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社区生活垃圾处理设备(垃圾堆里蹚出致富路)

发布日期:2024-12-22 06:02:51     作者:咱卜放棄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xje331318.html     违规举报


马明虎在自家院里擦拭皮卡。新华社记者 杨稳玺摄

新华社银川4月19日电(记者杨稳玺)“再等个十来天,天气暖和了,我们就出发。”趁着雪后初晴,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卫市海原县史店乡徐坪村的村民马明虎在自家院里擦拭皮卡。他所说的“出发”,是指前往宁夏相邻省份甘肃收垃圾。

他们一般同村5人左右结伴同行,每人开一辆皮卡,载着海原县城购买的锅碗瓢盆,置换甘肃当地村民不要的废旧垃圾,回来在自家院里进行分类后,再拿去海原县城换钱。

对于“垃圾是放错位置的资源”这句话,徐坪村的大多数村民都有着切身体会。从挑货担到开皮卡,凭借着独到眼光和吃苦耐劳,这里的村民们在垃圾堆里蹚出了一条脱贫致富路。

“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就吃点饼子。多数村民家里的垃圾都混杂在一起,我们得动手给人家分出来。”马明虎说,外出时他们会自带被褥和灶具,租住在当地村民的闲置民房里生活,“就是挣个辛苦钱”。


马明虎在自家院里分拣垃圾。新华社记者 杨稳玺摄

海原县位于中国内陆省份宁夏的中南部山区,这里山大沟深,干旱少雨,土地贫瘠。曾被联合国专家评价为“不适宜人类生存”的西海固地区中的“海”字,就指代海原。

和他人相比,马明虎的家庭面临更多难处:他的母亲已81岁高龄,62岁的哥哥又是残障人士,家里还有3个孩子,马明虎的妻子要照顾家庭不能外出,虽然养了4头牛,家里也有地,但主要收入还是靠把垃圾变废为宝。


马明虎的哥哥在村道里捡垃圾。新华社记者 杨稳玺摄

“当地村民住得分散,他们自己拿去卖不方便,可能也抹不开面子,我们不收人家也就扔了。大家互惠互利已有好多年历史。”马明虎说,自己25岁时开始跟着村民一起外出收垃圾,大多在农闲季节出发,每次外出时间在15天左右,一趟下来净赚至少1500元。

哪些垃圾可以卖钱再利用,哪些垃圾可以留着沤肥,哪些垃圾得妥善处置,马明虎等人心里门儿清。数十年来的实践,让他们对垃圾分类有了直观的认知,这也让徐坪村的村容村貌和其他地方大为不同。

徐坪村驻村第一书记陈少云说:“刚来村子时我就很诧异,路上干干净净,垃圾堆也清一色,不像其他地方能看到塑料瓶子、纸箱子啥的。”

车辆满载着垃圾一趟趟进出,让马明虎一家告别了四面漏风的土坯房,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居,曾经的三轮车也换成了皮卡;徐坪村也实现了脱贫销号,垃圾换来了畜栏里的牛羊,村里的特色种养殖业日渐起色,2019年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8650元。

“村里计划首先通过农民讲习所等形式将垃圾分类的最新知识传授给村民。其次或是号召大户,或是成立合作社,弄一个小厂子尝试垃圾深加工,看看能否作为产业发展。”陈少云说,下一步村子打算将垃圾分类回收做大做强。

马明虎说:“到时候上课、办厂我肯定参与,现在不是都说‘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嘛,咱这有底子的,可不能落到人后头去。”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xje331318.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1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58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