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派散文(他是清朝散文桐城派鼻祖)

发布日期:2025-01-11 17:46:59     手机:https://m.xinb2b.cn/baike/news48086.html    违规举报
核心提示:桐城派散文(他是清朝散文桐城派鼻祖)在清朝,桐城派是影响力最大的散文流派,而且这一流派对朝鲜等外国文学也有着深厚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桐城派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是方苞与刘大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方苞的文字世界,欣赏他笔下清新典雅,言辞简约的文

桐城派散文(他是清朝散文桐城派鼻祖)

桐城派散文(他是清朝散文桐城派鼻祖)

在清朝,桐城派是影响力最大的散文流派,而且这一流派对朝鲜等外国文学也有着深厚的影响。值得一提的是,桐城派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家是方苞与刘大櫆。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方苞的文字世界,欣赏他笔下清新典雅,言辞简约的文字,新品后能够感到文字散发出醇正的气息。


从康熙时期一直绵延至清末,桐城派在清朝文坛纵横驰骋,流派文学讲究原汁原味及生活创造,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位置。其中,方苞是桐城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一生经历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因为族祖父方孝标曾经写过较为尖锐的文字,致使其入狱两载。

追根溯源,方苞的祖先可以追溯到明朝义士方法,不过到他这一辈,家境已经贫寒至极,但他聪明伶俐,五岁便能背诵文史。后来,方苞参加科考,走上仕途。据说,当时方苞极为出名,被称作“江南第一”,可见方苞的才华与学识在当时有多么的高深莫测。


据说,方苞在为官的时候,以敢言著称。比如,全国各省闹饥荒,方苞进言将存储的粮食低价卖出。再比如,市场粮食昂贵,他建议按既定价格卖米。再比如,禁止酿酒和烟草,避免老百姓的生活愈加贫苦。

文学方面,方苞在清朝的影响力太大了,桐城派便是起源于方苞,发扬于刘大櫆。据说,起初方苞的思想受到民族民主思想,经世济用思想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清初颜李学派的影响,但思想日渐成熟后,方苞的思想还是受到程朱理学的影响最大。

方苞的散文艺术价值颇高,由于自身阅历广泛,好结交,再加之自身的官场遭遇,他的作品政治色彩较为鲜明,思想境界很高,在他的文字中体现出方苞的理想抱负,对国家各行各业阐明自己的独特见解,同时对社会黑暗的一面及一些不合理的现象表示愤慨与不满,也能证明他敢说敢做的一面。


写景抒情文章,方苞也写过不少,他用景物抒发情感,寄托自己的理想,并非专注游山玩水和写景纪实,从而展现出方苞在写景的同时,注重义理的观点。

人物传记文,方苞也极为擅长,这与他的经历有关系。方苞出生在清初,与明朝文化衔接密切,尤其他还是方氏一族的后辈,他的父亲也极为热衷结交名族志士,方苞从小耳濡目染,少年时就显现出一位豪迈之士。

总之,方苞的文字以雅洁著称,也引领了桐城派,他将小说的写法融入于散文之中,也将诗歌创作手法写进散文之中。另外,修辞方法的使用也是方苞极为擅长的,也让清朝后辈文人极为推崇。

据记载,方苞出生于1668年5月25日,今天是他353周年诞辰,我们一起来欣赏他八首诗词,感受其文字雅洁的特色吧。

川姑墓

方苞 〔清代〕

欲践曹娥迹,孤嫠谁保持。

门缨中有变,节孝两无亏。

七十不环瑱,千秋作表仪。

忠魂应少慰,有女是男儿。


挽李馀三方伯三首 其一

方苞 〔清代〕

盛夏轩车至,精强倍往时。

谁知交手别,永与故人辞。

六郡迟膏雨,三吴满涕洟。

衰残失素友,愁病更难支。


赴热河晚憩溪梁

方苞 〔清代〕

群山作秋容,萧然如静士。

月出烟光融,山空疑远徙。

解鞍步河梁,高天净无滓。

傥值身心閒,景物睹尤美。

因羡耦耕人,销声向云水。


陶渊明

方苞 〔清代〕

陶潜经世人,志不关沮溺。

观其咏春蚕,自视侪禹稷。

东皋日荷锄,忧勤同运甓。

春风沂水情,孔颜宜命席。


别叶尔翔

方苞 〔清代〕

四海故人尽,为君一系舟。

衰残良会少,謦咳宿心酬。

八十苦无食,千秋岂暇谋。

自惭筹莫助,别后重离忧。


送杨黄在北归

方苞 〔清代〕

吾衰驹隙短,君去塞云高。

嘉会生难再,离心别后劳。

风霜随客路,药饵仗儿曹。

何日还三径,音书附羽毛。


展断事公墓二首 其一

方苞 〔清代〕

不拜称元诏,甘爰十族书。

壮心同岳柱,寒骨委江鱼。

天壤精英在,衣冠想像馀。

拜瞻常怵惕,忠孝捡身疏。


明妃

方苞 〔清代〕

汉帝惜艳色,明妃出后宫。

曲中留哀怨,横塞诗人胸。

茑萝随蔓引,性本异贞松。

众口不瑕疵,多怜所遇穷。

若使太孙见,安知非女戎。

昭阳为祸水,岂让倾城容。


 
 
本文地址:https://xinb2b.cn/baike/news48086.html,转载请注明出处。

推荐图文
推荐百科经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违规举报  |  蜀ICP备18010318号-4  |  百度地图  | 
Processed in 0.069 second(s), 80 queries, Memory 0.51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