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规搭售保险(搭售之风屡禁不止)

发布日期:2024-12-22 04:27:09     作者:尝一口酸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vnu329089.html     违规举报

贷款合同暗藏保险,每月多还数千元。

近来,有多个用户都在咨询贷款被捆绑保险销售,原来只是简单的贷款需求,查询详情时发现多了一笔很高的保险费用,在贷款时却并不知情。

此前,市场上就有对“要贷款先买保险”的声讨,现在又频繁发生,究竟为何,这样的行为是否合法?我们一起说说。

网贷套路利息为先

贷款产品捆绑销售保险的现象早就有了,且涉及广泛。

现在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消费金融更是嵌入广大消费者生活当中。物质上的追求、收入上的需求、精神上的奢求让消费者金融需求变大,网贷的优势愈发明显。

然而巨大的需求,没有助力平台健康发展,反而滋生了捆绑销售,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投诉贷款被捆绑了保险,纷纷要求退保并偿还已经收取的高额保费,而有的现金贷平台从一开始的借款页面就已经开始做手脚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都是利益驱使。金融贷款都存在一定风险性,这种风险也不是完全可控的,有些平台捆绑保险,就是为了将逾期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当你的贷款逾期超过一定期限,保险公司将帮助你降为偿还的款项支付给对方,但这并不合理,因为你最后还是得还钱,只不过是还给保险公司;还有的是为了通过保险让“高利贷”合法化,提高综合借贷利率,最后那笔“神奇”的保险费用算下来可能比你应付的利息还要高。

前几天我们写到58金融被骗的杨先生,就被捆绑支付了保险费用,详情点击:58金融又爆车贷骗局:签空白合同,巧立名目收取高额费用。

不管是哪种目的捆绑销售保险,都是违反金融监管规定的,属于违法操作。

哪些情况会被“保”

一种是“悄悄”被保。一网友说,自己在贷款时,对方强制绑定保险做贷款,贷款合同没有提前告知!模糊协议,加保险和利息,远远超出了国家规定的标准。

这种不提前清晰协议,写明付款款项,已经违反了消费者权益,属于违规操作行为。

还有人在贷款时,本金只有29800,还款却高达36000元,高出的6200元被用来分期绑定保险及服务费。这种行为属于以额外收取服务费及保险等手法收取费用。收取利息及高额保费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


另一种是“强制”被保。很多人在申请贷款的时候,被强制要求购买保险,一般情况下大家都是拒绝的,但是由于去贷款时急需用钱,只要能够快速拿到贷款解决当下的困境,即使对方是违规操作也认了,导致最后不但要偿还高额利息,还要交付高额保费。

能退保吗?

只要对方表示贷款之中有这样的收费项目,那么一定就有付费明细。若是前期业务员口头表示没有保险费用,但是实际付费金额数目有偏差,可以向其索要收费明细协议。其次可以索要发票,消费者有权向所有消费的商家索要发票,若是对方不愿意出具便可以去消费者协会投诉。

另外可以查看自己的还款账户归属,有的贷款方其实只是中间方,并不是出资方,与其合作的银行才是真正的出资方,可以登录银行微信公众号查看借款金额说明,便能够清晰看到自己被收取的保额。

核实自己名下确实存在保险,便可以进行退保操作。先跟银保公司联系,坚定自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保险,且是被他人恶意捆绑购买的的,要求对方退款,如果保险公司拒绝退保要求,我们作为投保人可以向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投诉该保险公司违反规定与贷款平台合作强制借款人购买保险。注意,这里的前提是确定是在自己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捆绑的,若是在双方明悉的情况下购买的保险,这种情况很难退保。


如果保险公司回应并没有保险这一收费款项,那就是平台高利贷的手段,这涉及到触犯网络贷款的法律规定,也可以直接向相关金融机构投诉。

学会自我保护

个人贷款保证保险不同于传统人寿、意外健康和财产保险,是为有融资需求的消费者提供增信服务,以提高其获得借款的成功率。由于有真实的市场需求,近年来保证保险业务发展也较为迅猛。

贷款保证保险本意是为有贷款需求、但缺乏担保或抵押的个人提供的增信和风险保障,但在实践中,保证保险显然被部分不合规操作的机构给玩坏了。

各地的银保监机构陆续出了不少规范银行和保险机构的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文件,但搭售之风屡禁不止,各银行及网贷机构依然爱强“赠”保险。

对此建议各种有贷款需求的消费者,在办理业务之前多跟有相关经验的专业人士学习一下,选择靠谱的贷款平台;在办理业务之时也要认真听取介绍、仔细分辨信息、细细留意合同,所有的付费款项都要有根有据,并且一定要向你的机构工作人员确认你的这笔贷款之中是否存在保险费用。

特别提示:不管对方以什么由头收取费用,最好都不要给现金,现金没有账单记录,全靠双方口头阐述、当面交易,很难作为有效凭证。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vnu32908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7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