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样怎么读(池沼怎么读)

发布日期:2024-12-13 16:03:11     手机:https://m.xinb2b.cn/yule/news71195.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测试卷(三)(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说明:1.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5道小题。1—9小题为“积累与运用”,10—24小题为“阅读”,25小题为“写作”。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

模样怎么读(池沼怎么读)

2020-2021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测试卷(三)

(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说明:

1.本试题共三道大题,含25道小题。1—9小题为“积累与运用”,10—24小题为“阅读”,25小题为“写作”。

2.所有题目均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上作答无效。

一、积累运用(22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池沼(zhǎo) 诘问(jié) 追溯(sù) 纵横驰骋(chéng)

B. 洨河(xiáo) 丘壑(hè) 跋涉(bá) 拭目以待(shì)

C. 秀颀(qí) 孕育(yùn) 遒劲(qiú) 娓娓道来(wěi)

D. 绮丽(qǐ) 殷红(yān) 蹒跚(pán shān) 潜滋暗长(qián)

【答案】A

【解析】

A.纵横驰骋(chěng)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禁锢 密匝匝 就地取材 众志成诚

B. 轩昂 美髯公 以简驭繁 别具匠心

C. 序幕 港珠澳 摩肩接踵 重峦叠障

D. 擅长 倡议书 一应具全 春寒料峭

【答案】B

【解析】

A.众志成诚-城;

C.重峦叠障-嶂;

D.一应具全-俱;

故选B。

3.请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 )

A. 有些人发朋友圈,动辄一天几条几十条,并且文案、配图大同小异,让人看起来眼花缭乱。

B. 良好的家风是一种软约束,通过潜滋暗长的影响,有效约束家庭成员的行为、作风和操守。

C. 在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无论是个人技术,还是团队协作能力,中国军队表现都略胜一筹。

D. 五十年来,我国取得了一批批举世瞩目的科研成果,这同一代代科技工作者殚精竭虑,忘我工作是密不可分的。

【答案】B

【解析】

A.眼花缭乱:眼睛看见复杂纷繁的东西而感到迷乱。比喻事物复杂,无法辨清。句中用来形容有些人发朋友圈太多,让人看不清,正确;B.潜滋暗长:暗暗地不知不觉地生长。句中用来形容良好的家风对人的影响是悄悄的,使用对象有误;C.略胜一筹:比较起来,略微好一些。句中用来形容在2019年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上,中国军队表现都比其他代表队好些,正确;D.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句中用来形容科技工作者的劳动,正确;故选B。

4. 下面四句话,均来自某班“向英雄致敬”为主题的手抄报,请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

A. 短短两天,“向英雄致敬”为话题的网络点击量就超过了一亿次左右。

B. 为了防止英雄不再流泪,英雄烈士保护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C. 仰望英雄,总能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净化内心,见贤思齐的动力。

D. 铭记历史,就要铭记那些为民族独立和解放做出巨大贡献的英雄。

【答案】D

【解析】

A.语意矛盾,去掉“左右”;

B.搭配不当,去掉“防止”后边的“不”字;

C.缺成分,在“见贤思齐”前边加上“平添”;

故选D。

5.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 文学的条件很简单:有话值得说,说得恰到好处。有话值得说,内容才充实;说得恰到好处,形式才完美。

B. 雪花六角,晶莹且轻盈,可谓天之魂魄,雨之精灵。自高天降落,即是一生;雪者,天下之奇也。

C. 风大起来了,湖畔的树木花草开始摇动起来。树叶的摩擦声响起来,一直响到整个世界都充满它们的喧哗、呼啸。

D.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缤纷多姿的。如果你愿意去寻找,去感受,它就会时时出现在你的眼帘,荡漾在你的心胸。

【答案】B

【解析】

分号表并列,“自高天降落,即是一生”和“雪者,天下之奇也”两句并非并列关系,不能用分号,把分号改成句号,故B错误,选B。

6.将下面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填写在横线处,排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

___________________。说真话,讲真理,写真实的品德,在这位历史学家身上所体现出的风骨,也是我们为人和为文时最需要秉持的宝贵精神。

①文学家,说到底也是历史学家。

②所以,文学家在创作一部作品的时候,章怀太子那句“凡史官记事善恶必书”的箴言,是要谨记在心的。

③同样,有良知的文学家,也不应在严峻的现实面前,闭上眼睛,躲进象牙之塔,玩弄风花雪月,而是应该不懈追求真知,始终现实。

④因为今天的现实,即是明天的历史,所有那些传之于世而不朽的小说名著、戏剧经典、诗歌杰作,无不具有历史价值,道理就在这里。

⑤有良知的历史学家,从古至今,都是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不看着谁的脸色来写作的。

A. ④②⑤③① B. ④②①⑤③ C. ⑤③④①② D. ⑤①③④②

【答案】C

【解析】

这是一个议论性语段。⑤点明中心论点,为第一句;③“同样,有良知的文学家”紧承⑤中的“有良知的历史学家”,为第二句;④点明⑤③的原因,为第三句;①紧承④句的“小说名著、戏剧经典、诗歌杰作,无不具有历史价值”,为第四句;②得出结论,为最后一句。故选C。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孟子名轲,邹人,战国时期思想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

B. “别在那儿偷偷笑了!”从语气看属于祈使句,“偷偷”在句中作状语。“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这个句子的主干是“创新是动力”。

C. 纪实作品,是记录人与事真实情况的作品,其基本特点是用事实说话。这类作品,或是记录历史,或是叙写现实,内容必须真实,不能凭空虚构。《红星照耀中国》《长征》就是纪实作品。

D. 卞毓麟的《星星离我们有多远》在介绍天文知识的同时,也非常注重思维的启迪。全书不时穿插一些天文发现的故事,饶有趣味。

【答案】A

【解析】

A.“《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表述有误,《孟子》是记录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共同编著的。

故选A。

8.阅读下面的文字,填入横线处最合适的一项是( )

广福戏台藏身于荔湾区恩宁路的粤剧艺术博物馆,是一座纯木结构建筑。这座古色古香的大戏台依水而建,一年四季都有免费演出,市民可以在水边凭石栏赏粤剧。文佳来到广福戏台,有感而发,写下一副对联。

上联:登古台唱新韵演尽喜怒哀乐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临碧水着红装遍赏起承转合 B. 入云山对夕阳惯看秋月春花

C. 倚玉栏临碧水赏遍春夏秋冬 D. 戏楼里凭石栏品味唱念做打

【答案】A

【解析】

考查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对联书写格式:①字数相等,断句一致。②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③位置相同,词性相对。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④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复。

A.“临碧水”与“登古台”相对;“着红装”与“唱新韵”相对;“遍赏起承转合”与“演尽喜怒哀乐”相对。且内容上讲述的是“在广福戏台赏粤剧”的内容。

B.“秋月春花”与上联“喜怒哀乐”不对应。

C.“赏遍春夏秋冬”与“在广福戏台赏粤剧”这一内容无关。

D.“戏楼里凭石栏品味唱念做打”与实际情境“可以在水边凭石栏赏粤剧”不符。

9.名句默写。

(1)晴川历历汉阳树,_____________________。(崔颢《黄鹤楼》)

(2)_____________________,路远莫致之。(《庭中有奇树》)

(3)_____________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

(4)《记承天寺夜游》中最能表现作者自豪自慰又惆怅悲凉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概述的事例论证了“死于安乐”这个看法。

【答案】

(1)芳草萋萋鹦鹉洲

(2)馨香盈怀袖

(3)我报路长嗟日暮

(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萋”“鹦鹉”“馨”的书写。

二、阅读理解(48分)

(一)名著阅读

大家已经对《红星照耀中国》和《昆虫记》一书进行了阅读。那么,阅读效果如何呢?抖擞精神,来接受挑战吧!

10.挑战题一:

(1)你认识《红星照耀中国》中的这些是“闪闪巨星”吗?请逐一辨识,写出他们的姓名。

①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已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们说他在长征路上背着许多受伤的部下行军。即使他还在当国民党的将领时,他生活也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

——__________

②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的作风很使我喜欢,这是中国人中不可多得的品质。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聘,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

——__________

③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有一颗子弹从他眼下穿过他的脑袋又从耳后穿出,但他仍给你一个农村青年的印象,好象刚从水稻田里上来。放下卷起的裤腿,参加了一队路过的“志愿参加”的战士的队伍。

——__________

(2)在法布尔的眼中,昆虫世界奇趣无穷,许多昆虫有自己独门绝技或独特个性,如:

④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确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

——__________

⑤善于利用“心理战术”来制服敌人。

——__________

⑥即使被毒蜘蛛咬伤了,还会愉快地进食,如果喂食动作慢了,它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__________

11.挑战题二:

纪实文学是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文学样式,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注重真实性,因此,有同学认为,《红星照耀中国》中一段关于民间对朱德的传说,会消减该书作为纪实文学的真实性。对此,你怎么看?请表明你的态度并具体说明理由。

(民间对朱德的传说文段摘录)

难怪中国民间流传他有各种各样神奇的本领:四面八方能够看到百里以外,能够上天飞行,精通道教法术,诸如在敌人面前唿风唤雨。迷信的人相信他刀枪不入,不是无数的枪炮弹药都没有能打死他吗?也有人说他有死而复活的能力,国民党不是一再宣布他已死亡,还详详细细地描述了他死去的情况吗?

我的看法和理由是:

【答案】

10.(1)贺龙 (2)彭德怀 (3)徐海东 (4)切叶蜂 (5)螳螂 (6)(小)麻雀

11.我不认同这种说法。这段充满神奇色彩的民间传说,是当时民间真实存在的说法,作者记述这段传说,侧面烘托出朱德非凡的军事才干,也表达出作者对国民党虚假宣传的讥讽。因此并不会消减纪实文学真实性。

【解析】

10.考查对名著中人物及昆虫的辨析。

①根据“他是个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他不知疲倦”“他喜欢马”等信息可知描写的是贺龙。在《红星照耀中国》第2篇里介绍贺龙形象,大个子,像只老虎一样强壮有力。年过半百,但仍很健康,他不知疲倦。他仇视有钱人。被国民党报纸称为“劣迹昭著”,率领村里的几个人袭击收税的,一把菜刀宰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武装。贺龙在哥老会中的名声遍及全中国;他的口才很好;有很强的个人感召力,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他生活跟他的部下一样简单。他不计较个人财物——除了马匹。他喜欢马。性格很急躁,但是很谦虚。

②根据“他的谈话举止里有一种开门见山、直截了当、不转弯抹角……”“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聘,又能吃苦耐劳,是个很活泼的人”等信息,可知描写的是彭德怀。在《红星照耀中国》第8篇里介绍彭德怀形象,原以为他是个疲惫的、板着脸的狂热领袖,身体也许已经垮了。结果我却发现彭德怀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他是个愉快爱笑的人,身体极为健康。他动作和说话都很敏捷,喜欢说说笑笑,很有才智,善于驰骋,又吃苦而劳,是个很活泼的人他身经百战,只受过一次伤,而且只是表面的。生活节俭上与同部下一样,只有两套制服。他不吸烟,不喝酒。迟睡早起。很喜欢孩子,常有孩子跟着,脱棉衣给小号手。

③根据“他的每条腿、每条胳膊,他的胸口、肩膀、屁股都受过伤”,可知描写的是徐海东。在《红星照耀中国》第9篇里介绍徐海东的形象,他的自豪的热情未免有点幼稚天真,但是极其真诚,他的部下对他的拥戴的秘密也许就在这里。他对自己的部队极感自豪—不论他们是作为个人,还是作为战士、骑兵、革命者的能力。他对他们的列宁俱乐部,他们的艺术化的招贴——的确很好—都感到自豪。他对他的几个师长—一其中两个“像我一样是苦力”出身,一个只有二十一岁,当红军却有六年了—也很感到自豪。徐海东很重视能够表现身体强壮的事,他打仗十年,负伤八次,因此行动稍有不便,使他感到很遗憾。他烟酒不沾,身体仍很修长,四肢灵活,全身肌肉发达。

④⑤⑥《昆虫记》中,法布尔根据观察获得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的描写出来,揭开了昆虫世界的一个又一个奥秘:螳螂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切叶蜂能够不凭借任何工具、精准地“剪”下大小适当的圆叶片来做巢穴的盖子。被毒蜘蛛咬伤的小麻雀,也会“愉快地进食,如果我们喂食动作慢了,他甚至会像婴儿般哭闹”。

原文: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膀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帆船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的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如果你在园子里漫步,会发现丁香花或玫瑰花的叶子上,有一些精致的小洞,有圆形的,也有椭圆形的,好像是被谁用巧妙的手法剪过了一般。有些叶子的洞实在太多了,最后只剩下了叶脉。这是谁干的呢?它们又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是因为好吃,还是好玩呢?这些事都是樵叶蜂干的,它们用嘴巴作剪刀,靠眼睛和身体的转动,剪下了小叶片。

11.本题考直纪实文学特点的能力。纪实文学是一种迅速反映客观真实的现实生活的新兴文学样式,亦称“报告小说”,是报告文学化的小说,也是小说化的报告文学。它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可以有一定的虚构性,但对虚构还有一定的限制。

示例:我不认同这种说法。“难怪中国民间流传他有各种各样神奇的本领”作者明确指出来不是自己亲眼所见到的,而是传说,这些传说很显然不是真实的,作者把传闻夸张出来、罗列出来,这些内容却能说明朱德非凡的军事才干来,揭示了一个真实的、功勋显赫的朱德形象,朱德的战神的形象就更加的深入人心了,这也是忠实于生活而高于生活的艺术化创造。

(二)古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2. “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的“嗟”在词中的含义是①________,“学诗谩有惊人句”传达处作者②________的苦闷心情。

13. “九万里风鹏正举”是广为流传的佳句,你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引用它?请结合此句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

12. (1) ①叹息(或感叹,哀叹,慨叹等); (2) ②才华无用(或空有才华,才华无法施展等)。

13. 我会在遇到困难(或希望自己有所作为,遭遇变故,孤独无依,奋力挣扎,感觉前路迷茫等意对即可)的时候引用这句话。我要像大鹏鸟那样乘风高飞,鼓励自己不被现实打倒,要执着于对美好境界的追求。

【解析】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中的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诗歌表达的感情。“我报路长嗟日暮”的意思是: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嗟”,叹息的意思。“学诗谩有惊人句”,谩有:空有。意思是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词人在天帝面前倾诉自己空有才华而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谩”字流露出心中的哀怨惆怅:一是空有诗情诗才,因知音(丈夫)早逝,而无人能会意;二是慨叹自己身逢乱世,有着对现实无能为力的苦闷和怀才不遇的愤懑。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句意理解与赏析。“九万里风鹏正举”回答了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的问题;看大鹏已高翔于九万里之上。风啊,你千万别停下来,把我乘坐的船儿吹送到海中的仙岛上去吧。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凸显出心中之块垒,同时展现了自己的理想与抱负。从而构成了这首诗具有浪漫情调而又气魄宏伟的豪放之美。如:我会在感觉前路迷茫的时候引用这句话。我要像大鹏鸟那样展翅飞翔,努力战胜困难,勇敢地朝着我的目标奋进!

【点睛】《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此词写梦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与天帝的问答,隐寓对社会现实的不满与失望,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作者把真实的生活感受融入梦境,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构思,梦游的方式,奇妙的设想,倾述隐衷,寄托情思。全词打破了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错的惯常格局,以故事性情节为主干,以人神对话为内容,实现了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的有机结合,用典巧妙,景象壮阔,气势磅礴,音调豪迈,充分显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羁的一面。

译文:水天相接,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景春曰:“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孟子》)

(二)何易于为益昌令。盐铁官榷取茶利①,诏下,所在②毋敢隐。易于视诏书曰:“益昌人不征茶且不可活,矧③厚赋毒之乎?”命吏阁诏④,吏曰:“天子诏何敢拒?吏坐死,公得免窜⑤邪?”对曰:“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即自焚之。观察使素贤之,不劾也。

(节选自《新唐书·何易于传》)

注:①榷取茶利: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榷(què),专卖。②所在:这里指盛产茶叶的地方。③矧(shěn):况且,何况。④阁诏:搁置诏书。⑤窜:这里指被流放。

14. 解释下面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丈夫之冠也 冠:________

(2)得志,与民由之 由:________

15. 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16. 善用修辞增强雄辩力量是孟子散文的突出特点,请结合语段(一)第二段的内容简要分析。

17. 根据你对语段(一)中“大丈夫”的理解,你认为语段(二)中的何易于能否称得上“大丈夫”?请结合他的所作所为简要分析。

【答案】

14.(1)行冠礼 (2)遵从

15. 他们一发怒,诸侯就都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平安无事。

16. ①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②使用排比(反复),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词严,气势磅礴。

17. 能。①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②焚诏(抗诏),不惧权势。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丈夫之冠也:男子行加冠礼时。冠:行冠礼。

(2)得志,与民由之: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由:遵从。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惧,害怕。安居,安静。熄,同“息”,平息,指战争停息,天下太平。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赏析。(1)“孟子曰:‘是焉得为大丈夫乎?子未学礼乎?’”使用反问,以不可辩驳的语气否定景春的观点,增强语势。(2)“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使用排比和反复,阐明大丈夫的精神实质及特点,义正词严,气势磅礴,排比句式增强了语势且富有节奏感。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分析。(1)结合“吾敢爱一身,移暴于民乎?亦不使罪尔曹”可知,何易于为茶民和小吏着想,讲仁德,有仁心,符合孟子“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的说法。(2)结合“命吏阁诏”“即自焚之”可知,何易于为了百姓抗诏,为了百姓和小吏焚诏,不惧权势,符合孟子“威武不能屈”的观点。(3)故可判断,何易于称得上“大丈夫”。

【点睛】译文:

(甲)景春说:“公孙衍、张仪难道不是真正的有志气、作为的男子吗?他们一发怒,诸侯就害怕,他们安静下来,天下就太平无事。”

孟子说:“这哪能算是有志气有作为的男子呢?你没有学过礼吗?男子行加冠礼时,父亲给以训导;女子出嫁时,母亲给以训导,送她到门口,告诫她说:‘到了你的丈夫的家里,一定要恭敬,一定要谨慎,不要违背你的丈夫的意愿!’把顺从作为准则,这是妇女之道。大丈夫应该住进天下最宽广的住宅—仁,站在天下最正确的位置—礼,走着天下最正确的道路—义。 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与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时,就独自行走自己的道路。富贵不能使他的思想迷惑,贫贱不能使他的操守动摇,威武不能使他的意志屈服,这样的人才称得上大丈夫。”

(乙)何易于担任益昌县令。盐铁官通过对茶实行专管专卖而谋利,皇帝下诏书说,凡是生产茶叶的地方官员,不准为百姓隐瞒。何易于看了诏书说:“益昌不征收茶税,百姓还没法活命,何况要增加赋税伤害百姓呢!”他命令差役搁置诏书(不去理会)。差役说:“天子的诏书谁敢拒绝?我们这些差役会因此而获死罪,大人难道能逃脱被流放的刑罚吗?”何易于说:“我怎么能爱惜自己,而危害一方的百姓呢?我也不会将灾祸连累到你们。”于是他亲手烧掉了诏书。观察使平时很欣赏他的耿直爱民,所以没有上奏追究这件事。

(四)说明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最早的桥

茅以昇

①首先要说清楚:什么是桥。②如果说,能使人过河,从此岸到彼岸的东西就是桥,那么,船也是桥了;能使人越岭,从这山到对山的东西就是桥,那么,直升机也是桥了。③船和飞机当然都不是桥,因为桥是固定的,而人在桥上是要走动的。④可是,拦河筑坝,坝是固定的,而人又能在坝上走,从此岸走到彼岸,难道坝也是桥吗?⑤不是的,因为桥下还要能过水,要有桥孔。⑥那么,在浅水河里,每隔一步,放下一堆大石块,排成一线,直达对岸,上面走人,下面过水,而石块位置又是固定的,这该是一座桥了,然而严格说来,这还不是桥,因为桥面是要连续的,不连续,不成路。⑦但是,过河越谷的水管琹道,虽然具备了上述的桥的条件,而仍然不是桥,这又是何故呢?⑧因为它上面不能行车。⑨这样说来,矿山里运煤的架空栈道,从山顶到平地,上面行车,岂非也是桥吗,然而又不是,因为这种栈道太陡,上面不能走人。⑩说来说去,桥总要是条路,它才能行车走人,不过它不是造在地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因而下面就能过水行船。

其次,怎样叫早。是自然界历史上的早呢,还是人类历史上的早。是世界各国的早呢,还是仅仅本国的早。所谓早是要有历史记载为根据呢,还是可凭推理来臆断。早是指较大的桥呢,还是包括很小的在内的。这样一推敲,也就难落笔了。姑且定个范围,那就是: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的桥,但只指桥的类型而非某一座桥。

在人类历史以前,就有三种桥。一是河边大树,为风吹倒,恰巧横跨河上,形成现代所谓“梁桥”,梁就是跨越的横杄。二是两山间有瀑布,中为石脊所阻,水穿石隙成孔,渐渐扩大,孔上石层,磨成圆形,形成现代所谓“拱桥”,拱就是弯曲的梁。三是一群猴子过河,一个先上树,第二个上去抱着它,第三个又去抱第二个,如此一个个上去连成一长串,将地上猴子甩过河,让尾巴上的猴子,抱住对岸一棵树,这就成为一串“猿桥”,形式上就是现代所谓“悬桥”。梁桥、拱桥和悬桥是桥的三种基本类型,所有千变万化的各种形式,都由此脱胎而来。

因此,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的桥就离不开这三种基本形式。在最小的溪河上,就是单孔的木梁。在浅水而较大的河上,就是以堆石为墩的多孔木梁。在水深而面不太宽的河上,就是单孔的石拱,在水深流急而面又宽的大河上,就是只过人而不行车的悬桥。应当附带提一下,我国最早的桥在文字上叫作“梁”,而非“桥”。《诗经》“亲迎于渭,造舟为梁”,这里的梁,就是浮桥,是用船编成的,上面可以行车。这样说来,在历史记载上,我国最早的桥,就是浮桥。

(选自《世界桥梁趣谈》北京出版社有删减)

18. 阅读第一段,在下面(1)(2)处填写相应内容。

总 分 总

19. 写出文章第三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及其作用。(一种即可)

20. 下列表述与原文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

A. 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桥,不是某一座桥而是指桥的类型。

B. 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桥有梁桥、拱桥、浮桥三种基本形式。

C. 作者认为猴子过河形成的“猿桥”和现代所谓“悬桥”在形式上是一致的。

D. 我国最早的桥叫做“梁”,《诗经》中“造舟为梁”的“梁”是指浮桥。

【答案】

18. 桥下能过水;能行车走人

19.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桥的三种类型。

20.B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筛选信息。第一空:根据⑤中的“因为桥下还要能过水,要有桥孔”可得“桥下能过水”。第二空:根据⑩中的“桥总要是条路,它才能行车走人,不过它不是造在地上而是架在空中的,因而下面就能过水行船”可得“能行车走人”。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第三段可知,本段介绍了桥的三种类型:梁桥、拱桥、悬桥。这是分类别的说明方法,作用是条理清晰地介绍了桥的三种类型。

【20题详解】

B.根据第三段的介绍可知,世界上最初出现的人造桥有梁桥,拱桥和悬桥三种基本形式,并没有浮桥。故选B。

(五)散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我所见的叶圣陶

①我第一次与圣陶见面是在民国十年的秋天。

②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他却并不是喜欢孤独,他似乎老是那么有味地听着,至于与人独对的时候,自然多少要说些话;但辩论是不来的。他觉得辩论要开始了,往往微笑着说:“这个弄不大清楚了。”这样就过去了。

③他又是个极和易的人,轻易看不见他的怒色。他辛辛苦苦保存着的《晨报》副刊,上面有他自己的文字的,特地从家里捎来给我看;让我随便放在一个书架上,给散失了。当他和我同时发现这件事时,他只略露惋惜的颜色,随即说:“由他去末哉,由他去末哉!”我是至今惭愧着,因为我知道他作文是不留稿的。他的和易出于天性,并非阅历世故,矫揉造作而成。

④我到杭州教书,那边学校当局要我约圣陶去。圣陶来信说:“我们要痛痛快快游西湖,不管这是冬天。”他来了,叫我上车站去接。我知道他到了车站这一类地方,是会觉得寂寞的。他的家实在太好了,他的衣着,一向都是家里管。我常想,他好好像一个小孩子;像小孩子的天真,也像小孩子的离不开家里人。必须离开家里人时,他也得找些熟朋友伴着;孤独在他简直是有些可怕的。所以他到校时,本来是独住一屋的,却愿意将那间屋做我们两人的卧室,而将我那间做书室。这样可以常常相伴;我自然也乐意,我们不时到西湖边去;有时下湖,有时只喝喝酒。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初到时,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后来始终没有去。他是最反对形式主义的。

⑤那时他小说的材料,是旧日的储积;童话的材料有吋却是片刻的感兴。如《稻草人》中《大喉咙》一篇便是。那天早上,我们都醒在床上,听见工厂的汽笛;他便说:“今天又有一篇了,我已经想好了,来的真快呵。”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他写文字时,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开始及中间,停笔踌躇时绝少。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说他从来是这样的。每篇写毕,我自然先睹为快;他往往称述结尾的适宜,他说对于结尾是有些把握的。看完,他立即封寄《小说月报》;照例用平信寄。我总劝他挂号;但他说:“我老是这样的。”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得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火灾》里从《饭》起到《风潮》这七篇,还有《稻草人》中一部分,都是那时我亲眼看他写的。

⑥十六年一月,我路过上海,许多熟朋友和我饯行,圣陶也在。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圣陶不是个浪漫的人,但他能了解别人,能谅解别人。那晚快夜半了,走过爱多亚路,他向我诵周美成的词,“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没有说什么;那时的心情,大约也不能说什么的。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他家虽住在上海,而起居还依着乡居的日子;早七点起,晚九点睡。有一回我九点十分去,他家已熄了灯,关好门了。这种自然的,有秩序的生活是对的。那晩上伯祥说:“圣兄明天要不舒服了”想起来真是不知要怎样感谢才好。

⑦第二天我便上船走了,一眨眼三年半,没有上南方去。信也很少,却全是我的懒。我只能从圣陶的小说里看出他心境的迁变;这个我要留在另一文中说。

(选自朱自清散文集《背影》,有删改。)

21. 文中哪些地方表现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

22. 说说你对第④段中画线句子的理解。

他皱眉道:“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

23. 文章第⑤⑥段详写了什么内容?作者为什么要详写这两部分内容?

24. 为什么本文的标题是“我所见的叶圣陶”,而不是“我所知道的叶圣陶”?

【答案】

21. 大家聚谈时他总是在听;不参与辩论;大家喝酒发议论时,他照例沉默;朋友和他开玩笑,他仍微笑沉默。

22. 句中“皱眉”表现叶圣陶心中不情愿;他心里已经有了决定,但又不愿直接拒绝朋友的建议,因而用了较为委婉(设问)的语气;表现出他反对形式主义(清高、天真、纯真、孤傲、任性)的性格特点。

23. 第⑤段详写叶圣陶的创作过程,表达作者对他出众写作才华的赞赏和羨慕;第⑥段详写叶圣陶与朋友为“我”饯行时的情形,表达作者对他珍视友情的感激怀念之情。

24. 因为本文始终都在写作者亲眼所见、亲自接触的叶圣陶,“见”比“知道”更直接,因而作者笔下的叶圣陶更真实客观(作者的情感更为真切可信)。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围绕“沉默寡言”,结合关键句子回答。“我看出圣陶始终是个寡言的人。大家聚谈的时候,他总是坐在那里听着。”“那晚我们痛快地喝酒,发议论;他是照例地默着。”“到了一处,朋友们和他开了个小玩笑;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据此用“人 事”的形式整理答案即可。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可从对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皱眉”是对叶圣陶的神态描写,“一定要去么?等一天吧”是对他的语言描写。结合语境“学校当局来看过他。第二天,我问他,‘要不要去看看他们?’”分析,两处描写都表现了叶圣陶不想回访学校当局,表现了他孤高、不攀附权贵、“最反对形式主义的”的性格。“等一天吧”写出他对朋友建议拒绝的委婉,表现了他性格的和易。

【23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和详写的作用。详写的作用是为了突出文章中心,突出人物情感。第5段,详细写了叶圣陶的创作过程,从他创作材料的来源,作品创作的具体过程,稿子的清楚,一直到最后寄稿子的细节。“那篇的艺术很巧,谁想他只是片刻的构思呢!”“往往拈笔伸纸,便手不停挥地写下去”“他的稿子极清楚,每页至多只有三五个涂改的字”“他在杭州不过两个月,写得真不少,教人羡慕不已”表达作者对他出众写作才华的赞赏和羨慕;第6段,“他脸上略露窘意,但仍微笑地默着”“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运用神态、语言等描写手法详细描写了叶圣陶与朋友为“我”饯行时的情形,“酒喝完了,又去乱走,他也跟着”“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我们到一品香又消磨了半夜。这一回特别对不起圣陶;他是不能少睡觉的人”表达作者对他珍视友情的感激怀念之情。详写的内容都是为突出中心服务的。

【24题详解】

本题考查标题的含义。本文始终都在写作者亲眼所见、亲自接触的叶圣陶,如第3段写“我”所见的叶圣陶的和易,第4段写“我”所见的他的反对形式主义,第5段写“我”所见的他创作的过程,第6段写“我”所见的他的珍视友情,因此标题“我所见的叶圣陶”更符合文章内容。另外,“见的”比“知道的”更能客观的表现叶圣陶其人其事,使他的性格、品质更真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达到作者写作的目的,即更真实地表达作者的情感。

五、作文

25.作文

一份约定,或关乎友谊,或关乎亲情,或关乎过往,或关乎未来……你曾经与谁约定?又将这份约定镌刻在何处?

请以“镌刻在 的约定”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写一篇600字左右的记叙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范文:

镌刻在时光机里的约定

记得那是一年秋天,寒风凛冽,天地被拼成深浅不一的黄色。

落叶漫天飞舞,枯草随风飘扬,您拉着我坐在附近的小院,为我讲述您一生的梦想。您说,您小时候想改变家乡的愚昧无知,中年想去改变对孩子的教育,但这些都没有完成。渐渐的,你明白了做这些事的基础上得先改变自己,为此去努力,那现在您是不是有一番成就了?

树叶落在你的白发上,您伸出手指与我拉勾,微笑着对我说:“孙女,奶奶和你约定,不论你遇到什么挫折都要从改变自身做起,你只有改变了自己,才能改变世界。”

时光流逝,您走过了人间的悲哀与繁华,抗过了风吹雨打,但您没有太多时间去体会那份约定带来的温暖,便已离开。那份约定我一直在默默坚守,我一点一点地去改变。每当我生气受委屈时去给别人找问题,或者在心里去咒骂别人的时候我总会反过来质问自己:你没有错误吗?你又改变不了别人,但可以使自己更完美,为什么不去改变呢?学习中,我也开始消除各种各样的屏障,以从自己身上找错误的心态去努力,母亲的唠叨不再是枯燥乏味,而变得更加娓娓动听,老师的批评不在是出口伤人,而变得更加情深意长。语文有了显著的进步,数学题做起来也如鱼得水了。

再回首,我不再棕黄,逐渐翠绿。在以后的每个秋季,我都渐渐明白您那段话所蕴含深刻的道理。我们的约定被枫叶悄悄镌刻在了秋天的最深处,每当遇到困难,我总会轻轻的拾起它,细细的品味。在阅读中充实自己;在数学题中获得成就;在单词中感悟世界;在生活中克服困扰;在课堂中畅游书海。

那段话语,那份约定,我从不会忘怀。漫步于红尘,不是结束,而是为了多年以后,能站在您的坟墓旁,用遮掩不住的泪水和汗水亲口告诉您:我完成了那个单程的约定。

【解析】

这是一道半命题作文。

首先审题,必须弄清题目的含义。比如这个题目,镌刻在何种地方的约定,镌刻二字,原意把铭文雕刻在坚硬物质上,比如石头等难以磨灭的物质,放在此处,就显示出雕刻内容的重要性,或者难以忘怀的性质。至于题目中的“约定”,一般来讲就是和某人商量而确定的诺言,并且要积极实现的诺言。综合起来,这个题目我们可以理解为:在某个地方和某人约定了何种诺言。

千万不要忘记确立作文的中心。结合第一条分析,我们可以试着确立此篇文章的中心,比如,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曾经和某人因为一个特定的缘由,而有了什么约定,这个约定让我一直奋斗至今,或者一直影响至今。因此一旦分析清楚题目含义,那么第一件事就是确立文章的中心。

善于寻找文章的题眼。我们知道,古代行军打仗,破阵要找阵眼,下围棋要找棋眼,一旦找到了,不论打仗还是下棋,都会事半功倍了。而题目中要求补充的,一般也是涉及到题眼的关键词,抓好了关键,这篇作文自然立意高深,写起来也是胸有成竹了,所以有一定的深度。

明确文体要求。一般作文要求中都有明确规定,比如要求写一篇记叙文,或者诗歌除外的其他各种问题。一旦确立文体,就可以选材了。选材要从自己的经历写起,体现真情实感。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yule/news71195.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运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204 second(s), 76 queries, Memory 0.6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