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八年级下册原文及翻译(桃花源记东晋陶渊明)

发布日期:2024-12-22 12:59:16     作者:情深特另亾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wtm140885.html     违规举报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第一部分:写渔人无意中发现桃花林的美丽景色,这引起了他探寻桃花林尽头的兴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主人公以及事件的起因这是故事的开端“忽逢”表明渔人发现桃花林纯属偶然“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描写了桃花林的美丽景色,令人神往“甚异之”与“忽逢”相呼应,再次表明渔人发现桃花林是偶然的,也从侧面表现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桃花源记八年级下册原文及翻译?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桃花源记八年级下册原文及翻译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jiā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第一部分:写渔人无意中发现桃花林的美丽景色,这引起了他探寻桃花林尽头的兴趣。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主人公以及事件的起因。这是故事的开端。“忽逢”表明渔人发现桃花林纯属偶然。“夹岸数百步……落英缤纷”描写了桃花林的美丽景色,令人神往。“甚异之”与“忽逢”相呼应,再次表明渔人发现桃花林是偶然的,也从侧面表现了桃花林奇、美的特点。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shèyǎn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zhòng作,男女衣着zhuó,悉如外人。黄发垂髫tiáo,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yāo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jiàn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wèi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第二部分: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并受到热情款待的情景,显示出桃花源中人的朴实、真诚和他们生活的安宁。这是故事的发展。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第三部分:写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派人跟随渔人探访桃花源不得及刘子骥探访桃花源未果的情况。这是故事的结局。

注释:

选自《陶渊明集》卷六(中华书局1979年版)。陶渊明(约365-427),一名潜,字元亮,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东晋诗人。“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感情和表达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要分为碑记、游记、杂记三种。碑记是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述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材;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所想的散文体裁。太元:东晋孝武帝年号(376-396)。武陵:郡名,今湖南常德一带。缘:沿着,顺着。逢:遇到,遇见。鲜美:新鲜美好。落英:落花。一说,初开的花。缤纷:繁多的样子。甚:副词,非常,很。异:惊异,诧异。这里是“对……感到惊异”的意思。欲穷其林: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穷,尽。林尽水源:林尽于水源,意思是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才通人:仅容一人通过。才,仅仅,只。豁然开朗:形容由狭窄幽暗突然变得开阔敞亮。平:平坦。旷:宽广。俨然:整齐的样子。属:类。阡陌交通: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阡陌,田间小路。相闻:可以互相听到。悉:全,都。黄发垂髫:指老人和小孩。黄发,旧说是长寿的特征,用来指老人。垂髫,垂下来的头发,用来指小孩。乃:于是,就。具:详细。要:同“邀”,邀请。设:陈列,设置。咸:全,都。讯:音讯,消息。先世:祖先。妻子:妻子儿女。邑人:同邑的人,同乡。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遂与外人间隔: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遂,于是,就。间隔,隔绝,不通音讯。乃:竟然,居然。无论:不要说,更不必说。为具言:向(桃花源中人)详细地说出。为,对,向。叹惋:感叹惋惜。余人:其余的人。延:邀请。语云:告诉(渔人)说。“语”后省略“之”,代渔人。不足:不值得,不必。为外人道:对桃花源以外的人说。便扶向路:就顺着旧路(回去)。扶,沿着,顺着。向,先前的。志:做记号。及郡下:到了郡城。及,到。郡,指武陵郡。诣:拜访。所志:所做的记号。南阳:郡名,在今河南南阳一带。刘子骥:名驎lín之,字子骥,《晋书•隐逸传》里说他“好游山泽”。规:打算,计划。未果:没有实现。寻:随即,不久。问津:询问渡口。这里是“访求、探求”的意思。

译文:

东晋太元年间,武陵郡有个人以捕鱼为生。(一天他划船)沿着溪水前行,忘记走了多远。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分布在溪水的两岸,长达几百步,其中没有别的树,香草新鲜美好,地上飘落的花瓣很多。渔人对眼前的景色感到非常惊异,(他)又向前划船,想要走到那片林子的尽头。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到头了,(渔人)就看到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隐隐约约似有光亮(从洞中透出)。(他)就抛开船,从洞口进去。(洞口)起初很窄,仅容一人通过。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宽广,房屋整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可以互相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这里边(的人)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和桃花源以外的人一样。老人和小孩,都喜悦而自得其乐。

(桃花源中的人)见到渔人,就(感到)十分惊讶,问(他)从什么地方来。(渔人)详细地回答了他们的问题,(他们)就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做饭(款待他)。村里人听说来了这么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当年)祖先(为)逃避秦时的战乱,带着妻子儿女和同乡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出去,于是就同外界的人隔绝了。询问现在是什么朝代,(他们)竟然不知道有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这个渔人一件件地向(他们)详细地说出了(自己)所听到的事,(他们听后)都感叹惋惜。(桃花源中)其余的人又分别邀请(渔人)到自己家中(做客),都拿出酒饭(款待他)。(渔人在这里)住了几天,告辞离开。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事情)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人说啊。”

(渔人)出来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顺着旧路(回去),(沿途)处处做记号。到了(武陵)郡城,(渔人)拜访太守,说了见到的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渔人前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路了。

南阳刘子骥,是个志向高洁的隐士,听说了这件事,(就)兴致勃勃地计划前往。(还)没有实现,不久(他就)病死了。后来就(再也)没有访求(桃花源)的人了。

主题归纳:

本文借写武陵渔人发现、探访、离开桃花源的经过,描绘了桃花源人美好生活的图景,虚构了一个人民安居乐业、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社会安定、民风淳朴的理想社会,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黑暗现实的不满。

写作特点:

1.虚实结合。文章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把桃花源写成了一个似有似无的仙境。开头虽然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但未确切指出某日某地某人,桃花林奇景似为人间所有又似为人间所无,桃花源的入口更为奇特,洞口小而“仿佛若有光”,路“极狭”而可“通人”,正是“洞天福地”的景象。渔人进入桃花源后,眼前出现的又是一幅人间生活的图象。可是,后来渔人出而复寻,本已做好记号却“不复得路”,桃花源似乎又成了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无迹可寻。最后说刘子骥“欣然规往”,给好奇的读者带来微茫的希望,然而刘子骥却探访未果而“病终”。这样一来,桃花源这个虚实难定的世界就真的成为“千古之谜”了。这样写既表达了作者希望在现实中看到一个理想社会的思想感情,又能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语言不事雕琢,质朴自然,给人以美的熏陶。作者描写景物,用很少的笔墨达到生动、优美的效果。文中许多语句言简意赅,生动优美,被后世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等。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wtm14088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15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