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最大的差距是认知的差距(人与人最大的差距)

发布日期:2024-12-22 02:50:41     作者:呆呆屎屎     手机:https://m.xinb2b.cn/tech/zbd146749.html     违规举报

昨天写的一篇文章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是什么?真正拉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什么​?如何提升我们的认知。今天跟大家再来深一步聊一聊认知层面,深是什么意思​?认知又有几层​?你是属于哪一层呢?我们应该如何建立自己的一套认知系统呢​?

1、 不同的人,认知层次不同,看到的世界也不同

同样一件事在不同的人身上发生,结果会完全不一样,为什么​?因为他们有着不一样的认知​层次。不同的认知层次,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一样的​。一个人的认知,决定了他看世界的眼界,决定了他的思考与思维方式​。

不知道大家有没看过一个很出名的故事​?这个故事讲,有位妈妈,带着未成年的女儿逛街,逛街回来,女儿画了幅《陪妈妈逛街》​。妈妈拿过女儿的画,瞪眼一看,顿时懵了​:女儿的画上,没有车水马龙,没有高楼大厦,也没有诱人的包包。

只是一根又一根的,奇怪的柱子......女儿画的是什么​?妈妈端详半天才突然醒悟过来,女儿画的,是一条条​人腿。原来,女儿年幼,个头特矮,被母亲牵着手,走在大街上,根本看不到成年人看到的商厦​。

她看到的只是无数条成人的大腿,摆来动去地遮住​。认知高度不同的人,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我们会做什么事情,取决于我们怎么看待这个世界​。虽然我们都生活在同样的社会环境中,但是在不同认知层次人眼里,这个社会的样子是不一样的​。这取决于看世界角度,说不上是对是错​。一个人的认知层次,局限了他的层次​。

例如我小时候,曾在很穷的乡下生活。每年,村子里都要分红薯,把红薯归拢成一堆堆,看似差不多,但又好像有区别。所以为公平起见,全村人抓阄,抓到哪堆算哪堆。

有个村民抓到了6号,另一个村民,也抓到了6号。怎么会弄出两个6号呢?其实这两个村民,一个是6号,另一个是9号。问题是,6号堆明显大于9号,所以两个村民都说自己是6号,寸步不让。争执,吵闹,动手厮打,闹到村支书面前。

村支书过去看看,发现9号红薯堆明显小于6号堆,果断从自家的红薯堆里,拿出两只放进9号堆,终于平息了纷争。然后村支书冷笑说:这俩夯货,也就是一只红薯的出息了。

后期,果然如此。大学毕业后我重返乡村,看那两户争执红薯的人家,一户门楣破败,一贫如洗;另一户家徒四壁,空无所有。

人类的认知,好似一个巨大的天坑,呈漏斗状态式排布​。越往下,所见越少,机会越少,越是感受到社会的不公,愤怒无比​。越往上,所见越多,机会越多,越是感觉世界美丽,风光无限​。下愚摹揣​上智。

泥陷于认知漏斗底部的人士,看不到上层认知的风景,根本听不懂认知更豁达的人在说些什么​。

2、 认知的九个层级,你在哪一层?

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进而导致截然不同的人生。认知,几乎是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差距,同时也造就人与人之间的壁垒

觉醒认知,提升认知的层级,才能拉开大多数人距离,获得人生成功和幸福​。不知道大家是否有看过《觉醒认知》这本书​?今天来分享这本书中所讲认知的九个层级,来看看你在哪一层​?

第一个层级​:处于认知水平最低端,完全个人的好恶行事,任由情绪控制自己,严重缺乏理性和客观,而这两点恰恰是建立高认知的两大核心​。这是婴儿时态的人类——饿了就吃,不分场合​;撑了就拉,不分地点​。这也是极端情绪化的​一族。

认知不足的困扰,让他们总是陷入到窘态,却找不到解决​办法。现实中有许多这样的人,一生也走不出自己的情绪​。

第二个层级​:老实,懂事,从众,听话,认知都是别人灌输给他的,且只知道墨守成规,不敢越雷池半步,就像井底中的青蛙一样,即便有人给他说外面的世界很大,他也不会信​。

这一阶段是让你认识普遍的人性、普遍的社会规律,并于不同社会的差异性中,获得更具价值性认知​。

第三个层级​:有了质疑精神,开始认识到规矩的局限性,认识到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矩,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不再用固定、单一、不变的眼光看人看事​。

这一阶段等你知道许多所谓的规矩,不过是成年社会处于省心而承袭的惯性,你才能从恐惧中走出来​。过于情绪化的人、墨守成规的人、满心恐惧的人,都会感受到极大的生存压力,必须继续上行,才能突破​。

第四层级​:建立是非观、大局观​。认知到规矩的局限性,但却能充分尊重规矩,知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不会轻易的打破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能从大局的角度出发,放下个人情绪​。

这一阶段学习规矩,乖巧听话,这是对小孩的要求​。长大成年后行动能力也跟着提升,就要明是非,知道有些事不能做,有些话不能说,就是遵奉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这个价值观是维系社会运转的​体系。因此,这是个血性方刚、努力向世界证明自己的阶段​。但如果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就无法突破自我​。

第五个层级​:认识到世界是处在不断变化中,包括人也如此,能用变化的眼光看待一切,而不是刻舟求剑,将自己认知和思维束缚在一个水平线上​。

这个阶段的人,知道了人类社会发展变化的,有些看似牢不可破的金科玉律,会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得落伍淘汰​。这个时候的人开始思考,开始行动,开始接受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从此不再固执,不再执拗​。知道了每个人眼里的世界不同,知道每个人的认知与价值体系完全不同​。变得温和起来,不发脾气不闹情绪,生存处境开始改变​。

第六个层次​:认识到竞争的残酷,任何资源都是有限的,很多资源还是稀缺的,只有在残酷的竞争中胜出,才能先入一步抢占到资源,抢占到竞争的​先机。

人类社会的一切愤怒、冲突、怨气与对抗,都来源于资源的匮乏​。现代社会最匮乏的是注意力资源​。权力与能力争夺稀缺的社会注意力,带给更多人极大的困扰​。在这里,有条不可见的生存线,处于这个层级的人,是具有着一定生存能力的​人。在贫寒国度他们能够存活​;在发达国家他们构成中产​;在我们这,他们是背负着沉重压力的社会中坚,吃饭不愁,钱也不缺,就是心里总是七上八下,因为他们处于中间状态,心如漂萍,无根可依​。

第七个​层次。认识到人的主观能动性​。什么是主观能动性​?就是人通过自身的认知、选择和努力,可以改变环境,进而改变自己的命运​。命运并非注定,除非你自己​选择放弃。

这一阶段的人能明察趋势、敢于行动的人,总会遇到他们特有的机会​。其实有很多这样的人,他们改善自我认知,通过自己的选择和努力,走出命运的低谷,获得展望未来的好机会​。20年前马云就已经有非同寻常的见识,相反那个工作人员还死死抱着规矩,所以,最后的出路和机会也不一样​。

第八个层级​:认知到两样不变的东西,一是人性,二是支配社会运行的规律,理解人性,掌握规律,你的认知就已经超越了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

这个阶段的人认识到自己心中的纠结与残缺,就是认识到每个人与生俱来的苦伤​。认识到人在社会上的表现,充满了无尽的矛盾与困惑​。认识到人之幼年的缺憾,会构成他终身走不出的陷阱​。这时候,你对人再也不会有恨意,再也不会有怨言​。因为你知道众生皆苦,终不过是庸人自扰​。比如说李诞金句:人间不值得。那干脆看开点,开心点。

第九个层级:认识到活着的价值和意义​。不仅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知道自己追求是什么,甚至还要认知到人类生存的意义,把自己的认知提高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这个阶段的人冲出人性的迷障,就得以机缘问鼎与智慧​极峰。此时,心境澄明,无苦无忧,洞穿了这个世界的本源,获知了生命的价值与意义​。这是人类认知又一个新起点​。快乐无边的心灵自由,与以慈悲为感召的精神世界​。我们的认知就是这样,从漏斗的底端一步步向上攀行​。每行进一步,都会有豁然开朗的​通达感。每上升一层,都会获得无尽的心灵​快感。

认知在哪个层级,人生就在哪个状态​。你如何看待自己​?如何看待世界​?如何看待世相人心?你看明白了、想清楚了,心就静了、做事就沉稳了​。言谈举止,也变得优雅得体了​。

认知不足的人,必困于自己的心​。举目所见,只有一些毫无意义的东西,拼命求索,却无改于自己的命运之分毫​。你的认知在哪个层级,你的人生就处在什么状态​。

如果你不快乐、不开心,总是感受到压力或是痛苦,又或是对自己的际遇自艾自怜,那就好好梳理自己的内心​。人生苦短,寿命有限,举凡心怀痛苦行至终点之人,莫不是错过了此生​。

从认知的漏斗里爬出来,不做观天于井的青蛙,而是迎着命运,接受自我,于智慧的巅峰,看大千纷纭,观落英缤纷​。美丽的世界,源自于美丽的人生,源自于豁达通明的认知,源自于不懈向上的​娴静心境。

认知层次低的人,困于浅层问题;​认知层次高的人,解决深层问题;听过一句话,说得很有道理:“人与人比拼的,是对一件事的理解和洞察。”花一秒钟看透事物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才明白过来的人,自然过得不是一样的人生。

3、如何建立自己的一套认知系统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两个少年做了好事,神灵为了奖励他们,答应帮助他们各自实现1个愿望。其中一个少年许下的心愿是拥有很多很多钱;另一个少年的愿望是拥有超出常人的智识;两个少年的结局也令人深思。

拥有巨额财富的少年,无法驾驭这么多钱,到最后挥霍一空,几年后再次一贫如洗;而拥有智识的那位少年,没过几年就变成了富翁,即使途中遭遇破产,少年还是凭借自己的能力,再次成为当地有名的有钱人。

虽然这是一个有点神化的故事,好在,认知水平不是一种神化的能力。

格局的视野也许一时之间很难拓展,但是认知水平却可以通过联系被培养出来。只要开始思考,你就会改变。

在神经语言程序学者罗伯特 迪尔茨把人的认知分为6个层次:分别是环境层、行为层、能力层、价值观层、身份与愿景层;


认知处于环境层:人会把一切问题外部归因化,一切都是别人的原因,都是因为环境不好,才导致如此恶劣的命运;这样的人,通常都表现为爱抱怨,或者“祥林嫂”,只知怨怼别人,不思进取改变自己。

认知处于行为层:相对于外部归因,认知处于行为层的人通常把问题,归咎于自己的行动力不足;他们比较相信,我现在不够幸运,是因为行动力不足,我现在还没幸福,是因为做得还不够;但他们没有思考过,怎样努力更有价值。

认知处于能力层:这一层次的人,会觉得自己的问题是能力还不够,能力不够的表现是不停地学习新知识,用思维和知识武装自己。

认知处于信念层/价值观:就会思考什么是对自己重要的事情,他们专门做对的事情。

认知处于身份层:他们会更多的关注内心最本质的问题:“我是谁,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思考清楚这个问题,他们会为自己配备相应的思考模式和行动模式。

认知处于愿景层:他们更多地会去思考“我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是什么样的?我如何能改变世界?”处于这一认知水平的人,关注的是人类愿景这样宏大的命题,他们的工作就是为人类大部分人服务,帮助大部分人改变命运。

处于这一层次的人,往往都是为做出突出贡献的人,比如袁隆平,比如张桂梅。这个认知体系里,大多数人解决问题可以参考的思考体系:行为层,能力、信念价值。也就是说我们要思考为什么这么做,要怎么做,以及要去做这三个问题。

1.为什么这样做:凡事多追问几个为什么,一般情况下就能追问出问题的本质。

举个例子:我为什么不想工作?因为工作很累,工资很低。为什么工资低,为什么那么累?因为能力还不够。为什么能力还不够?因为工作能力在专业方面还有提升的地方?

2.要怎么做:通过拆分目标,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大目标往往很难完成,但当把它拆分成小目标,越细越好,这样你会发现,没什么不可以做到的事情。接上面的例子:我在专业上有哪些需要提升的地方?专业能力和表达能力。这两项能力可以怎么提高?专业能力可以寻找相关课程学习,或者找身边的牛人学习;表达能力需要多听优秀的表达者是如何表达,另外还需要多练习。

3.要去做:“要去做”意味着去执行,为了避免低质量的勤奋,我们就需要确保方向、方法的正确。根据“如何做”层面推导出来的方法论,朝着对的方向去执行,才有进步的可能。漂亮的理想,只有真的去执行,才有现实意义,否则都是海市楼般的泡沫​。

以上思考模式的三角模型,被贯彻到思考以及行为模式中,足以让一个人从平庸中突出出来。毕竟,大部分人行动程度之低,根本轮不上他们思考。你只要深入思考一些,在行动力上强一些,就赢过大多数人了。

非常认同高尔基的一句话:懒于思索,不愿意钻研和深入理解,自满或满足于微不足道的知识,都是智力贫乏的原因。大多数人不是真的认知水平低,而是不愿意改变。

对他们来说,思考是痛苦的,行动是冒险的,改变是很难的,即使当下是痛苦的,但也是安全的。如果不愿意继续停滞与痛苦,那么改变就是唯一的答案​。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tech/zbd146749.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科技知识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39 second(s), 1 queries, Memory 0.6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