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窑笔洗(雨后天晴汝窑洗)

发布日期:2024-12-12 06:17:32     手机:https://m.xinb2b.cn/yule/news219940.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汝窑笔洗(雨后天晴汝窑洗)雨后天晴汝窑洗方鹏霏放眼世界各大拍卖行,从近二十年来的拍卖成交记录得出结论:古玩圈里真、精、尖、稀艺术品最有收藏价值。全世界目前仅存世不足100件的北宋晚期汝官窑瓷器,更是鹤立鸡群、惊世骇俗、标新立异、振聋发聩,在

汝窑笔洗(雨后天晴汝窑洗)

汝窑笔洗(雨后天晴汝窑洗)


雨后天晴汝窑洗

方鹏霏

放眼世界各大拍卖行,从近二十年来的拍卖成交记录得出结论:古玩圈里真、精、尖、稀艺术品最有收藏价值。全世界目前仅存世不足100件的北宋晚期汝官窑瓷器,更是鹤立鸡群、惊世骇俗、标新立异、振聋发聩,在繁花似锦的艺术品花园里独树一帜、与众不同、自我作古。明大鉴赏家曹昭《格古要论》记:“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薄甚,亦难得”。

此北宋官汝窑三足天蓝轴笔洗径13.5厘米,清凉寺村出土品。一眼望去,不禁脱口而出“雅、韵、甜”三字,恰如雨后天晴般的清新淡雅,意韵十足,甜美秀致,当是大宋王朝追求天人合一的最高水准。若亮相拍卖场中,肯定成为你争我夺的抢手货。《陶说》汝瓷:“时以定州白瓷器有芒,命汝州建器窑,屑玛瑙为釉”。官汝瓷创烧于北宋晚期,其出现逐渐取代了定窑贡瓷,开启了北宋王朝辉煌的色釉瓷时代,开创了汝瓷如“词”的巅峰辉煌一朝。从此洗不难看出:宋徽宗皇帝极高的审美情趣和超凡脱俗的雅玩嗜好。

此官汝窑洗釉色温润,灰胎致密,雅秀华滋,泽仁柔貌,丰盈庄姝,玉颜壶冰,天质清贞,自然明媚,莹泽蒙厚,端庄含蓄,满釉支烧,天蓝釉匀净大方,把雨后天晴之青蓝色表现的淋漓尽致,逼真形象,湖沏明净。初看:明丽天然;入手:清澈秀隽;使人:如织似幻、晃入天空。似玉非玉而胜似玉,釉汁肥甜,凝腻如酥;内外均有蟹爪纹,底有细小支钉痕,釉面寥若晨星的汽泡形成细小砂眼且周边为粉红色结晶体,内底紧附一圈白霜状结晶体,具有宝光内敛而又高雅素净之风采!更显古朴大方而又韵味无穷之魔力!造型优美,风格别致,颇具匠心,恰如宋欧阳修《雪》诗:“光芒可爱初日照,润泽终为和气烁”。尤甚难得,至珍至宝。


北宋官汝瓷造型古朴大方,“玛瑙为釉古相传”。釉内加入玛瑙,釉面明润而不刺目,釉色随光变幻,犹如“千峰碧波翠色来”之天青色,被世人雅称为“汝瓷为魁”。此官汝瓷笔洗胎质细腻,工艺考究,确以名贵玛瑙入釉。据河南省赵青云考古团队对清凉寺汝窑遗址发掘,出土有玛瑙、兽骨等,既证明当地玛瑙矿石丰富,又证明工匠在烧制汝瓷时也确实加入了玛瑙与兽骨粉。特殊的工艺、绝门的独技,终使官汝瓷色泽莹润,温腻如玉,如酥如油,釉面随着亮光的角度变幻色彩。现代大画家李苦禅说:“天下博物馆无汝瓷者,难称尽善尽美也”。而民间也有“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片”的说法。经过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众多陶瓷研究者的不懈努力,终于在1987年由上海博物馆出版了《汝窑的发现》,认为河南清凉寺汝窑就是北宋的贡窑。至此,汝窑的千年谜底终被揭开。

汝窑创烧于唐中期,起初主要烧制白瓷和青瓷,北宋中晚期是清凉寺烧造的鼎盛时期,白釉、青釉、黑釉、酱釉瓷、茶叶沫釉瓷等制品异彩纷呈,尤其是青釉瓷,不仅器形更加丰富,釉色及装饰手法也更为完美,为北宋晚期供御汝瓷的烧造打下了基础。据南宋叶寘《坦斋笔衡》载:“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故河北、唐、邓、耀州悉有之、汝窑为魁”。可见,北宋时汝窑受宫廷之命,烧造汝官窑瓷,使河南清凉寺烧造的青釉瓷成为全国之冠。此三足洗特别出彩之处:是内底有一圈如初冬"白霜"一样粉状结晶体紧附釉面!擦不掉也洗不掉, 且越刷洗越明显, 这是近千年汝瓷从瓷胎和釉料内自然生成的白色粉状结晶物质,也是出土官汝瓷的"身份证"和鉴定依据,清代人称其为"冬瓜霜",冬瓜霜是北宋汝瓷近千年地下自然生成的结晶体,是判定北宋汝瓷的一个重要特征;但不是所有北宋汝瓷均具有冬瓜霜结晶体,这与地下环境和物理化学作用有关(北宋和南宋官窑瓷中亦有个例)。宋人欧阳修在《归田集》中描述:“汝窑瓷真正最美的就是釉色,不是天青色,而是粉翠色”。也就是现在所说的翠青色(天蓝色)。 北宋官汝瓷釉质是半瓷化状态,玻化程度不明显,不透亮,有一种五月天肤之微汗感觉。北宋官汝瓷因绝妙的色泽、独特的韵味、少有的甜润,深得帝王欢心,有“宋瓷之冠”美誉,与官窑、哥窑、钧窑、定窑合称“宋五大名窑”,且位居榜首。


北宋官汝瓷做工精细,设计超前,釉色领先,器型古朴典雅,釉面光润莹泽,手感润滑如脂,南宋人周辉在《清波杂志》里精妙论述: 汝瓷以釉取胜,当代青瓷不能同比,真品汝瓷釉色青中泛蓝,纯净温润,釉面隐现出一种柔和含蓄的光泽,既不同钧瓷的乳光,也不同哥瓷的脂光,而是一种类似古玉般内蕴的光泽。当时汝瓷是唯供御拣后方许出卖,近尤难得。观此官汝瓷三足洗之釉色,真正如“雨过天晴”一般,温润滋媚,浑然如天,抚摸釉面,平滑细腻,周身均呈蝉翼纹细小开片,冰清玉洁;釉内气泡稀疏,寥若晨星,在光照下若隐若现,给人以赏心悦目之美感;个别汽泡冲破釉面,周边如朝阳晚霞闪烁着粉红色的金属光彩;满釉支烧,器底有小如芝麻粒状的三枚支钉痕。确是“青如天、釉如玉、蝉翼纹、晨星稀、芝麻钉”的天人合一典型官汝瓷特征。


"花是扬州种,瓶是汝州窑;注以江东水,春风锁二乔”。这是明代画家徐渭在其《墨芍药》画中的题诗。可见谈起芍药,扬州是天下第一,而论起瓷器,最好的必然是北宋官汝瓷了。宋欧阳修《归田集》记:“柴氏窑,色如天,声如磬,世所其有,得之碎片者,以金为器。北宋汝窑彼仿佛之,当时设窑汝州,民间不敢私自烧造,今亦不可多得”。北宋汝瓷因产于汝州而得名,位于今河南省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做工精细,设计超前,釉色领先,器型古朴典雅,釉面光润莹泽,釉层簿厚适中,常有鱼鳞状、蝉翼状开片,手感如脂,滑润细腻,似玉非玉而胜于玉。此北宋官汝瓷三足笔洗土质细润,烧造温度较高,其声如磬,其色如天,自然天成。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棕眼稀少,廖若晨星,粽眼周围闪现红晕般金属光泽; 有“梨皮、蟹爪、芝麻点”之显著特征。

在中国文明发展史上,北宋官汝瓷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因其工艺精湛、造型秀美、釉面蕴润、高雅素净、丰韵独具、风采标异,在我国青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明曹昭《格古要论》曰:“汝窑器,出北地,宋时烧者,淡青色,有蟹爪纹者真,无纹者尤好,土脉滋媚,甚薄,亦难得"。北宋官汝瓷造型有盘、碗、瓶、洗、尊、盏托、水仙盆等,其中瓶变化丰富,有纸槌瓶、玉壶春瓶、胆瓶等。北宋官汝瓷少数还有堆花、印花装饰工艺; 另外,在传世品的个别官汝瓷上还刻有文字。如:“奉华”二字,多见于尊、瓶、碟底部,应是北宋奉华宫的专用瓷; “蔡、丙、宁”等字则见于小碟与洗的底部。


北宋官汝瓷胎为灰白色,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元素铜,故迎光照看,微见粉红色。为宫廷垄断,制瓷不计成本。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但从1988年考古出土的大量瓷片分类,也有豆绿、青绿、月白、茶叶沫等釉色。釉面均滋润柔和,纯净雅致,温润如玉,有明显的酥油感觉,釉微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用放大镜观察,可看到釉下寥若晨星的稀疏气泡,釉面抚之如绢,浑金朴茂,光洁莹润,厚簿均匀,偶有流釉,堆积较厚,素静典雅、色泽滋润纯正、纹片晶莹多变、恰如碧峰翠色,又似如绢如幻。釉中多布红晕,有的如晨日出海,有的似朝阳晚霞,有的似雨过天晴,有的如长虹悬空,世称“天青为贵,粉青为上,天蓝弥足珍贵"; 釉色滋润,手感如抚小儿肌肤,青如天 、酥如玉、晨星稀。大多为后世元明清内库所藏,视若珍宝,与商彝周鼎比肩。

北宋官汝瓷烧造时为避免窑内杂质污染,窑工采用满釉盒体支烧,将器物用支钉撑起,防止与盒体粘连。明代高濂《遵生八笺》载: “底有芝麻细小挣针”。在瓷器底部可见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支钉痕迹,大小如芝麻。北宋汝瓷裂纹堪称一绝,裂纹的形成是高温焙烧下胎釉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一种缺陷,行话叫“崩釉”。匠师们将这种难以控制的千变万化釉病,通过人为的操作,转换为一种自然美妙的装饰,且控制的恰到好处,变腐朽为神奇,成为巧夺天工的绝活; 釉面裂纹细密,纵横交错开片,相互深浅交织,有的如银光闪闪鱼鳞,有的像蝉翼片片绢状,给人以难以表述的赏心悦目层次感; 部分开片向一边倾斜,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泥料排列顺序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自然现象。


近千年前,北宋皇帝徽宗做了一个梦,梦境中看到了雨过天晴色,醒后,他对梦中见到的雨后天晴的颜色非常喜欢,就给烧瓷工匠传下旨意: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雨后初霁,碧空如洗,是何等清新靓丽的景象,而通过泥与火的艺术把这大自然的美景造化固定下来,又是何等的维妙和奇妙。微宗的这道圣旨不知难倒了多少工匠,最后汝州的工匠技高一筹,烧制出了“雨过天晴云破处”的绝妙美色。

“帝王一梦”,反映了宋徽宗在艺术造旨上的审美追求和热爱自然的趋向。当时宋微宗笃信道教,大力推行道教,甚至自称“教主道君皇帝”。据史料记载,宋徽宗设道观二十六等级,并设立了道学,每年举行大考,把古今道教事迹编成《道学》。政和七年,宋徽宗曾召集道士两千余人,一起释道讲学。道教仪式之中,给上天写得祷词叫“青词”,又叫“绿章”,道教特别追求“青词、绿章”的这种颜色。道教对青色的追求,从意识形态深处影响了宋微宗的一生审美趋向。故官汝瓷均造型古朴沉稳,线条流畅自然,韵律天真朴茂,绝对完美的黄金分割比例。


南宋叶寘《坦斋笔衡》说:“本朝以定州白瓷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窑器"。汝窑在接受宫廷指令后,博采众长,采用了南方越窑的釉色,吸收了定窑的印花技术,借鉴了五代柴窖簿胎及焙烧工艺,创烧出冠绝于世的特殊风韵青瓷。北宋汝瓷土质细腻,胎骨坚硬,釉色润泽,釉含玛瑙,釉厚如酥,亦如堆脂,视如碧玉,扣声如馨。清梁同书《古窑器考》载:"汝窑,宋时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建青器窑,屑玛瑙为釉,如哥而深,微带黄,有似卵白,真所谓淡青色也。汁水莹厚如堆脂……底有芝麻细小挣钉,土脉尤滋润,尤所难得。时耀诸州悉有窑,而以汝为冠"。金灭北宋后,汝窑也随之消亡。其开窑时间前后只有二十余年,由于烧造时间短暂,传世亦不多,在南宋时,汝窑瓷器已非常稀有。流传到今天的真品不足百件。香港苏富比2012年4月4日拍卖,有一件北宋汝窑天青釉葵花洗,以2.08亿港元成交,逾拍前估价高3倍。201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直径13厘米的汝窑天青釉洗以2.94亿港元成交,刷新了5年前香港苏富比春拍中2.08亿港元成交的记录,创造了北宋官汝瓷的世界记录,其意义已经超过一件器物或一场拍卖,成为一种文化符号或曰文化现象。

《博物要覧》载:“汝窑色卵白,汁水莹厚如堆脂,然汁中纹丝隐若蟹爪,底有芝麻花细小挣钉”。勤劳智慧的汝州先人在用泥巴制作瓷器生活器皿时,由于火候过高烧造出了不同于以往的瓷器产品,表面光滑细腻,色彩迷人,世上少见,这是古代汝州制瓷艺人的聪慧才智发扬广大,是汝州制瓷艺人在不断摸索和改进中的高超杰作。人杰地灵的汝州本是商贾汇聚之地,文化积淀层深厚,早在唐贞观盛世之期就使汝州经济空前繁荣,促进了制瓷业的兴盛;到北宋,官汝瓷跃居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居显著地位。北宋后期宋金战乱,汝窑兴盛火焰熄灭,故弥足珍贵。据《中国美术史》载: 宋汝州烧造青瓷器的古窑址很多,形成“汝河两岸百里景观、处处炉火连天”的繁荣景象,方圆300多平方公里内鼎盛时有千座窑炉。截止2000年,考古部门对汝窑遗址进行了六次发掘,专家学者对出土众多瓷片研究显示:与同时期其它瓷窑相比,御用汝瓷具有独特的生产工艺,即:先素烧、再釉烧;且绝大多数器物都采用满釉裹足支烧。汝窑成熟期使用椭圆形小型窑炉,一般是两窑并设,每窑装烧器物10件左右,以木材或煤炭做燃料;匣钵外多涂一层耐火泥,支烧垫饼的支钉小而尖,新出土了支烧垫圈;不少器物采用模制成型,造型规整,胎体薄厚均匀。通过对其窑炉、窑具、模具等考证,进一步揭示出汝官窑瓷器的特殊性和朝廷背景。

北宋官汝瓷主要供宫中御用,御拣退之件,方许出卖。汝窑瓷胎多为香灰色,风格独特,风貌出众,釉呈淡淡的天青色,有的稍深,有的稍淡,但离不开天青这个基本色调。中国古陶瓷研究前辈冯先铭说:“汝窑釉色最难仿,比定、钧、耀等窑难度大的多,不易仿制,因此传世制品根本无乱真之作"。清道光督学孙灏诗云:“青瓷上选无雕饰,不是元家始博殖;名王作贡绍兴年,瓶盏炉球动颜色。官哥配汝非汝俦,声价当时压定州;皿器为盅物之蠹,人巧久绝天难留。金盘玉碗世称宝,翻从泥土求精好;窑空烟冷其奈何,野煤春生古原草"。诗人对宋汝瓷深深的挚爱和高度的赞美溢于言表,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汝瓷失传之憾的感慨之情。此北宋官汝瓷三足笔洗,兽形蹄腿站立规整,呈现出一种变化的弧线美。在自然光线下细看此笔洗,温润如璧的天蓝釉色,更凸显具有明澈与幽静的意境,难怪乾隆皇帝曾赞颂北宋汝窑瓷:“赵宋青窑建汝州,传 闻瑪瑙末为釉;而今景德无斯法, 亦自出蓝宝色浮 ”。

北宋汝瓷在历史上有三次劫难,一是“靖康之难”。金人的铁蹄踏破北宋的时候,对皇宫大肆抢劫,不少宫中的器物被掠夺或毁于战乱;金人对瓷器不感兴趣,民间的富户和王公贵族家中零星所藏的汝瓷,战争中金人自然也不会去怜悯,因此在靖康之难中大量的汝瓷受到破坏;南宋朝廷苟延残喘期间,保留下来的零星官汝瓷被带到南方,自然远远不足以朝廷使用,于是设修内司和郊坛下两处官窑烧造……二是改朝换代。1278年,元兵刚刚攻破南宋京城杭州,就开始了对南宋皇陵疯狂的盗掘,将宋六陵全部挖开,把皇帝随葬的唐穿云琴、锦绣缎、象牙席等不其计数的金银财宝洗劫一空,把皇帝宋理宗的尸体拖出,倒掛树上3天后将头颅拧断,刮去腐肉,变成光溜溜的头骨,以颅壳盛酒,作为战利品炫耀,说是用人的头骨做器皿可以招福去灾;元人先后挖开了101座皇陵和官宦陪葬坆墓,把所有皇陵和后妃、皇子、公主、大臣的坟墓几乎全部挖开,尸骨撒满山沟,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其后又将所有骨骸杂以牛马骨头,在临安筑塔十三层,名曰镇本塔;将宫中所有瓷器砸毁,将宫中所有书籍和不喜欢的物品烧掉……三是八国联军抢掠和皇亲国戚带走。清末皇室腐败无能,在八国联军的进攻下根本无法保护皇室,一部分官汝瓷被外国侵略者抢走;民国初年,溥仪等皇亲国戚又从宫中带走了一些汝瓷,并在天津、北京等地出售用来维持自己奢华的生活。此三次劫难,北宋官汝瓷所剩无几。

汝窑瓷器惊艳了全世界,此后近千年,根据世界各大博物馆的统计,现存世官汝窑瓷器不足百件,应该是比较准确数字。但这个统计数字,如今在国内民间古玩收藏界引起轩然大波,很多古玩爱好者否认国内外文博系统的统计数字,更有甚者,不少人指责和谩骂国内文博系统的工作人员:和“利益集团”相勾结,达到让国宝流失海外的目的!

汝窑生产最早始于唐朝中期,而富有盛名是在北宋末期,由于战乱的缘故,汝窑被毁,其兴盛期20多年时间。期间会有多少产品呢?有人按照现在的生产率来推算,说这20多年的时间至少也会生产数十万件之多的制品。但却恰恰忘记了:汝窑瓷在北宋是被当作供御产品!百中千中选一御用!那么,产量就根本不会巨大,加上当时的生产条件也不可能巨大。按照一些人估算的教十万件的十分之一来计算:那就数万件的产品吧?“靖康之难”数万件也不复存在了。因此南宋政权才会在郊坛下和老虎洞两处筑窑,生产宫中所需的瓷器来代替汝瓷,这就足以说明了问题:南宋时官汝瓷就不多了。到了明代宣德朝,宣德皇帝下令景德镇御窑厂仿制汝瓷;到了清雍正乾隆时期,又在景德镇御窑厂进行新的仿制。北宋官汝瓷虽然有一些流落民间,明清两朝也被地方官员搜刮献给了朝廷,因此民间流落的官汝瓷在清代就几乎都垄断在清廷内库了。

现在民间古玩人的质疑声,是从何而起的呢?当然是名符其实的“利益集团”国宝邦售假者、玩赝品人所炮制出的营销策略!否则他们怎么能把自己手里的假货、伪货、赝品卖出去呢?

2021年2月10日,德国德累斯顿国家艺术馆 传来消息:一位德国医生1913年在中国购买的青釉瓷洗,被西方陶瓷专家康蕊君确认为传世的北宋官汝窑瓷洗。此件瓷器于1926年由德累斯顿博物馆馆长从德国医生手中购藏,之后被封藏于库房。直至2014年,一个研究项目敲开了德累斯顿国家艺术馆的库房,研究人员首次在库房瓷器藏品中发现了罕见的近千年前北宋官汝窑青瓷洗,而之前一直被认为是韩国高丽青瓷。德累斯顿国家博物馆北宋汝窑洗的发现,使得目前各国博物馆收藏汝窑瓷从88件增加到89件。

其实,早在2018年,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专家到该博物馆访问时就曾指出:此件“高丽青瓷”极有可能是传世的汝窑瓷洗。德累斯顿瓷器馆馆长 指出:“德国收藏一件汝窑瓷,对德国艺术界是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

北宋汝窑瓷的价值不仅在于自身的烧造精良,它的御贡青瓷,承前启后为之后的制瓷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影响了南北方同时期其他窑口青瓷制品,至清雍正乾隆时还在仿制,属青瓷之典范。


2021年4月9日

作者简介: 方鹏霏,陕西省作协会员,陕西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已在国内外有关报刋杂志发表散文、报告文学、短篇小说等2000多篇,荣获中、省、市有关报刋杂志各类征文一、二、三等奖和优秀奖20多次;出版发行有54万字散文集《秦巴揽翠》。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yule/news21994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运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82 second(s), 75 queries, Memory 0.5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