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接取压法:上游取压口位置距孔板上游端面2、5D,下游取压口位置距孔板下游端面8D。在下游取压点是在流体经过孔板后,流体的流束已经完全充满管道,所以上、下游形成的差压比较小,在下游的8D之内管壁粗糙度直接影响差压值;
2、理论取压法:克服管接取压法产生差压小的缺点,将下游取压点改为流体经过孔板后流束收缩最小的位置,此处产生的差压最大;
3、径距取压法:针对管接取压法产生差压小的缺点改进而来,将下游取压点的位置固定。在直径比β小于0.735时,径距法与理论法的数据很接近;<
1、管接取压法:上游取压口位置距孔板上游端面2、5D,下游取压口位置距孔板下游端面8D。在下游取压点是在流体经过孔板后,流体的流束已经完全充满管道,所以上、下游形成的差压比较小,在下游的8D之内管壁粗糙度直接影响差压值;
2、理论取压法:克服管接取压法产生差压小的缺点,将下游取压点改为流体经过孔板后流束收缩最小的位置,此处产生的差压最大;
3、径距取压法:针对管接取压法产生差压小的缺点改进而来,将下游取压点的位置固定。在直径比β小于0.735时,径距法与理论法的数据很接近;<