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夏朝的覆灭之战 夏朝延续了400多年,到公元前1600年,夏桀姒履癸统治时,政权已是危机四伏。夏桀宠信王后妹喜,重用嬖臣,杀害了忠臣关龙逢,并对庶民和属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奴役和压榨,进而引发了大范围群众的不满。据《通鉴外纪》记载:“桀作瑶台
![夏朝灭亡的战役](/aimgs/bk33/wuihccitzrwu227eamjh50nrhevss70qh43pygos.jpg)
夏朝的覆灭之战 夏朝延续了400多年,到公元前1600年,夏桀姒履癸统治时,政权已是危机四伏。夏桀宠信王后妹喜,重用嬖臣,杀害了忠臣关龙逢,并对庶民和属国、部落进行残酷的奴役和压榨,进而引发了大范围群众的不满。据《通鉴外纪》记载:“桀作瑶台,罢民力,弹民财。为酒池糟堤,纵靡靡之乐,一鼓而牛饮者三千人。”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爆发了鸣条(据说在今河南洛阳附近,也有说在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之战。此战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场以暴力形式推翻没落王朝的战争,也是迅速取胜的成功战例,深深影响了日后的战争史和军事理论的构建。 战争爆发后,九夷之师不再听从桀的指挥,有缗氏开始公开起义,“鸣条之战”是夏朝灭亡的标志。 反对夏朝统治者的统治。商汤先后铲除夏朝羽翼,即夏的属国葛、韦、顾和昆吾。商汤见桀已经处于众叛亲离的境地,果断地起兵讨伐。商汤隆重誓师后,精选良车名士与其他各国联合,绕道至夏都的西边,突袭夏都。夏桀匆忙应战,与商汤的军队在鸣条展开激烈的战斗。 商汤的军队所向披靡,一举击败了夏桀的主力部队。夏桀被击败后,归依属国三朦(zong,今山东定陶东北)。紧接着,商汤又乘胜攻灭了三朦。自此夏王朝灭亡,夏桀后来病死。 最早的一部汉族农事历 《夏小正》,撰者无考,通常认为此书成于战国时期,也有人说它是夏代的历法,为中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也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汉族农事历书,原为《大戴礼记》中的第四十七篇。 《礼记•礼运》篇记载:“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史记•夏本纪》中记载:“孔子正夏时,学者多传夏小正云。”司马迁认为孔子所指的“夏时”就是《夏小正》,但据其所载天文内容考定成书于公元前350年左右,即战国中期。 《夏小正》由“经”和“传”两部分组成,全文共四百多字。《夏小正》按照一年十二个月来记载当月的物候、气象、星象和有关重大政事(以生产方面的大事为主)。这部书不但反映了谷物、纤维植物、 染料、园艺作物中的种植,还囊括了蚕桑业、畜牧业、采集业和渔猎等方面的相关记载,马的豢养也颇受重视。除此之外,染料的蓝和园艺作物的芸、桃、杏等的栽培,也均为首次见于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