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用表测试电容(用数字万用表测电容好坏)

发布日期:2025-01-26 17:21:03     手机:https://m.xinb2b.cn/shenghuo/news5750.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万用表测试电容(用数字万用表测电容好坏)普通条件下,主要是通过观察判断和利用万用表的方式来进行对电容器好坏的判定。观 察法主要是指根据电容器是否有漏液、爆裂或烧毁等情况进行判定。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那 么该电容器已经损坏。1、固定电容器好坏检

万用表测试电容(用数字万用表测电容好坏)

万用表测试电容(用数字万用表测电容好坏)

普通条件下,主要是通过观察判断和利用万用表的方式来进行对电容器好坏的判定。观 察法主要是指根据电容器是否有漏液、爆裂或烧毁等情况进行判定。如果出现上述情况,那 么该电容器已经损坏。

1、固定电容器好坏检测方法

对于0.01uF以下的固定电容器用万用表测量时,因为其容量太小,只能定性地检查岀电容器是否有漏电,以及内部是否有短路或击穿情况。并不能定性判断其质量。测量时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应先用一小电阻给其放电。然后选用万用表的RX10k挡,用两表笔分别任意接触电容的两个引脚,然后观察万用表指针有无偏转,交换表笔再测量一次。

观察表针变化,正常情况下表针均应有一个向右的摆动,然后缓慢移到无穷大。若测出阻值较小或为零,则说明电容已漏电损坏或存在内部击穿;若指针从始至终均为发生摆动,说明该电容器内部已发生断路。

对于0.01 以下固定电容器的检测,还可以使用附加电路的方法利用复合三极管放大作用进行检测,选两只β均为100以上的穿透电流小的三极管组成复合电路,如下图所示。


由于复合三极管的放大作用,被测电容的充、放电过程将被予以放大,使万用表指针摆幅加大,从而便于观察。首先检测电容器是否有充电现象,进而判断其好坏。选用万用表RX10k挡。然后将万用表的红表笔和黑表笔分别与复合管的发射极和集电极相接。观察表针偏转后是否能够回到无穷大。接着交换表笔再测量一次。若两次中有一次不能回到无穷大,则证明电容器已经损坏。

当两表笔分别接触容器的两根引线时,表针首先朝顺时针方向(向右)摆动(此过程为电容器的充电过程),然后又慢慢地向左回归。当表针静止时所指的电阻值就是该电容器的 漏电电阻(R)。在测量中如果表针距无穷大较远,表明电容器漏电严重,不能使用。有的电容器在测量漏电电阻时,表针退回到无穷大位置时,又顺时针摆动,这表明电容器漏电更加严重。

2、0.01uF以上的固定电容器检测方法

对于0.01uF以上的固定电容器,可直接用万用表的“Rx10k”挡测试电容器有无充电过程,以及有无内部短路或漏电。首先将待测电容放电,选择万用表的RX10k挡,用两表笔分别任意接触电容的两个引脚,然后观察万用表指针偏转,交换表笔再测一次,如下图所示。




观察表针变化,正常情况下两次测量表针均应首先朝顺时针方向(向右)摆动(此过程为电容器的充电过程),然后又慢慢地向左回归到无穷大。若测出阻值较小或为零,则说明电容已漏电损坏或存在内部击穿;若指针从始至终未发生摆动,说明电容两极之间已发生断路。经上述推论该电容基本正常。

3、 电解电容器好坏检测方法

电解电容器常岀现的问题有击穿、漏电、容量减小或消失等。通常可通过在开路状态下检测电解电容器的阻值来判断其性能的好坏。

电解电容器开路测量的步骤如下:

(1) 首先用电烙铁将待测电容取下,并对电容器的两引脚进行清洁, 如图所示。


(2)检査电容器的外观完好,如果岀现漏液、引脚折断,表明该电容器已损坏。

(3) 通过引脚的长短及电容侧面标识判断电容极性,如图所示,电容器的正极引脚通常比较长,而负极侧则标有“一”(负号)。


(4)测量前需对电容器进行放电。将万用表调到欧姆挡的RX1k,并进行调零校正,如下图所示。




(5)将红表笔接电容器的负极引脚,黑表笔接电容器的正极引脚,观察万用表的读数变化,如图所示。



表针首先朝顺时针方向(向右)摆动(此过程为电容器的充电过程),然后又慢慢地向左回归到无穷大,因此待测电解电容基本正常。如果此时表针摆动一定角度后随即仅向回调了一点,即所测阻值较小,说明该电容漏电严重已不能再使用。如果此时表针根本未发生摆动,说明该电解电容的电解质已干涸,已经没有电容了。如果阻值为零,说明电容已发生击穿。

通过测量结果的对比还可以判断电解电容器的极性。如果你不知道电解电容器的极性可以对两个引脚进行测量记录阻值,交换两表笔再测量一次,比较两次测量的大小。通常电解电容器的正向电阻要比反向电阻大很多,测得电阻较大的一次黑表笔所接的既是电解电容器的正极(数字万用表测试测得电阻较大的一次红表笔所接的是正极)。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shenghuo/news575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生活健康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153 second(s), 82 queries, Memory 0.5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