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创业经历及创业精神,带你了解华为艰苦成长史

发布日期:2025-01-29 00:35:45     手机:https://m.xinb2b.cn/yule/news42320.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今天,提起任正非,相信没有几个国人会不知道。他和他带领的华为,俨然是中国民族企业的标杆和学习榜样!可以说,任正非就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崛起的商界教父级人物。 简单看几个里程碑事件: 1988年,任正非以21000元创办了一家小的

任正非创业经历及创业精神,带你了解华为艰苦成长史

今天,提起任正非,相信没有几个国人会不知道。他和他带领的华为,俨然是中国民族企业的标杆和学习榜样!可以说,任正非就是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经济崛起的商界教父级人物。

简单看几个里程碑事件:

1988年,任正非以21000元创办了一家小的不能再小的公司,这家公司只有6个员工。

2007年,华为凭借着125.6亿美元的收入,超过北电,一举成为全球第五大电信设备经销商。

2011年,任正非以11亿美元的身价首次进入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全球第1056名,中国第92名。

2018年8月,华为研发出了麒麟980芯片,让中国有了“芯片自主权”。

2019年1月,华为发布了全球最强大的5G基带芯片,震惊全球。

迄今为止,华为已经成为了中国唯一一家真正在国际舞台上用实打实技术突破封锁的500强企业,目前都还没有第二家,没有第二个人。英国著名报刊《经济学人》这样评价华为:它的崛起,是外国跨国公司的灾难。

然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这位创办华为、带领华为冲出国际的商界大佬任正非,44岁才开始了自己的艰辛创业之路。

不同于那些天才型选手,拿着一手上天给的好牌,44岁的任正非一无所有。在经营中被骗了200万,被南油集团除名,身负巨债,老婆又离婚,他一个人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9口大家在深圳住棚屋,创办华为。

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没有资源、没有技术、没有市场经验,看谁都比他强的一个人,却成就一代传奇。这恰恰是任老板最让人敬仰,也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试想,同样的境遇下,你能做得到吗?想要深刻认识任正非,我们不妨从回顾他的经历开始。相信会有太多触动我们心灵的东西。

1.清贫的灰色调童年

1944年任正非出生于贵州安顺地区镇宁县一个贫困山区的小村庄,任正非家中兄妹6人,他排行老大,父亲是乡村中学教师。

据任正非回忆:“我们兄妹七人,加上父母共九人,全靠父母微薄的工资来生活,毫无其他来源。”

一家人生活窘迫,最困难的时候,家里经常会到处借钱度饥荒,但是常常走了好几家也未必能借到。直到高中毕业,任正非也没有穿过衬衣,常年穿着厚外套,家里的破旧被单下面铺的是稻草,家里的孩子们从未吃过一口饱饭。

“我那个时候14、5岁,我们家当时是每餐实行严格分饭制,控制所有人欲望的配给制,保证人人都能活下来。妈妈那么卑微,那么累,却从来不多吃一口。不是那样,总会有一个弟妹活不到今天。”

任正非说:“我从小就理解到了活下去这句话真正的含义。”

2.大学,人生的转折点

任正非的爷爷是一个做火腿的师傅,爸爸的兄弟姐妹都没有读过书,由于爸爸的执着要求,爸爸才读了书。

任正非爸爸在北京上大学期间,也是一个热血青年,参加学生运动,进行抗日演讲,还参加过共青团。也因此,之后的十年动乱,受尽了百般的摧残。

“那段时间,我家的经济状况陷入了比自然灾害时期还困难的境地,家中的生活费被控制到人均10元左右。”

妈妈只有高中文化程度,忍受各种屈辱成为父亲的挡风墙,又要照顾兄妹七人,放下粉笔就要和煤球为伍,买菜、做饭、洗衣……又要自修文化,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她最后被评为中学的高级教师。

由于父母对知识的重视和追求,即使在最困难的三年间,也坚持让孩子读书。1963年,任正非带着母亲缝缝补补的破旧被单走入了重庆建筑工程学院。

“拿着这床被单我真想哭,因为,我有了,弟妹们就会更难了。”

1967年情形混乱的时候,父亲被牵连,任正非扒火车回家。见到孩子的父母来不及心疼便赶着孩子回学校,怕人知道受牵连,影响前途。

“爸爸脱下他的一双旧皮鞋给我,第二天一早我就走了,临走,父亲说了几句话:‘记住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以后有能力要帮助弟妹。’“

父亲为任正非打下了做人的基础。背负着这种重托,任正非在异常贫穷、枪林弹雨的环境下,把电子计算机、数字技术、自动控制等专业自学完,将樊映川的高等数学习题集从头到尾做了两遍,接着学习了许多逻辑、哲学,还自学了三门外语。

深知知识改变命运的任正非,发挥着阿甘的精神,比谁都要努力。哪怕贫穷,哪怕苦难,哪怕艰辛,他没有将这些小问题放在眼中,他的眼里有的从来都是前方与未来。

3.参军,开始军旅生活

大学毕业后,任正非当上了建筑兵。

建筑兵,其实就是穿着军装的施工队,主要担负国防工程的施工任务,比如建造军用飞机厂、航空发动机制造厂等。

由于父亲身份问题的任正非四处遭受打压,在工程建设中贡献卓越却只是技术干部,没有军衔,在那段艰苦岁月里,他只好不断学习,充实自己。

功夫不负有心人,付出的努力总会得到回报,1976年,任正非终于熬出了头。

“那时候我一下子成了奖励暴发户。以前,无论我如何努力,一切立功、受奖的机会均与我无缘。在我领导的集体中,战士们立三等功、二等功、集体二等功,几乎每年都大批涌出,而唯我这个领导者,从未受过嘉奖。”

在技术发明方面填补过两次国家空白的任正非被排山倒海式的奖励压的喘不过气。

“但是,我这人也热不起来,许多奖品都是别人去代领回来的,我又分给了大家。”也是这段军旅生活,培养了任正非不争荣誉的心理素质。

直到如今华为大火,随着众多名誉铺天盖地而来,任正非选择的仍然是低调,就连企业家们竞相争夺的工商联副主席和全国人大代表资格,他也婉拒。

曾经有一名中国记者感慨地说:“采访他的难度,要远远超过采访华人世界首富李嘉诚。”

任正非在努力奔跑的过程中不曾停歇,他是真的热爱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不争不抢、不炫耀,哪怕外界为他镀上了一层金,他也可以掸一掸,不回头的向前跑去。

4.失败,痛失所爱

1982年,面对军队改革的大潮,任正非不得不离开了自己深爱的军营。随妻子孟军来到深圳,转业到南油集团下的一家电子公司任副总经理。

这一年,任正非遭遇了人生的第一个“陡坡”。

由于识人不清,在经营中被骗了200万,那时,内地城市月工资平均才不到100元。就这样,任正非被南油集团除名了。

他苦苦哀求上级领导留下继续任职,因为一家老小都在等着他养活。但哪怕豁出去一张脸面,却还是遭到了拒绝。

祸不单行,老婆在这时提出了离婚,任正非在这一波又一波的滑坡中,直达人生低谷。

下有一儿一女要抚养,上有退休的老父老母要赡养,还要兼顾6个弟弟妹妹的生活,不得已,任正非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住进了深圳的棚屋里。

任正非的中年,可以用网上的一句流行语来总结:“男到中年不如狗。”

那时,他尚且无一人可依靠。但是阿甘哪里懂得什么叫做放弃,他只有不断奔跑,不断奔跑,直到跑不动为止。

阿甘,从不会停止奔跑

1987年,44岁的任正非,与几个志同道合的中年人,以凑来的2万多元人民币创立了华为公司。

任正非很老实地说:“40多岁创业,是因为活不下去了,不得不找条活路。”

当时,除了任正非,可能谁都没有想到,这家诞生在一间破旧厂房里的小公司,即将改写中国乃至世界通信制造业的历史。

1991年9月,华为租下了一件居民楼,开始研制程控交换机。当时的华为公司既是生产车间、库房,又是厨房和卧室。

50几个人,十几张床挨着墙排开,床不够,用泡沫板上加床垫代替。所有人吃住都在里面,不管是领导还是员工,做累了就睡一会儿,醒来再接着干。

直到华为漂洋出海与国外公司直接竞争的时候,华为的员工在欧洲也会打起地铺,外国小伙伴无不惊呆称赞。

今天,任正非的办公室还有一个简陋的小床,这都是创业时延续下来的传统。

1997年,华为花了40多亿引进国外的先进管理方法,下大成本改进管理,却遭到了很多员工的反对:“西药真的管用吗?”“土鳖就是土鳖,再怎么改造也变不成海龟。”……

任正非一听,火冒三丈:“我最痛恨‘聪明人’,认为自己多读了两本书就了不起。不愿学习的人,就种地去,靠边站。学不好的人,滚回去做工程师。不适应的人下岗,抵触的人撤职。”

完成这次改造后,华为国际化之路的大门被打开了。

2000年之后,深圳房地产发展得很快,于是,部下给任正非建议:“随便要点地盖盖房子,就能轻松实现一百亿利润。”

但任正非一口就回绝了:“挣完了大钱,就不愿意再回来挣小钱了。华为不做房地产这个事,早有定论,谁再提,谁下岗!”从此,再也没人敢提房地产。

“我们没有別的选择,只有聚焦,只能集中配置资源朝着一个方向前进,犹如部队攻城。”

如今,华为已经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国际龙头企业。华为的成功绝非偶然,任正非的成功也绝非偶然。

任正非将自己的一手烂牌打到如今,也算是有了分晓。他的一生看似跌宕起伏,苦难无数,但是在任正非看来,可能也只是坚持做好每一件事罢了。

从读大学时的刻苦勤奋,到入伍时的不争不抢,再到创业后的聚焦发展坚持己见,任正非的成功哪有什么秘密。

任正非就是典型的阿甘,没人知道他这辈子是否能成功,但是最关键的一点——他受尽非议,却毫不动摇,目标坚定、专注执着、默默奉献、埋头苦干,不去计较的努力,直到成功!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yule/news4232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运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09 second(s), 80 queries, Memory 0.53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