

杨绛先生用梦境记录丈夫和女儿生病的过程和一家人最后相伴的时光。

▶️第三部 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

杨绛回忆一家三口日常生活的点滴温暖。从两个人的相濡以沫到一家三口柴米油盐的细碎日常。两个人散步,旅行是“探险”,三个人分享琐琐碎碎称为“石子”。平平淡淡,却无比温馨。

一九九七年早春,阿瑗去世。

一九九八年岁末,钟书去世。

“我们仨”就此失散了。

只剩杨绛先生一个人思念三个人。

《我们仨》本是钱瑗在病中写的回忆录,但患脊椎癌病危的她只在病床上艰难地写完前五篇。书后面的附录有目录和部分草稿及书信,还有她为爸爸画的画像。



杨绛先生晚年先后失去女儿和丈夫,一个人带着思念,在92岁高龄的时候写下属于她们三个人的家庭生活回忆录。重温家人一同生活的岁月,在回忆里和他们再相聚。《我们仨》记录这个特殊家庭63年里的相守相助,相聚相失,经历的人生风风雨雨,生活的点滴温暖。

杨绛先生回顾与家人相处的温暖时光,与家人天上人间离别的伤痛。悲伤之下蕴藏着一个个温暖的往昔。

单纯温馨,充满智慧书香的学者家庭,温情幸福的一家人。杨绛先生在书中说“我们无论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也是我们的乐趣。”


他们单纯朴素,与世无求,与人无争。在生活里各自做真实的自己,安暖相伴,却又各自独立。

钱钟书和女儿暗暗反对杨绛的整洁,例如杨绛搭毛巾,边对边,角对角,齐齐整整。他俩认为费事,随手一搭,杨绛就重新搭整齐,谁也不要求谁改变。


两人的早饭总是钟书先生做的。钟书先生自称“拙手笨脚”,生平第一次学会划火柴,为的是做早饭。甚至是在调任毛选翻译委员会的工作住进城去的时候,不嘱咐杨绛照管阿瑗,却嘱咐阿瑗好好照管她。杨绛怀孕时,钱钟书谆谆嘱咐说:“我不要儿子,我要女儿——只要一个,像你的。”

女儿圆圆出生后,钟书一个人过日子,打翻了墨水瓶染了房东家的桌布,把台灯砸了,把门轴弄坏了,杨绛都叫他放心,不要紧,她会弄好。她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回去了。回寓所后,她也真的全都修好了。

女儿圆圆乖巧聪明,识字过目不忘,小小年纪就读了不少书,被爷爷发现认定是“吾家读书种子”。杨绛说阿瑗是她生平的杰作,钟书认为的“可造之材”,爷爷心目中的“读书种子”。但阿瑗从小体弱多病,得过指骨结核,右手食指骨节肿大,当时还无药可治,幸运的是圆圆在卧床休养十个月后病愈了。

她上学一个月,就休学几个月,小学六年从未上足一个学期的课。初中休学,功课由杨绛先生自己教。一九五一年秋考取贝满女中(当时称女十二中),一九五五年秋季中学毕业,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俄语系,她的志愿是“当教师的尖兵”。毕业后留校当教师,她一辈子是教师队伍里的一名尖兵。一九七八年考取留学英国的奖学金。

圆圆和爸爸是“哥们”,一起玩笑,一起淘气,一起吵闹。会照顾妈妈,像姐姐。费心思看食谱给父母做好吃的菜。后来得了不治之症,六十岁还欠两个多月就离开了人世。

杨绛和钱钟书的相伴相守,是平淡生活里藏在细节里的爱,细水长流。和女儿阿瑗三人的相处时光,让人心生温暖。

杨绛说:“现在我们三个失散了。往者不可留,逝者不可追;剩下的这个我,再也找不到他们了。我只能把我们一同生活的岁月,重温一遍,和他们再相聚。”

人生如梦,如梦幻泡影。人这一生无可避免要经历与亲人分离。离开的人永远离开了,不复相见,留下的人只能一遍遍重温过往岁月留下的痕迹。一个人回忆,思念。世间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看着身边最亲爱的人相继离开自己,只剩自己一个人独留世间,寻觅归途。


杨绛先生把思念化成一字一句,用文字道出内心沉重的悲痛。

“我觉得我的心上给捅了一下,绽出一个血泡,像一只饱含着热泪的眼睛。”“满腔的热泪把胸口挣裂了。只听得噼嗒一声,地下石片上掉落下一堆血肉模糊的东西。迎面的寒风,直往我胸口的窟窿里灌。我痛不可忍,忙蹲下把那血肉模糊的东西揉成一团往胸口里塞。”“我的心已结成一个疙疙瘩瘩的硬块,居然还能按规律匀匀地跳动。每跳一跳,就牵扯着肚肠一起痛。”“我抚摸着一步步走过的驿道,一路上都是离情。”

这些悲伤的言语,只有经历过的人才会深刻体会到那种心碎的伤痛。

愿我们都能好好珍惜身边的人,珍惜当下的幸福,不要等到身边的人要离开时才追悔如果时光可以重来一次,定会如何好好珍惜。只要一家人在一起,家人在身边就是最大的幸福。

书中多次写到柳树一年四季的变化。秋风一吹,成荫的柳叶一片片黄落,又变成嫩绿的长条在春风里飘荡,又渐渐黄落,变成光秃秃的寒柳。四季来来回回,人间没有永远,离开的人却再也回不来了。

四季往复,时间流逝,生命无复。

一句“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让人潸然泪下。三里河寓所曾是杨绛先生的家,家人都离她而去了,家就没有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地一起过日子。”世间所有的美好终抵不过时光流逝。

虽然家人都先她而去了,但曾经的那些温存和美好的回忆会一直伴随她走过余生。杨绛先生说:“我觉得我这一生并不空虚;我活得很充实,也很有意思,因为有我们仨。也可说:我们仨都没有虚度此生,因为是我们仨。”

愿我们走过一生,暮年时回顾这一生,也能不觉虚度此生。​​



作者介绍:【方糖】

一个专注个人成长、自媒体干货和读书分享的90后

一边带两小棉袄,一边努力提升自己

慢慢变好是给自己最好的礼物

文章首发于公众号「方糖悦读」,感谢关注[来看我]

延伸阅读:

《这世界很好,但你也不差》不要看见别人有光芒,就觉得自己黯淡

《心流:最优体验心理学》快乐的源泉,让幸福感翻倍

《有钱人和你想的不一样》:改变你一生的财富秘密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uxq302961.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33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