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资源部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国土空间规划按层级内容分为)

发布日期:2024-12-22 01:36:37     作者:生来可爱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yeg144757.html     违规举报

中新网5月27日电 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庄少勤今日表示,从规划层级和内容类型来看,我们可以把国土空间规划分为“五级三类”。


资料图:草原美景。宋新华 摄

27日,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自然资源部副部长赵龙、自然资源部总规划师庄少勤、国土空间规划局副局长张兵介绍《中共 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并监督实施的若干意见》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会上有记者提问,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四梁八柱”具体是指的哪些内容?

对此,庄少勤表示,这次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改革是国家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土空间规划“四梁八柱”的构建,也是按照国家空间治理现代化的要求来进行的系统性、整体性、重构性构建。我们可以把它简单归纳为“五级三类四体系”。

庄少勤指出,具体可以这样分,从规划运行方面来看,我们可以把规划体系分为四个子体系:按照规划流程可以分成规划编制审批体系、规划实施监督体系,从支撑规划运行角度有两个技术性体系,一是法规政策体系,二是技术标准体系。这四个子体系共同构成国土空间规划体系。跟以往的规划体系相比,我认为一方面是着力改善了大家比较关注的规划编制审批的环节,同时特别加强了规划的实施监督。对两个基础体系也是按照新时代的新要求进行了重构。

《若干意见》指出,2020年要基本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去年自然资源部组建以来,我们就着手来推动这四个子体系重构的前期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一些阶段性成果。随着《若干意见》印发以后,相关的一些成果也会陆续发布。这是从规划运行体系的角度来看。

庄少勤说,另一方面,从规划层级和内容类型来看,我们可以把国土空间规划分为“五级三类”。“五级”是从纵向看,对应我国的行政管理体系,分五个层级,就是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乡镇级。当然不同层级规划的侧重点和编制深度是不一样的,其中国家级规划侧重战略性,省级规划侧重协调性,市县级和乡镇级规划侧重实施性。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每个地方都要按照五级规划一层一层编,有的地方区域比较小,可以将市县级规划与乡镇规划合并编制,有的乡镇也可以以几个乡镇为单元进行编制。

“三类”是指规划的类型,分为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总体规划强调的是规划的综合性,是对一定区域,如行政区全域范围涉及的国土空间保护、开发、利用、修复做全局性的安排。详细规划强调实施性,一般是在市县以下组织编制,是对具体地块用途和开发强度等作出的实施性安排。详细规划是开展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活动,包括实施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核发城乡建设项目规划许可,进行各项建设的法定依据。这次我们特别明确,在城镇开发边界外,将村庄规划作为详细规划,进一步规范了村庄规划。相关的专项规划强调的是专门性,一般是由自然资源部门或者相关部门来组织编制,可在国家级、省级和市县级层面进行编制,特别是对特定的区域或者流域,比如我们正在开展的长江经济带流域,或者城市群、都市圈这种特定区域,或者特定领域,比如说交通、水利等等,为体现特定功能对空间开发保护利用作出的专门性安排。这是三类相关专项规划的类型。

庄少勤补充强调称,这次新的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四梁八柱”,不是简单换一个名称,比如说我们把它统称为国土空间规划,也不是形式上的拼凑,我认为体现的是生态文明新时代空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若干意见》里面特别强调,新的规划要体现战略性,提高科学性,强化权威性,加强协调性,注重操作性,要实现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因此,“多规合一”以后的国土空间规划要在原来的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城乡规划等空间规划的基础上,融合它们的优势,既注重宏观也注重微观,既注重自然也注重人文,既有管控也有发展,既注重技术性能也注重政策性,既要研究实体空间也关注经济社会问题,既要强调全国的统一性也考虑到地方因地制宜的差异性。所以新的国土空间规划要按照文件里指出的,要成为能用、好用、管用的规划。

庄少勤称,所谓“能用”,我理解为要适应新时代要求,适合于国情。所谓“管用”,就是要能够解决空间治理和空间发展的问题。所谓“好用”就是运行成本要低、效率要高,切实提高空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为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提供支撑,也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yeg144757.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47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2.42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