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庆二十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夜晚,一场大雷雨降临在承德避暑山庄中,
一阵电闪雷鸣过后,61岁的嘉庆帝暴毙于“烟波致爽殿”内,
众人顿时被吓得大惊失色.......谁能料到身体健硕的皇帝突然就这么没了.......
医案说他是中暑而死,野史说他是被雷电击死,也有说是庸医误诊,
无论如何,嘉庆时代结束了。
国不可一日无君,皇次子旻宁于灵前继位,是为道光帝。
事后,尽管道光帝曾明确地说:予弱冠即蒙皇考殊眷,默定储位。
但在史学界,嘉庆帝猝死与道光帝继位,却留下了诸多争议。
据清实录记载,嘉庆帝从“不豫”到驾崩,仅在48小时、甚至可能在顷刻之间发生,
“事岀仓猝”,甚至梓宫还尚“无合制良材”,
还是道光帝下令速回京城“昼夜行走”,设法运来,
足见,不仅在避暑山庄伴驾的众人,连嘉庆帝本人都对自己的死都毫无准备,没有安排身后事,
突然的暴逝,也没有给予过他从容书写遗诏的时间,
由此可知,清实录中“遗诏”并非嘉庆帝本人所书,而是其死后枢臣代拟的,
此外,
关于当夜究竟发生了什么,清实录的记载存在着自相矛盾之处,
并且,与当时在场的军机大臣戴均元的墓志铭文中描述的存在着很大差异,
成为清代宫廷史上的疑案一桩。
那么,突然暴毙之前,嘉庆帝在人生的最后24小时,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木兰秋狝
嘉庆帝虽已年届六旬,身体却相当健硕,他自己也颇以此为傲,
尤其是父亲乾隆的高寿,给了他不少信心,虽然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不尽人意之处太多,
但他认为还有大把的时光真正干出一番事业。
嘉庆二十五年,
带着满满自信的嘉庆帝,再一次离开京城,踏上了秋狩之路,
皇次子绵宁(道光帝旻宁)和皇四子绵忻,以及大臣赛冲阿、索特纳木多布斋,
还有军机大臣托津、戴均元、卢荫溥、文孚,总管内务府大臣禧恩、和世泰等人随行。
木兰秋狝,即自康熙以来,清朝皇帝每年在秋季都前往木兰围场巡视习武,行围狩猎,
往往还要会聚蒙古各部王公,以笼络蒙古上层贵族,
雍正虽然没有举行过秋狝,却也留下遗训 “后世子孙,当习武木兰,毋忘家法 ”,
乾隆帝就不说了,约莫举行了40多次,
为了便于皇帝出行,清廷还在京城至围场的沿途设置了许多行宫,
避暑山庄建成后,皇帝先于夏季前往避暑并处理朝政,直到秋狝之后再回京。
然而,无论是嘉庆帝本人,还是留在宫中的嫔妃、随行众人,谁都没有想到,
这一次,皇帝踏上了一条不归路。
一条不归路
七月十八日, 大队人马出京向热河进发 。
大约是鞍马劳顿,再加上水土气候变化,七月二十三日,嘉庆帝便“偶感暍暑”轻微中暑,
不过他没当回事。
七月二十四日,队伍终于到达了广仁岭,这是旅途的最后一段,也是蒙古王公恭迎圣驾之所,
这也意味着皇帝要按例下轿,策马驰骋了,
这一天,天气晴朗,
关外的凉风,徐徐拂面,花甲之年本就不愿服老的嘉庆帝顿时来了精神,纵马奔驰,
在众人一片叫好声中,一路骑着马到达了热河行宫。
嘉庆帝到达热河后,忽然感觉“痰气上壅”,
但他也并未立即休息,而且亲自又去参拜了城隍庙和永佑寺.......
人生的最后24小时
一通热闹忙乱之后,直到二十四日夜晚,嘉庆帝才入住避暑山庄的烟波致爽殿。
就在当天晚上,过度劳累兴奋的嘉庆帝突然全身发冷、四肢乏力,
随行的御医郝进喜、商景霨、李澍名、苏钰等人慌忙医治,
据当时的脉案记载,
御医们先是用藿香正气丸以及一些清鲜代茶饮、导赤代茶饮等调理嘉庆的湿热。
据史料记载,御医们忙乎了一晚上,并无明显效果 。
到了第二天,也就是二十五日上午,嘉庆帝已经无法自己起身了,时而清醒、 时而昏迷,
拖到傍晚更是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
二十五日夜晚, 一场大雨降临在避暑山庄,忽然天空中炸雷响起,
众人惊恐地发现:皇帝驾崩了!
关于嘉庆帝之死,在野史中流传着各种版本的传说,
尤其是在这样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不免让人联想起乾隆帝曾在南郊祀天时祷告:
若其不贤,亦愿潜夺其算,毋使他日贻误,予亦得以另择元良。
意思是说,如果永琰不堪重任,乾隆帝希望祖先们把永琰“弄死”,他好再选一个太子.......
此前宫门数次被闯,皆被嘉庆帝惊险万分地躲过了,
如今却这样仓促离世,由此便引发出各种被雷劈死的段子来,这不在本文讨论范围。
实际上,暂时抛开一天之内暴毙的问题,毕竟也可能因为心梗,
史学家们更加的是,嘉庆帝临终前究竟发生了什么,因为这涉及到了道光皇帝,
再加上史料疑点太多,总感觉记载的并不是真相。
突然暴毙之前,嘉庆帝到底经历了什么?
据清道光实录记载,嘉庆帝在临终前曾召集将几位军机大臣,以及其他要员,当众打开了随身携带的“鐍匣”,宣布早在嘉庆四年四月初十,他就已经决定立绵宁为皇太子。
同时又口述了遗诏的内容:
奇怪的就在这里,
鐍匣传位诏,是雍正帝首创,此后乾隆帝也遵循了这一原则,
按照雍正帝和乾隆帝的做法,传位诏书一式两份,
一份放在一个密封的匣内,此匣藏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的后头,另一份则由皇帝亲自保管,
等到皇帝驾崩后,两份遗诏要进行比对,证明新皇继位的正统性。
可嘉庆帝生前并未宣布曾写过立储诏书,
那这意味着:皇位继承人到底是谁,老皇帝没有任何交代!
好吧,姑且认为是正大光明匾额后面藏着一份,此时嘉庆帝拿出的是随身携带的一份,
可随后发生的事就更难让人理解了,
因为宫中的皇后钮祜禄氏,得知嘉庆帝驾崩后,派人去寻找“鐍匣”却没有找到.......
为什么只有一份诏书呢?
若说是嘉庆帝又改了传位方式,似乎也说得过去,
他没有把鐍匣放置在正大光明匾后,由于宫中二十几年来小偷刺客造反火灾风波不断,他压根就对挂那块匾的院子的安全一千个一万个不放心,宁可把匣子走到哪带到哪.......
可是,清史稿出现了不同的说法:
按照《清史稿•禧恩传》的说法,嘉庆帝突然暴毙,根本就没留下任何遗言。
惊慌过后,皇子龙孙和军机重臣们就在嘉庆帝的尸身旁边闹了起来,
皇位究竟传给谁?问题摆在了众人面前。
皇位究竟传给谁?
内务府大臣禧恩首先站了出来,认为皇次子绵宁当年真理教攻打皇宫时,表现优异,理应由他继承皇位,
此言一出,有人赞成也有人反对,
而反对者不是别人,正是军机大臣戴均元、托津,他们认为没看见诏书前,不能就这么定下新皇人选,
更何况宫中的皇后还有两个儿子,一个是25岁的皇三子惇郡王绵恺,以及在行宫现场15岁的皇四子瑞亲王绵忻,
以及如皇贵妃所生的皇五子绵愉.......
僵持不下的众人,最终选择了一个折中的方案,一方面派人驰报京师,一面派人去圆明园里找寻。
结果戏剧的一幕发生了,
众人在一个小太监身上找到了“诏书”,这是一只没有任何特色的小金盒,
里面装的确实是货真价实的立储诏书,
这份诏书写于嘉庆四年四月初十清晨卯时,嘉庆帝在那一刻选定的继承人正是绵宁。
这在戴均元的墓志铭文中也有记载:
这篇墓志铭是包世臣为他老师戴均元所作的 ,文中载道:
七月,公偕满相托文恪公扈滦阳围甫驻晔。圣躬骤然有疾,不豫。变出仓猝,从官多皇遽失措。公与文恪督内臣检御箧十数事。最后近待手身间岀小金盒,锁固无 轮,文恪拧金锁发盒得宝书。公即偕文恪奉今上即大位,率文武随瑞邸成礼。
乃发丧,中外晏然。
包世臣作这篇铭文时,道光帝还在世,这说明碑文中关于嘉庆猝死、道光继位的说法被当时人所接受.......
可见,嘉庆帝的确是没有留下任何遗言就仓皇去世了,
而道光帝继位看起来也没有任何不妥之处.......
不过,清实录又为何要大费周折,进行修改呢?
这桩疑案看起来似乎没有得到解答。
只不过,在传位诏没有找到、在钮祜禄氏态度不明确之前,
对绵宁继承帝位质疑的朝臣们,比如托津和戴均元,就比较倒霉了。
道光帝登基后立刻开始和他们算帐,
并以“拟遗诏错误”为由,令托津和戴均元退出军机处,文孚、卢廕溥留用,
四人一起交刑部严议,最终只有文孚一人平平安安地在军机处干到了自愿退休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