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樱种植注意事项 芝樱种植注意事项有哪些

发布日期:2025-01-13 06:30:19     手机:https://m.xinb2b.cn/shenghuo/news208613.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1、分株繁殖:此法操作简便,成活迅速,但不适合大量繁殖。时间:在早春或秋季进行。利用宿根福禄考根蘖分生能力强,在生长过程中易萌发根蘖的特性,将母株周围的萌蘖株挖出栽植。萌蘖株尽量带完整根系,以提高成活率。2、压条繁殖:时间:可在春、夏、秋季

芝樱种植注意事项 芝樱种植注意事项有哪些

1、分株繁殖:此法操作简便,成活迅速,但不适合大量繁殖。时间:在早春或秋季进行。利用宿根福禄考根蘖分生能力强,在生长过程中易萌发根蘖的特性,将母株周围的萌蘖株挖出栽植。萌蘖株尽量带完整根系,以提高成活率。

2、压条繁殖:时间:可在春、夏、秋季进行。堆土压条:将其基部培土成馒头状,使其生根后分离栽植即可。普通压条:将接近地面的一、二年生枝条,使下部弯曲埋入土中,枝条上端露出地面,压条时,预先将埋进土里的部分枝条的树皮划破(可释放养料,利于生根),30天左右生根后,即可与母株分离栽植。

3、扦插繁殖:宿根福禄考的扦插可用根插、茎插和叶插。根插:在春、秋季进行,结合分株栽植,将部分根截成30厘米左右长的小段,平埋于素沙中,在15至20度条件下,保持土壤湿润,30天左右即可生长出新芽。茎插:在春、夏、秋季进行,一般在花后进行。茎插适用于大批量生产,结合整枝打头,取生长充实的枝条,截取3至5厘米长的插条,插入干净无菌素沙中,株行距为2至3厘米,保持土壤湿度即可,30天左右可生根。夏季注意喷1至2次800至1000倍50%的多菌灵溶液,防止插条腐烂。叶插:在夏季取带有腋芽的叶片(叶片保留1/2左右),带2厘米长茎,插于干净无菌素沙中,注意遮荫,并保持土壤湿润,30天左右可生根。

4、栽培方法播种在3月底4月初温室里进行第一批育苗,由于杂交制种,此时可先播母本和一期父本,待一个月后再播二期父本,这样可保证后期授粉质量。把准备好的床土首先进行土壤消毒,可用高锰酸钾、福尔马林、敌克松等,配成适当比例的水溶液喷洒苗床。床土经过细筛筛过,床平整好,浇足底水,待水渗下后,将种子均匀地撒播在苗床上,种子每克750粒,播前最好做一下催芽处理。种子撒播完毕后,把准备好的砂性土均匀筛在苗床上,覆土厚度为0.3㎝,然后用塑料薄膜、拱棚式覆盖,约经7—10日即能发芽成苗。5、苗期管理待苗长出后,要精心管理,这时温室温度较高,注意控水,避免小苗徒长。当苗长到6—7㎝高时进行移栽,可移栽营养钵内,当苗长到10㎝时,可直接定植在制种棚内,整个制种在保护地塑料大棚内进行。定植前施足底肥,肥料使用N、P、K复合肥为好,株行距按30×30㎝进行栽植,在栽植方式上采用高畦栽植,这样有利于排水、通风透气,避免病虫害发生。栽植地一亩可植6000株苗,父母本比例为1:2较合适,这样即有丰足的产量,又能合理地利用父本花。 定植后,要注意浇水、施肥、通风、病虫害的防治等管理。浇水根据苗期的不同,浇水量也不同,视土壤情况而定。 定植后一个月开始追肥,少量施复合肥,农家肥更佳,保证苗期茁状成长,福禄考苗期易感染,猝倒病、根腐病等。为避免病虫害发生,一周打一次药,多以防真菌感染病害,通常使用波尔多液、多菌灵、百菌清等。3杂交授粉 首先去雄,由于福禄考为两性花,避免母本自花授粉,在母本柱头未开裂前,将雄蕊全部摘除掉。授粉方式有两种:一种为取来父本花,用小镊子将5个花粉粒,分别放到4—5个雌蕊柱上,这样较费人工,但结籽率较好,产量较高,亩产可达6公斤以上。另一种授粉方法为筒授法,必须在父本散粉的条件下,边去雄授粉,在柱头未开裂去掉花冠,剩下花的基部全筒状(花筒)将有粉部分露出。用有粉部分接触柱头,进行授粉,这种方法较省人工,结实率高,速度快,但产量较一前种低一些。杂交时期避免温度过高,超过30℃则影响座果及种子含量,授粉时间整天都可进行,花粉量充足,授粉后可于花朵上摘去一片萼片,以做日后采收种子时之识别。4种子采收 专人负责及时采收,在花朵经困杂交后约4—5周便可采收种子。掉落地上的种子,宁可舍去,以免混杂。种子采收后标上品种名称,装种子的容器必须干净,晒种时各品种应间隔一定距离,以免被风吹动而混杂。把采收种置于阴凉处凉晒。

6、播种育苗播种育苗:种子较小,每克约550-600粒。可以直播于育苗盘,采用轻质的播种介质。播种后略盖土,常采用细粒蛭石,有助于保持湿润,同时喷洒杀菌剂防止小苗得病。最佳的发芽温度为20-22℃,土温对种子发芽的影响很大,应加倍控制。一般7-14天可以出苗。特别注意小苗不耐移植。播种育苗的时间因地而异。北方地区可以在2月初播种,5月以后开花。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henghuo/news208613.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健康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0 second(s), 82 queries, Memory 0.5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