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姜维是投降仍被重用(姜维已经自杀身亡)

发布日期:2024-12-22 01:18:52     作者:孤月流星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wcz159889.html     违规举报


姜维是三国后期蜀汉的名将,是蜀汉最后一位大将军。他在最后是被魏兵杀害的,魏兵不但杀了他,还剖开他的肚子,发现他的胆大如鸡蛋。可是,为什么魏兵这么恨他,即便是他死了还要糟蹋他的尸体呢?

我们对姜维的看法一般是来自《三国演义》。在这部书里,姜维是作为诸葛亮的忠实学生而存在的。他继承了诸葛亮的遗志,以恢复汉室为己任。他九伐中原,虽然没有成功,但是表明了他对汉室的耿耿忠心。

我们由于对诸葛亮的高尚情怀的敬仰,所以也爱屋及乌,对姜维也十分赞赏。对他的失败和被害,也抛一抔英雄泪。可是我们是站在蜀汉的立场上看待姜维这个问题的,如果我们公平起见,站在曹魏的角度来看姜维,又是怎么样呢?


首先曹魏和蜀汉是生来的死敌,它们是不共戴天的仇敌。

一个是篡汉的朝廷,一个是继承汉统,志在恢复的朝廷,当然互相视对方为贼。它们双方毫无调和的余地,只有你死我活的斗争。因此,双方从上到下,都视对方为仇敌,尤其是军人,更是如此。

在双方的长期战争中,我们可以看到,基本没有哪一方的军人叛逃到另一方。即便是夏侯霸这样深孚众望的将领,在面临杀身之祸的时候叛逃蜀汉,也只能单身逃亡,居然带不走一兵一卒。可见蜀汉和曹魏双方的将士之间是如何的对立,势同水火。

从曹魏这一方面来看,诸葛亮屡次侵犯己方的疆界,给曹魏带来了战争,也带来了死亡。他们对蜀汉的侵袭当然不会欢迎。作为一名士兵,谁不想早日结束战乱,过和平的生活。而诸葛亮以少击众,反复侵扰曹魏,又没有消灭曹魏的把握。作为曹魏的将士,当然会感到厌恶。他们不会象那些被《三国演义》感动的观众那样,欣赏诸葛亮的所作所为。


在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中,曹魏虽然有司马懿这样老谋深算的将领统帅。司马懿用拖字决来对付诸葛亮,严禁部下出战。即便如此,曹魏的将士都愿意和诸葛亮一战。以至于在诸葛亮送巾帼激司马懿出战的时候,曹魏军中群情激愤,连司马懿都弹压不住。

所以说,诸葛亮想的箪食壶浆的欢迎场面是不存在的。而曹魏军队和蜀汉军队的作战也是英勇无畏的。这使得诸葛亮最终壮志未酬身先死。


诸葛亮死后,双方过了十几年的太平时光。可当姜维接任了蜀汉的大将军之后,对曹魏的进攻就又开始了。姜维继承诸葛亮的遗志,一旦军权在手,就开始了对曹魏不断的征伐。

姜维对曹魏的攻伐,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战果,还有几次打了大胜仗,可是依然无法改变魏强蜀弱的态势。最终,以邓艾为首的曹军遏制了姜维的攻势,并且让姜维屡遭挫折,一筹莫展。到了战争后期,蜀国民穷财尽,已经无力支持姜维的北伐。而朝廷内有黄皓专权,姜维只得领兵在沓中屯田避祸。


其次分析姜维与曹魏的恩怨情仇。

等到曹魏灭蜀之役,曹魏兵分三路,以邓艾和诸葛绪牵制沓中的姜维部,而以钟会率领主力直取汉中。由于姜维改变了过去的汉中防御方案,使得钟会很容易就过了秦岭,进入了汉中。而姜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摆脱了邓艾和诸葛绪的纠缠回到汉中时,汉中已经失守了。姜维只得收兵防守剑阁,阻挡钟会。

可是姜维顾得了东顾不了西,邓艾乘虚偷越阴平,开山破路袭取江油,绵竹一战,消灭了诸葛瞻的蜀军,迫降成都刘禅,灭了蜀汉。


姜维接到刘禅的旨意,只得到钟会处投降。钟会十分敬重姜维,出则同车,入则同席,认为征蜀的官属虽然都是天下才俊,但没有能够比得上姜维的。姜维利用钟会的信任,发现他怀有异志,于是决定使用诈降计,来复兴蜀汉政权。

姜维的计划是先利用钟会的异心,挑唆他先消灭兼并邓艾的军队,然后再消灭钟会,把北来的魏兵全部坑杀,重新扶立蜀汉。他给刘禅写密信说,“原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钟会听从了姜维的计策,第一步先抓捕了邓艾,押送朝廷,兼并了邓艾的军队。但是,在第二步举兵时,遇上了困难。他的部下并没有和他一起作乱的愿望。姜维建议钟会,尽杀魏军的将领,把魏兵全部坑杀。钟会犹豫不决的时候,闻知消息的魏军作乱,杀了钟会和姜维。姜维在和乱兵交战中被杀。


魏军将士在灭蜀之后,本以为和平到来,可以摆脱战乱了。可是由于姜维的蛊惑,钟会居然要起兵造反,当然从心底是不愿意的。后来,得知姜维为了重新扶立蜀汉政权,要把自己全部杀光,心底当然会仇恨姜维。

本来魏军在多年的战争中,由于伤亡离散,对姜维这个罪魁祸首就仇恨万分。到了和平到来,姜维使用奸计,要让自己死无葬身之地,这种仇恨更是火上浇油。当然对姜维不会客气,即便是他死了也要对他剖腹取胆以泄愤。随后,魏军还杀了姜维的亲属族人。

姜维在投降后使出诈降计,想要重新扶立蜀汉。虽然这在以汉室为正统的人眼里是忠义之举,可是在魏军眼里却是奸恶之行,所以对他的报复当然是在所难免的了。

你是如何看待姜维的?

欢迎关注,讲述三国故事,了解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wcz15988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4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