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系统中央空调原理结构图(详解中央空调工作原理)

发布日期:2025-01-15 21:38:07     手机:https://m.xinb2b.cn/yule/news45482.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空调的最终目的:从房间内取热,向环境放热。 最终的散热方式有哪些呢?一种我们可以采用风冷式,就是说用风机把这个能量直接吹散;还有一种就是利用冷却水系统把从其产生的热量带到冷却塔再散发给环境。 由于水的比热要比空气大的,所以在中央空调内

水系统中央空调原理结构图(详解中央空调工作原理)

空调的最终目的:从房间内取热,向环境放热。

最终的散热方式有哪些呢?一种我们可以采用风冷式,就是说用风机把这个能量直接吹散;还有一种就是利用冷却水系统把从其产生的热量带到冷却塔再散发给环境。

由于水的比热要比空气大的,所以在中央空调内水冷使用的是比较多的。

先介绍一下冷却水系统组成。冷却水系统由冷凝器、冷却水泵、冷却塔、除污器、补水系统、压力表、温度计、阀门等附件组成。

冷却水系统的形式有哪些呢?首先我们可以设置直流式的供水系统,直流式供水系统的冷却水系统一般采用的是天然冷源,比如我们江河湖海的水,都可以作为我们的天然冷源。

天然能源的使用,一般会受到我们地理位置、环境能源特点的限制,所以常用的呢还是我们的循环式的供水系统。在循环式的供水系统中,我们用的水源是我们的城市供水,也就是我们的自来水。

在冷却水系统中,一个主要设备就是冷却塔。

冷却塔的工作原理和它的作用。在冷却塔中,高温冷却水由进水管进入,由喷嘴淋下,降温后落入地池(中间黑色部分);干燥空气由进风窗进入由下向上和水接触,由顶部风机排出,变为潮湿空气,并带走冷却水中热量。

冷却塔的类型一般有两种。第一种就是自然通风的冷却塔,那么自然通风的冷却塔是什么样子呢?我们看一下,这是一个喷泉,如果我们把这个喷泉和我们的空调系统连接,那么喷泉在喷水的过程中,就可以实现自然通风的降温。

但是,这种自然通风的降温的效果却并不是最好的,所以我们常用的冷却塔形式是机械通风的冷却塔,且通风的冷却塔它又分为逆流和横流。

逆流式的这个系统,一般它的汽水流动是逆向的交换,水从上部流下,空气从下部向上运动,然后从顶部的风机排出。由于汽水是逆向流动,那么他们的热式交换效果是比较好的。

还有一种就是横流式。横流式冷却塔的水和空气流动方向是呈90度的接触的。那么横流式冷却塔和逆流式冷却塔相比较它的噪声低,它的运行维护要方便,所以我们在使用的时候根据你的具体安装位置、安装要求来进行选用。

冷却塔的选择。冷却塔的循环水量由制冷机的制冷能力、冷却水进出口温度及制冷机的性能系数来定。

冷却塔的设置。

1、一般设置在屋顶(裙楼)上,占地面积约为总建筑面积的0.5~1.0%。

2、基础载荷是:横式冷却塔为1t/平方米 ;立式冷却塔为2~3t/平方米。

3、注意飞溅水滴。

4、噪声干扰问题:

对本栋建筑,建筑隔声,冷却塔风机变频运行、选高效风机等。

对环境,选择合适的位置,特殊要求时选静音型设备。

5、通风效果与美观。必须保证冷却塔的通风;与美观冲突时可采取装饰措施,遮挡视线。

6、冬季防冻问题。冷却塔一般是在夏季使用的,所以在冬天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防冻的问题。比如在冬天不运行的时候,我们需要把水放掉等等这样的措施。

冷却水系统的设置要求。

1、因为冷却水系统是开式系统,所以需要有有过滤、缓蚀、阻垢、杀菌、灭藻等水处理功能;

2、冷却塔应设置在空气流通条件好的场所;

3、冷却塔补水总管上设置水流量计量装置。

冷却水系统的设计。

1、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的配置。

通常一台机组配一台冷却水泵,且应设备用泵,备用泵应预先连接在冷却水管道系统中,可切换使用。

冷水机组的冷凝器宜设在冷却水泵的压出段,以利于安全运行和维护保养,冷却水泵吸入段应设过滤器。

多台机组并联时,为便于调节控制,一般一台机组配一台冷却塔,机组并联则冷却塔并联;水泵可互为备用。

冷却水系统管径的确定。

1、一台机组配置一台冷却塔和一台水泵时,冷却水系统管径可按冷却塔和冷凝器接管管径确定。

2、多台冷却塔并联运行时,应设进、出水干管,进水干管流量为各冷却塔流量之和,管径按流速0.8m/s计算。

3、多台冷却塔并联运行时,应设进、出水干管。

冷却水泵的选择。

​总结一下,空调冷却水系统是开式系统,需考虑水处理;空调冷却水系统任务是散热,应做好整体设计,确保散热效果。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yule/news45482.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运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80 second(s), 76 queries, Memory 0.5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