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长补短成语故事(孟子取长补短国家)

发布日期:2025-07-11 20:41:25     手机:https://m.xinb2b.cn/yule/news802250.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典故:战国时期,有很多分散的诸侯国,有的诸侯国强大,有的诸侯国弱小。滕国就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很多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侵略它,占领它的土地和人民。滕文公觉得只有让滕国自己富强起来才不会再受其他国家的欺负,也不必再求大国的保护。可是滕国的人不知

取长补短成语故事

典故:

战国时期,有很多分散的诸侯国,有的诸侯国强大,有的诸侯国弱小。滕国就是一个非常弱小的国家。很多强大的诸侯国都想侵略它,占领它的土地和人民。滕文公觉得只有让滕国自己富强起来才不会再受其他国家的欺负,也不必再求大国的保护。可是滕国的人不知道怎样才能使国家富强起来。他们听说了孟子后,滕文公就亲自向孟子请教。孟子勉励滕文公,告诉他如果想要国家富强就必须实施仁政。

孟子说:“孔子有个弟子叫颜渊,这个人是孔子最得意的徒弟。颜渊曾经说过舜是怎样的人,我也就是怎样的人。全天下有作为的人都应该像舜那样。滕国把土地宽阔的地方截下来,补在短小的地方,就可以组成一个正方形,那每边之长至少也有五十里。只要实行仁政,肯定能把它治理成一个富裕强大的国家。” 后来,人们就根据孟子的话,归纳了“取长补短”这个成语。

我们为人处事要善于取长补短,吸取别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使自己变得更加完美。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yule/news802250.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娱乐运动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0 second(s), 82 queries, Memory 0.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