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古代怎么称呼(襁褓古代儿童小儿)

发布日期:2025-02-11 10:54:52     手机:https://m.xinb2b.cn/yule/news442053.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古代人称未满周岁的儿童为“襁褓”,2-3岁为“孩提”,童年儿童为“总角”、“垂髫”,男孩8岁为“龄年”、10岁以下为“黄口”10岁女孩为“髻年”。汉语词汇,qiǎngbǎo,亦写作“襁緥”、“襁保”、“襁葆”、“繦緥”。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

儿童古代怎么称呼

古代人称未满周岁的儿童为“襁褓”,2-3岁为“孩提”,童年儿童为“总角”、“垂髫”,男孩8岁为“龄年”、10岁以下为“黄口”10岁女孩为“髻年”。

汉语词汇,qiǎngbǎo,亦写作“襁緥”、“襁保”、“襁葆”、“繦緥”。襁指背负婴儿用的宽带,褓指包裹婴儿的被子;襁褓又称作襁褓巾、襁褓被或者襁褓睡袋。古代泛指1岁以下幼童,现在以此借指未满周岁的婴儿。

幼儿时期·孩提之童

——《孟子·尽心》是古代对人年龄的称呼指幼儿始知发笑尚在襁褓中。本词中“提”的本义是“抓住小孩两腋将其向上抱起”这个动作。“提携”等为其衍生词。

孩,不是后来孩子之意,而是“咳”的古字《说文解字》:“孩,古文咳从子。”小儿笑貌,即小儿笑的咳咳之声。提,是指可以小儿可以提抱,指其小。

是指三四岁至七岁(女)、八岁(男)的儿童(髫,古代儿童头顶自然下垂的短发)。语出陶渊明《桃花源记》:“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yule/news44205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运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15 second(s), 82 queries, Memory 0.5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